第十一卷 第四章 郡试恩科(1/1)

萧文君听到岳丈赵德荣的问话,正容说道:“我和馨儿商议之后。为了盘活四郡官署财政微弱,百姓家中无钱贫瘠的状况。又促使无疆商行与各处县镇官署合作。调拨潘阳、建安、临川、南昌四郡积压官仓货物:

丝绸锦缎150匹,让无疆商行白银3万两收购。麻粗布1万匹,1.5万两银收购。

再以商行用银采购:

新平县私窑普品瓷1万套,用银2.5万两。精品瓷1500套,用银3万两。

玉山镇中品罗文砚1万件,用银2万两。上品砚石1400件,用银2万两。

建安郡武夷山茶贡茶1万斤,用银10万两。武夷官茶6万斤,用银6万两。

共计出账用银30万两。

这笔生意,算是潘阳官署和商行第一笔往来交割。既解决了官署仓银空虚,又解决了压仓货物挤压囤积,无法变现适用。从而成全了商行运转。只是风险和压力,都转移到了商行这里了。因此商行的进一步扩充和运营,关系成败和命脉。还希望岳丈与诸位商业大档,鼎立支持才行!”

赵德荣回应说道:“贤婿既然已经决定,有了筹划打算,我们几家经商世家,自然尽力配合支持!贤婿放心便好!”

萧文君没有客气,继续说道:“商行急需人才。我和玉馨分身乏力,官署察举在即。所以需要岳丈坐镇总舵几日,替我们完善后续才行。商行运转的中枢事项,岳丈依然知晓。人事安排上,有任何吩咐,直接交代云祥便可以。”

赵玉馨适时地说道:“如此就辛苦爹爹了!”说完又递过一份章目。

赵德荣笑着说道:“你们忙大事就好,这些不方便的琐事,自然有我们代劳。人多力量大,安排妥当,算不得辛苦,自家人还客气什么。”

赵玉馨回答道:“我们家族只经营瓷器,而官人需要运筹的商市种类很多,铺开的面很广,有些事项,女儿没有确实的数据,也不敢贸然辅助夫君做决定。

一是总舵、宗舵、分舵、商舵,工坊,各级别在各地初创的预算价格。

二是初创之后的流动资金,物资,人员配属。

三是物品采卖之后的税额,采购和运力成本。运行的周期时间。”

赵德荣点头说道:“为父知道了,回头就立刻派人打探收集,尽快交给你们知晓!”

萧文君补充说道:“岳丈选拔商市人才也要尽快。商行行商即将运行。瓷器和螺纹砚台在潘阳郡内,已有官坊不需委派。

但是建安郡武夷茶庄,我已经传讯钟云涛自玉山县前往创建办理。那一路还要至晋安郡漳州建立漆木工坊。

请岳丈务必将首批符印人选派往,前去接洽钟云涛。第二批则需要的符印人数更多,将跟随商行行商随队同往。”

赵德荣安慰两人说道:“自古有货不怕卖。一行精行行通。浮梁县经年累月,近乎家家做瓷器生意,凭借诸位大档蓄养的商市人才,替你们去坐镇一定不辱使命,看家护院,尽心经营,至少不能赔本,是生意人的本分,否则如何还回到浮梁面对父老乡亲。你们宽心吧,我一定不会耽搁你们的进度!”

萧文君起身躬身施礼:“小婿拜托岳丈大人了!”

赵德荣抬手虚托:“贤婿快别这样,待来日初具规模,商行运行稳妥,盈利之后,多方便利,才是大家需要的回报!那时再谈恩德谢意不迟!”

众人临窗观看,对于商行设立经营的业项,百姓需求还比较好,这让萧文君和赵玉馨安心不少。

无疆商行开业事情完毕,萧文君和赵玉馨回郡府的路上交谈说道:“夏收完毕,至秋收岁尾入京师进贡之前,兵马已有空闲,需要集结的物资,我也颁令行文发往各处县镇。运力行程的安排,还要辛苦馨儿了。此次我主办察举加恩科在即,已经无法分身顾及这边。”

赵玉馨回答说道:“夫君宽心就好,我回去就和袁妹妹一起商议办理,有为难的地方,就差人稍信让夫君定夺。”

萧文君点头:“也好,兵马调用行程安排,你们直接找简宝师兄即可。另外,简寂观掌门师兄,东林寺际觉大师,三清山武林不久会来商行汇集,只等商行运行,随行保护。”

赵玉馨欣然说道:“有如此武林高手坐镇护运,我们的运营又多了安全保障!”

时各州的考据都设有大中正,郡县为中正、小中正,专为品评举秀才。十万人才岁举一人给朝廷,出任地方的三辅县令。

所谓三辅县令,就是千石县令以下的职务,县丞、县尉、下县长等,当然和权贵子弟的起家官是有出入和区别的,但是民间已然非常重视,这是改变命运的途径。

郡试的组织有条不紊,在正式举行的前一天傍晚,萧文君宴请郡中正董俊辉,副考祖暅、简寂、田丹池四人一同,在十五套考题中,最后圈定组成了一套考卷。

得益于萧文君在此前,组织人挑选了书法造诣较高,雕工精湛的三十多万字模里,近十五万常用字,用以铜铸了字模。当夜就是用这些字模,首次印刷了纸质考卷。

翌日考举前一个时辰,萧文君带四人着官服步入临时搭建的郡学考院,简单介绍了自己和中正,还有三位副考官。而后率领众人以礼大拜孔子画像。

由本次考举中正董俊辉宣布了考规考纪,又请萧文君令训:

“你等能到此参加考选,都是县镇选拔,万千人中的佼佼者,可《论语·为政》篇中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五岁时立下了学习的志愿;三十岁时学懂了礼仪,从此说话做事都有了把握;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所以心里不犯糊涂;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言语,就可以分辨出真假,判定出是非;到了七十岁,便能做到既随心所欲,又不逾越规矩。

如今先人圣象挂与前,言训在耳畔,当知学无止境。今有幸在郑重之地,选择自己的寒窗志向,出去以后,将为民造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希望你们严守考纪,不要辜负受举荐的寄托和期盼,考出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才能实现更大的理想抱负,为君王家国做更多的事。开始吧!”

众考生执礼称诺,萧文君回礼后,下令组织考生入座,发放考卷。考题是统一的,两部分,问答和策问。前一部分问答是必答题,策问部分是分科选答。考场共分为四科,礼科、法科、工科、兵科。时间只有两天一夜,第二天的晚上必须交卷。

值守的是董俊辉和三位副考官,还有萧文君的本部精卫兵马。

萧文君则去了军营,看望各地带来的书法优秀的书吏,和篆刻精湛的匠工们,这些人大多是各地,没能被举荐选取上的士子,或比较低的官署散员,见到了萧文君很高兴和兴奋。

三清山领队是玉京道长的亲传关门弟子玉京玄女,道妙,穆道瑶。

蓬莱三峰领队是方丈峰次座法严大师。

东林寺领队是戒律院次座法宣大师。

简寂观领队是锦绣谷座主简贞亲传弟子摇光玄女,寂明,顔明华。

“文君见过诸位道友,想不到我本想征调的擅长书写之人,竟然多为女子,倒是令文君颇为惊讶!”

玉京玄女笑着对萧文君说道:“文君师兄不用质疑,前些日子你发出告令,师尊等就明白了你的意思。我们武林中人,女子无学者多,但是习练书法却中规中矩,平日用字大多娟秀工整,适宜师兄用处。”

法严大师也微笑着说:“玄女说的有道理,怀玉山三千尼修,八百僧。穷苦人家的多,落魄家能识文断字的也不少。女子虽然做不得太多开山伐木的粗活,但是书画织布,养茶种药的活计,还是足以胜任的。”

法宣大师也回答道:“我等男士可执刀斧,提供木材、石方,护运货物,开田牧放,多做些粗使活计。女士可以胜任字模书法于纸娟上,可谓妥当。”

萧文君闻听以后觉得也好:“诸位如此安置,也很周祥,倒是我误会了,只是住处原以为军帐足以,看来还是安置在房舍以供居住上佳,我曾命各县多兴建房舍,如今这潘阳县的正好用上。过会就请大家移至房舍居住吧!”

摇光圣女回到:“师叔不用费心,我们都是修士,不会在意居住的,这里军营也很好啊!”

萧文君笑道:“有舒适的房屋不住,偏要住大营,这不是自讨苦吃?女士赢若,我需大家帮忙至少要旬月的光景,还是住进房舍中为好。

明日晚间,我要用二百九十五人书法优异者,烦劳诸位安排相帮。参考者答卷完毕,需要糊名。到时候会令兵士将众人的试卷,交于书法优异者,再将各自所得试卷,统一字体誊录于新纸上,而后用于批阅官们批阅。无论错对,不得修改,都需要照搬无误才行,誊录后会有专人对照。再将原试卷和誊录试卷一同收回考院。此事诸位不宜声张,只临事前讲明,用于考校即可。

至于字模工事,待举察完毕再行实施就好!只需书写尤佳者按方寸,将字写于纸,篆刻者将纸上反向字迹刻落于木就可。”

法严大师宣了一声佛号,我等定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