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细节(1/1)
“都放在床下暗格的锦盒中,用一块纱帕包着。”方善保垂着头,一副认命的样子。
王泰和抬眼看向殿外,扬声道:“来人,立刻去方善保住处,按他所说搜暗格,务必将所有物件取来,若有损坏,唯你们是问。”
“卑职遵命!”两名侍卫应声离去。
“方善保,你说荆钗是你娘的陪嫁,长命锁是给侄儿打的。那荆钗的木柄上和长命锁上,可有什么记号?让你一眼就能认出,它们是你娘和你侄儿的东西?”王泰和要从细节上推敲出真相来。
方善保愣了愣,没想到王泰和会问这么细,喉结动了两下才道:“荆钗的木柄……柄尾有个小缺口,是我娘早年干活时不小心磕的;长命锁上刻了‘福’字,我侄儿小名叫福儿。”
“缺口是圆是尖?在柄尾左侧还是右侧?长命锁上的‘福’字,是正楷还是隶书?刻在锁面中间,还是边角?”王泰和继续问道。
这一连串追问像细密的针,扎得方善保脸色又白了几分。
“我长年不在家中,记得也不是太清楚。”方善保辩解道。
“长年不在家?记不太清楚了?”王泰和阴森一笑,“是个好说辞。”
见方善保被问住,田副尉目光暗闪,插话道:“王大人,属下倒觉得,他记不甚分明,反倒见得他所言非虚。这寻常人记挂家人物件,多是存个大致模样在心里,哪会细究那缺口是朝左还是朝右、字体是正楷还是隶书?方善保能说清‘缺口’与‘福’字这两样,已算记得真切,实在不必在这等细微之处过于追究,待侍卫将物件带回核对,真相自会明了,也省得在此处空耗时辰。”
王泰和右手握拳,轻捶在桌案上,抬眼看向田副尉,语气听不出喜怒:“田副尉倒是体谅他。只是慎刑司审案,最忌‘大致’‘约莫’。今日若因‘记不甚分明’便放过这些细节,明日若真有人拿相似物件来蒙混,难不成也凭一句‘看着像’便定案?”
“大人所言极是,属下是觉得他既敢说物件藏在床下暗格,还说了锦盒、纱帕这些,想来也不敢凭空捏造。若搜不出东西,他这番说辞,岂不是自寻死路?”田副尉眯着眼,“届时再治他个欺瞒之罪也不迟。眼下与其在这些细枝末节上逼问,倒不如先等侍卫搜证的结果。大人您看,这般是不是更稳妥些?”
“田副尉这是怀疑,根本没有荆钗和长命锁?”王泰和问道。
“是的,大人,属下觉得事情太过巧合了。”田副尉故意道。
王泰和沉吟不语,周成安出声问道:“方善保,你说凌晨醒来看见信和物件,便藏进了暗格。可你所住的厢房里还有三个同住的人,你藏东西时,他们就没注意到?再者,那暗格是何时挖的?有多大?平日里都用来藏些什么?放了锦盒,还能放得下其他东西吗?”
周成安的追问,让方善保的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黏在被刑伤磨破的衣衫上,又疼又痒。
虽说先前预料到王泰和会问得很细致,但没想到周成安也会问得如此犀利。
方善保下意识地瞥了眼王嬷嬷,在王嬷嬷平静的目光中,镇定下来,答道:“同住的三位人前一夜轮值守夜,折腾到后半夜才回房,当时他们并不在厢房里。暗格是去年冬天挖的。那会儿宫里正添新人手,杂役们进进出出乱得很,奴才住的厢房常有人借东西、寻物件,攒下的几两碎银子怕被人顺手牵走,又有块早年在宫外买的旧银锭子,想着找个稳妥地方藏着,就趁夜里没人,用小刀子在床板底下抠了个格子。”
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捆在手腕上的麻绳,像是在回忆细节,实则在搜刮脑海里提前备好的说辞:“暗格不大,也就两个巴掌并排那么宽,深不足半尺。平日里除了放碎银子和银锭子,还有一张五十两的银票,那是奴才和王嬷嬷以前倒卖碎瓷片攒下的。”
“哟,你们这生意,做了挺多回的呀。”周成安阴阳怪气地道。
方善保尴尬的一笑,王嬷嬷叹气道:“周公公这话说得,倒像是把老奴当成了专营倒卖的奸猾之徒。不过是偶尔有小宫女不小心摔碎了东西,扔了可惜,想着方善保家境贫寒,老奴亦孤苦无依,才托他悄悄带出宫换些碎银子,他贴补家用,老奴也能攒点养老银。前后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回,哪谈得上‘生意’二字?若不是闹出阴息散的事,老奴原也不想提这些丢人的事,毕竟是沾了‘私’字,传出去总不好听。”
周成安指尖的玉圆球转得更快,眸光却冷了几分:“三四回?倒真是‘偶尔’。只是嬷嬷在太后身边当差,每月例银、太后的赏赐,哪样不够体面生活?偏要盯着这些碎瓷渣,冒着风险托人带出宫,嬷嬷这做法,咱家是看不明白了。”
王嬷嬷被这话问得脸色微僵,指尖悄悄攥紧了袖角,面上却强撑着坦然:“周公公有所不知,老奴自小没了爹娘,在潜邸时虽蒙太后垂怜,却也知道‘靠山山会倒’的道理。例银赏赐看着体面,可真到了老得动不了那天,难不成还能日日求着太后接济?攒些碎银子,不过是求个晚年安稳,免得将来手脚不利索了,连碗热汤都喝不上。”
这话听着倒也算合情合理,老宫大多有这般“存私”的心思,周成安一时竟挑不出错处,只冷哼一声,没再追问。
偏殿内再次陷入沉寂,唯有烛火跳动的“噼啪”声,伴着方善保偶尔压抑的痛哼,在空气中缓缓弥漫。
约莫过了两炷香的功夫,殿外终于传来侍卫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便是通传:“大人,物件已搜到!”
王泰和沉声道:“呈上来。”
两名侍卫一前一后走进殿内,前者捧着个巴掌大的紫檀木托盘,上面铺着青纱,纱下隐约可见锦盒、纱帕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