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新粮换旧粮(1/1)

甚至还专门派人给风清扬送了一封信,就是连华山西岳的天女派也是未曾落下。

明面上的衡山剑派已经败落,但实际上的衡山剑派如何,陈安却不知晓。

还是让华山一脉那群老不死的,出手干预吧。

到现在,接收土地、收拢弟子,一直都没遇见什么问题。

陈安进客厅,刚坐在主位上,连剑便站起身来抱拳行礼。

“大人。我寻找掌门了!掌门想要与你谈谈。”

陈安心头一震,莫大先生?!!这位可是一流高手啊!

武林之中公认的第一,便是当年的任我行,现如今不知怎么的,就变成了东方不败。

其次,便是左冷禅。

单单在五月剑派中,莫大先生,绝对能排进前五,只可惜不善经营。

陈安回过神来,匆匆问道,“莫大先生在何处?快快带我去迎接。”

话音落下,门口处就缓缓走来一个身影。

陈安抬头看去,一位身材瘦长,脸容枯槁,头发油腻散乱的老者,一步步走了进来。

这老者双肩拱起,披着一件洗得青中泛白的青布长衫,手中还拿一把破旧胡琴,像一个串街卖艺乞讨的。

陈安快步上前,躬身一礼,“弟子见过莫师伯!”

莫大先生点了点头,自顾自的走上主位,陈安紧跟在左侧,一直等到莫大先生坐下。

看着陈安的第一句话,“你小子鸠占鹊巢!图谋我衡山基业!!”

声音隆隆震响,传荡在陈安的耳朵中,震的他内力翻涌,几乎被成了内伤。

好不容易稳住体内的内力,陈安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敢问莫师伯,若无刘师叔,衡山派能否延续吗?”

莫大先生并未说话,微微闭上眼睛,懒得理会。其实不需要多言,已经证明了。

衡山派最巅峰的战力便是莫大先生,善经营者便是刘正风,可惜……

陈安的目光一转,视线就落在了门口,管家在那里探头探脑,想要将陈安叫出门外来。

陈安对着莫大先生抱了抱拳,“弟子有些棘手的事儿,还请莫师伯勿怪。”

也不等莫大先生应下,便走出门外,小声问道,“什么事儿?”

“庄主,有一封急信。”说到这儿,管家凑到陈安耳边,小声说道,“是您着急等的那封。”

陈安浑身一震,匆匆接过一看,脸上一喜,玉泉院送来的信。

撕开一看,陈安忽然笑出了声,果真如他所料,你些个老梆子,藏的真够深呐!!

真正的江湖武林,从来都不是‘你打我,我打你,生生死死’之类的烂事儿,而是掺杂着各种目的的利益交换。

华山剑派不会灭,衡山剑派也不会亡。

看了看信件的落款,东道院。陈安一时间有些错愕,怎么不是玉泉院?

信件下方,还有风清扬的笔记名字,以充当信物。

陈安有些想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不过到底也是华山一系,那也就不管了。

手中劲力猛地一震,整张纸瞬间成了碎末,缓缓落在地上。

随即,陈安背着手,走进堂内。

“莫大师伯,弟子有官方的身份背景,可以替代刘师叔管理好衡山基业,当然,衡山派的战力,还需要莫师伯指点。”

“等待日后,衡山派壮大了,再考虑其他也不迟。”

莫大先生缓缓睁开眼睛,脸色不太好看:“然后我衡生派的基业,就成你的私产了,是吗?”

声音无喜无悲,很是淡然,可陈安却是不敢有丝毫放肆。

“既然是利益交换,自然是双方都受益才是,莫师伯,您说呢?”

莫大先生不再多言,闭目沉思其中的关键,“这些年,衡山派培养弟子的花费,需你来承担。”

“三十年后,归还衡山产业。”

“可以,但是衡山派弟子,必须听我命令,否则咱们的协议便作废吧。”

陈安拱手行礼,在他起身后,才发现,莫大先生直勾勾的看着自己。

两人对视,谁也不曾相让,最,莫大先生叹息一声,“可以。”

陈安再次行礼,“如此约定既成,莫师伯可召集弟子通晓一声。你我签下契约,通晓官府,如何?”

“可。”

定好契约后,陈安就叫人把契约抄录,印下副本,叫人送去了玉泉院。

发布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去衡山派的藏经阁看书。

煽动着莫大先生,整理出新的一套功法来,教授弟子修行,陈安也一窥衡山核心功法。

此后的日子,便相对太平了,陈安有了自己的人手,那是格外的珍惜。

整天撺掇着莫大先生教导弟子练功,现在不传,难道都带到棺材里去吗?

衡山派的积累很丰厚,尤其是嵩山派的人离去的时候,丝毫不曾注意到刘正风收藏的这满屋的书籍。

这些东西,都是刘正风悉心注解、修改、更正的三流功法,看上去没什么用处,可实际却是极容易入门儿。

这可就便宜了陈安,整理出一些功法来,再加上自己的积累,直接填充出了一小座藏经阁。

找人抄录打包带走,全部运道华山下的庄园里去,当做培养卫尉寺的资源。

数十种武功,心法,足够这些人修行、修炼了。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秋收的日子,陈安白得了一大批的粮食,晒干称重之后,大约有六万多石粮食。

在这个时代,一个县城,约有十几万人,一天要消耗一万石粮食。

六万石粮食,相比于县城,虽然很少,可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陈安忽然想起来,余沧海承诺给他的那十万石粮,现在还没到华山。

找人一打听,这狗东西居然食言了。

随即,陈安便从官方施下压力,威逼余沧海拿出十万担粮,官府虽然拿余沧海没辙。

但是青城派在啊,拿捏青城派,还不是手拿把掐。

最终到陈安手中的,却是三万两白银。

明朝景泰年间的粮价,每石在0.3到0.5两白银之间,再算上打点花销,到陈安手中,能有三万两就相当不错了。

新粮替换沉粮入仓,倒也尝了尝新粮的味道。不敢大肆挥霍粮食,日常都是紧着沉粮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