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之八 风烛(1/1)
风烛,绝不惧怕任何挑战。
但风烛,不希望赵非出事。
特别是这次事件颇为棘手,稍有不慎,便是全盘皆输的下场。
理论上,任务难度已经超过了新人的能力上限,需要派更专业、更经验丰富的老人来处理。
但环保局“敲门砖”任务正趋白热化,战力捉襟见肘,哪还顾得上雨城这点破事,只得临阵授命,让风烛稳住,等待外援——显然,环保局不打算强人所难,不指望风烛能如有神助地独立解决事件,而是尝试让民间友好人士出手相助。
但有些问题,只有现在身在第一线的风烛,才能切实感触到。
这次事件,并非典型的异常事件,有太多不符合经验总结的地方。
虽然说,神秘怪异没有科学规律可以总结,看似相似的两起事件可能会有截然相悖的成因,但经验之谈,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可现在,风烛对他来雨城后的经历,最大的体会却是这次事件和经验之谈对不上,新人培训的内容基本没派上用场。
和他了解过的异常事件相比,他的亲身经历过于“急”了,或者说节奏太快,局势变化太突兀。
在进入禁地前,虽然有些巧合之事,但总体来说仍算得上正常,有可能只是风烛过于紧张敏感。但一进入禁地,还没来得及做什么,怪诞之事接踵而至,让他应接不暇不说,甚至差点出了人命。
当时疲于应付,顾不得许多,可现在回想起来,风烛只觉一股欲盖弥彰之意——证据便是,他到现在都还对禁地里的情况摸不着头脑,说是两眼摸瞎也不为过。
而且赵非的情况也很奇怪,风烛承认,跟他一起进入禁地,是有一定风险的,但绝不至于一进禁地就险些丧命这么夸张。
毕竟,这是学校,又是在天夏,或许会有深藏于日常幕后的怪诞,但不可能像中东那边,动不动就是烈度极高、危险极大的异常泛滥。
一般说来,赵非跟着风烛进入禁地,发现种种怪诞诡秘之事,然后在深入调查中,渐渐不可避免地陷入危险,这样的套路才符合天夏国情,亦即经验之谈。
这也是风烛那晚没坚持让赵非先回去的原因,一来是觉得赵非已经卷入其中,抽身已晚,二来便是觉得其刚刚涉及此事,时间还早,他有自信保下赵非。
可未曾想到,一进入禁地,还没来得及做什么,任务的弦便猛地绷紧,节奏陡然加快,怪诞的恐怖直接便撕开平和的日常,袭击了他和赵非。
仿佛就在那一瞬间,怪诞与恐怖便从前戏铺垫过渡到了事件高潮,以雷霆万钧之势压下来,根本让人喘不过气来。
还好风烛表现尚可,没有被陡然激变的压力击垮,虽有些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终究还是在最后救下了赵非。
但这种走错片场,突然从平和日常转到恐怖高潮的感觉实在是过于突兀,根本让人无法忽略。
毕竟,禁地的异常如果真到了这般明目张胆的程度,这个学校不可能还如此平和、如此风和日丽,组织那边也不可能一点异常都没察觉,将禁地忽略到现在。
但经验之谈之所以是经验之谈,便在于其具有一般性、普遍性。而一起事件完全与经验之谈相悖的可能性,更是非常之小。
所以,结合个人经历,风烛觉得一定是自己打开方式错误,乱入了他人的异常事件。
直白点说,风烛怀疑这个学校的异常已经持续很久了——从最开始方紫涵坠楼,就已经有人插手,使异常不断发酵,却又未到明目张胆的程度。
而方紫潇和孟于行,正是发生在这个学校的异常事件的中心,他风烛,不过是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罢了。
这起异常事件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发酵,对方紫潇跟孟于行来说已愈演愈烈——而贸然出现的风烛和赵非,一头扑进油锅一般的局面,自然会陡然面对恐怖的怪诞。
以上,就是风烛的推论。
他不是专司情报的蒲公英,也不是足智多谋的文竹,在情报能力或头脑聪明等方面,都只算得上一般,不差而已。
但身在第一线,面对这起并非他能胜任的任务,他仍渴望着独立解决事件,愿意竭尽全力地去完成任务。
毕竟,虽然他还很稚嫩,经验也不够丰富,这起事件在评估上已超过了他能处理的范围。
但神秘从不讲道理,怪异从不讲逻辑,奇迹与胜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吧!
在新人入职培训后,接触了光怪陆离另一个世界的风烛,内心深处便一直如此激励着自己。
可现在,虽然只差临门一脚或许就能得到重要线索,他却不得不决定暂时搁置此事,不再去找方紫潇或孟于行。
风烛承认,他有些后怕了。赵非只是一个普通人,若只是刚刚浮现端倪的异常事件,风烛还有信心护住赵非周全,但若是即将进入高潮部分的异常事件,他再不敢夸此海口。
那夜赵非在六楼楼顶摇晃着身子坠下来的一幕,风烛至今仍历历在目,稍一想起都还会心跳加速口干舌燥。
那天晚上他运气不错,及时发现并救下了他,但若是还有下一次……
风烛不敢再想下去,哪怕很想去找方紫潇、孟于行周旋,搞清楚这场异常事件的来龙去脉,他也只有按耐住自己的冲动。
毕竟,在他的身后,还有赵非,以及其他不应该牵扯进来的普通人。
不使事态恶化为第一优先级,在外援抵达之前,这是组织的要求,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风烛害怕,怕他的深入接触,会使这场异常事件演变出更为棘手的局面,以及更难解决的麻烦。
他能预感到,一旦事态升级,已经半只脚搅进这趟浑水的他跟赵非,必然会被更加凶险地牵扯其中。所以,为了不让赵非受到牵连,他必须压抑自己,暂且搁置此事。
甚至就连趁着白天去禁地一探究竟,这样的行为也绝不可以。风烛表情默然着,缓缓合上了双眼——世界,再一次陷入黑暗之中。
风烛知道,禁地之中还充斥着未解之谜,那夜接踵而至的怪诞让他疲于应付,也让他无力探究禁地中的秘密。欲盖弥彰的痕迹非常明显,但他不能妄动。
因为……
轻叹一声,因为什么,风烛也说不清了,但无论如何,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将思绪沉入心湖深处,风烛紧闭着双眼。幽暗之中,有风钻进屋内,恍若耳语在他耳畔呢喃。悉悉索索,却不真切,不断诱惑着他投入心神去聆听。
可他不为所动,在心中回想起那夜赵非坠楼的一幕后,风烛不断告诫着自己要冷静,不能自持勇猛轻举妄动。
久而久之,耳旁再无风声呢喃,心中却升起了一束火焰,安静地燃烧着,在幽暗之中。
这是他心中的战意,也是他心中的火焰——当他按耐心念,静心凝神时,有些东西仿佛明确了许多,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变化。
风烛已决定了要静观其变,等待组织派来的外援。
但静观其变,不等于束手等待。
虽然眼下不会去禁地一探究竟,不会去找方紫潇、孟于行旁敲侧击,不会做任何有可能使事态恶化的行为,但准备,亦不能落下。
不管是什么事情,到最后都得落在人头上,所以,调息自己的精气神,保持在最佳状态,不懈怠,以免异变来临时因精神松懈而反应不及,同样重要。
风烛默运内息,动念间便有股股暖流自丹田而起,沿无形脉络向人形四肢百骸蔓延。就仿佛,整个人形都向外散发着火焰般的光热,宛如黑夜中不熄的一朵烛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