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一别两宽(1/1)

“众姊妹,请用!”

别墅里,司马道福烹了一锅茶汤。

侍女们捧着茶杓,往各式各样的茶器里添。

“本宫有孕在身,只得饮盏白水。”

司马道福自己舀出白水,倒在茶器里。

和满头亮眼的首饰,身上精致的衣裙相比。

她举起来的茶器实在是太过寻常。

看上去是取材于一段干枯的榉木。四方轮廓带着未经雕琢的钝感,边角上还留存着刨刀的起伏。

浅褐色的榉木纹理如洇开的淡墨。

内壁却打磨得温润,底部微微内收。

无漆无釉的素面,沁入了深深的茶渍。

那双白皙细腻的手,捧起着粗糙的茶器,是如此的不协调。

而且,长公主都饮白水,她们又怎么敢品茶呢?

于是众女都捧着各自的茶器,低头不语。

“品茶,主在意趣。茶叶、茶具、茶器乃至茶汤,为意趣之属。众姊妹何不与本宫同乐?”

司马道福说完,举起茶器品起了白水。

“谢长公主赏!”

众女捧起茶具致意。

“不必拘礼!”

品茗,也有讲究。

特别是在各家女子齐聚的场合中。

就成了比拼茶艺的较量。

长公主的烹茶手法,已是珠玉在前。

要是谁捧起茶器,大口豪饮,就会成为难得的笑料。

这时,应该两手拇指、食指捏杯沿,中指托底,将器举到眉前。

是谓观色。

好茶汤,如春水碧透,又似琥珀流光。

既然是长公主亲手烹制,自然不差。

然后,是闻香。

初嗅,香气如薄雾浮于杯面,是为水飘香。

能分辨出层次不同的茶香,才能说懂茶。

当然也不难。

高门女子,品茗不过日常。

再加之累世传承。

按树龄老幼依次为草香、花香、蜜香、酒香。

按产地远近分别为陈香、荷香、樟香、参香。

一闻下去,说不清树龄产地。

必是负担不起日常饮茶的寒门小户。

日后也难入世家之列。

如果能抢先说出,那能在聚会上先下一城。

可是,这次她们都沉默不语。

她们闻到的是,高山、云雾、山石、红壤。

还有清明前夜的露水,掠过竹林的山雀。

她们默然不语,又恐遭旁人耻笑。

于是眼瞧着冒热气的茶汤,却又向四周瞥去。

“汤冷味变,何不饮之?”

司马道福单手举着茶器,催促起来。

品味,自然也要举止优雅。

要小口含茶,再用舌尖搅动。

先在口中浸润,再入咽喉。

好茶入喉,生津回甘。

香气更可穿透脏腑,直达丹田。

尽管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些喝惯了好茶的女子仍旧不发一言。

茶汤流经处皆有香随。汤即是香,香即是汤。

余韵在齿颊间缠绕,萦绕不绝。

呼吸间似有兰芷吐纳。

可说是,闻之馥郁、饮之清浅。

但除此之外,无法言说。

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茶艺,已经有人饮下第二口。

司马道福茶器中的白水都饮尽了,她们还是默默不语。

“众姊妹,可作评议否?”

这句话算是点醒了众女。

“此当为御贡,我等是没见识的,不敢议论!”

随着有人放下茶器,叩拜于地。

她们总算是明白。

这位长公主明明常住山阴县,为什么不来聚会?

此前,她们把原因归结于宗室威重,不可轻动。

现在看来,要是她常来。

这种完全是在比拼家世的社交就全无意义了。

“如此,本宫明言,雅墅好茶非是谢家独有,何必专至此地?”

司马道福说完,放下茶器,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离去。

“恭送长公主!”

“今日身倦不得久坐,改日邀姊妹们到府上品茗。”

司马道福都快出了门,又侧身补充道。

“本宫专等诸位!”

“蒙长公主恩!”

看着俯首帖耳的高门众女,司马道福满意地笑了。

“众姊妹,不必拘礼!”

等到有人敢抬头看时,早已不见了她的身影。

她们不约而同地唤来侍女,匆匆离去。

这长公主的邀约,去与不去。

还得跟家里琢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