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国事大于天(1/1)

黄九从冷宫离开后,便径直地去了沈婕妤那边。

他还没等进去,就有沈婕妤的丫鬟出来,说是沈婕妤今日头疼,已经睡下了。

没办法,黄九沉了沉心,跺脚又去寻了昭贤妃。

这会儿的昭贤妃正在点香。

“贤妃娘娘,奴才瞧着,平日里景婕妤很听您的话,您能不能……”黄九开口。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直接被昭贤妃拒绝了。

昭贤妃的声音清冷,“黄公公,本宫管的是后宫的繁琐杂事,这冷宫不算在六宫之内,本宫管不着的。”

这是拒绝了。

黄九老老实实地回到了萧临的身边。

“奴才寻了沈婕妤,又寻了昭贤妃娘娘,她们都不愿意去说服景婕妤。”黄九叹了口气。

算起来,那沈婕妤跟景婕妤的关系好,竟也能看着景婕妤在冷宫里吃苦。

萧临皱了眉头,“谁让你去寻的?”

“奴才自己想着……”

黄九试图解释什么,可他一句话都没有说完,就又被上面的主子打断了。

萧临的声音冰凉刺骨,“她既是想在冷宫里待着,便让她待,想让朕晾着她,朕就晾着。”

黄九猛地抬起头来,一脸的震惊。

不是。

眼下到底是谁晾着谁呀!

黄九正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就见外面有人来报,递了一封他国的信件。

“皇上,是姜国来信。”

姜国是昭贤妃的母国,同时也是依附于大夏朝的一个边境国,自大夏朝建朝开始,便俯首称臣的那种。

黄九恭恭敬敬地将信件递了上去。

萧临随手打开,低头看了眼,却是骤然冷了脸色。

“皇上。”黄九吓了一跳。

“姜国太子跟姜国的四皇子已经踏入大夏朝国内,说是来求娶大夏朝的公主。”萧临将那信件丢在了御桌上。

先帝性情温和,各国来往之间一直都是主张联姻。

于是后宫里的公主们,便一个个都送出去和亲,无一例外。

姜国算是附属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于是在先帝的提议下,他们也送来了姜国的公主。

也就是昭贤妃。

按理说,既是有互相的和亲人,本就代表了两国和平,哪来的又一场和亲。

所以,不正常。

萧临这边收到信没多会儿,就听说昭贤妃求见。

他命人宣了进来。

昭贤妃一进来,便直接跪了下来,“皇上,臣妾那几个皇兄……”

她也是同时得了信的,自然是恨得不行。

比起她现在所处的后宫,她父皇的那个皇宫才是乱的很。

“跟你没关系。”萧临摆手制止了她的话。

姜国皇帝已经老了,膝下几个皇子内斗的厉害,姜国虽有了太子,可老皇帝最宠爱的是四皇子。

于是这两边斗的格外厉害。

那姜国太子性情懦弱不堪,白白占了个嫡出的身份,倒是姜国四皇子手段狠厉强硬,野心极大。

因着姜国太子的突然到访,萧临也没多少时间留给昭贤妃。

他是个明事理的,自然不会将怒气撒给无辜的昭贤妃。

这些年昭贤妃在后宫里管的好,他很少操心。

昭贤妃从太极殿出来的时候,身边跟的是宫女阿梨。

阿梨和阿素都是她从姜国带过来的和亲宫女,两人都是自小伺候她的,长相也不错。

甚至一开始来的时候,两人都做好了用自己去帮着主子争宠的想法。

好在皇上不是个好色的,也尊重主子。

“娘娘,皇上怎么说?”阿梨是有些紧张的,毕竟这是两国交邦的大事。

姜国的人不请自来,本就不妥。

她觉得很不安。

实际上,昭贤妃也有些不安,只是她掩了情绪下去,“没什么,皇上说不怪咱们。”

确实是怪不到她们的。

在大夏朝多年,她们也没有跟姜国有过多的接触,无非就是每年的年节时,来往送礼罢了。

再或者就是给她的母妃写封信,告诉她自己一切都好。

除了见不到母妃以外,她在大夏朝算是最好的,其他的姐妹或者被父皇用来拉拢能臣,或者也用来和亲。

拉拢能臣的那几个姐妹,她不清楚。

可那几个和亲的,她们的现状都不太好。

然而,有些事情不是她们自己能说了算的。

“娘娘,您说皇上为了景婕妤烦心,那不如咱们去将景婕妤叫出来呢?”阿梨轻声道,“景婕妤向来尊重您的。”

见昭贤妃摇头,阿梨又道,“话说回来,皇上既然在意景婕妤,他又……”

后面的话不能说了,再多说了便是议论皇帝。

是大不敬的罪名。

“皇上做的没有错,或者说,以前的皇上用这一招很正常。”昭贤妃跟她解释,“别说牺牲景婕妤的名声,就算是牺牲她这个人,皇上也会的。”

西北的边关是重中之重,萧临既是看重了谢允,也就意味着当下只有谢允能守护。

沈家已经后继乏力了,谢允就是个最好的替补。

所以,从这一个角度看的话,谢允属于国事。

一个是国事,一个是后宫的小女子,自然是国事大于小女子,算计起来又有什么不行的。

那些和亲的公主们,不就是为了国事而被牺牲出去的吗?

只是说,这个人是景婕妤罢了。

景婕妤自从进宫后,基本上就扣住了皇上的心,这才是她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敢抓帝王心的人……也就只有一个景婕妤罢了。

“我现在担心的是另一个问题。”昭贤妃叹了口气,“皇兄口口声声说要求娶公主,可咱们宫里,也不过一个玉敏罢了。”

玉敏小小年纪,定然不够和亲的。

可她怕的是四皇兄这个人,阴狠手辣,会故意想尽办法为难萧临,更怕他是带着开战的心来的。

回到那句话。

国事大于天。

比起千千万万的百姓免于战火,一个玉敏公主,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