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人过留名(1/1)

“来,这边。”

跟会稽郡的月黑风高不同。

吴郡的夜,分外的晴。

照在积雪上的月光,将寂静的街道照亮。

太守张凭只身到了吴县城北。

“草民跪迎大人。”

见到男人如约而至,张凭将他扶起。

“地上凉快起来!”

又拿出个包袱递了出去。

“这是面巾,戴上挡挡风。这还有包炒豆,你拿上。”

男人刚刚要去接,又把手缩了回来。

“草民已受厚恩,实在不敢……”

“拿好,本官有件紧要事托付。”

听见有事吩咐,男人才把包袱接了过来。

“待会,你只说是本官远亲,因有急事要回家去。”

张凭又四下张望一阵,才说出托付的事情。

“出了城,于吴县四周宣扬,城内高籴低粜,就要赈灾,徘徊数日便回。”

“草民明白。”

男人戴好了面巾,揣上炒豆。

张凭这才注意到他穿着草鞋,和冻得发紫的双脚。

“别冻坏了,缠上些。”

张凭解下头巾,扯成几条。

“哎呦,大人不可。”

就算是普通的麻布巾,也是往头上系的。

没有往脚上缠的道理。

何况还是一郡长官,亲力亲为。

那双脚左右移动,闪躲着张凭的双手。

张凭一把握住,抬起头说道。

“吾之所托,乃生民之命。望君慎之!”

“一定,一定。”

男人一时有些恍惚,回应了张凭。

“吴地早前有名将,谓之孙武,他善待士卒,如父兄一般,可士卒随他出阵,却少有归乡者。这王公大人降下恩赏,教我等小民如何偿还?只得赔上性命!”

吴郡一向不缺这种以命相搏的机会。

也流传着谁家出了个送命的小子,自此飞黄腾达的故事。

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是也!

“草民名叫黄鱼,家住城北三街二巷,家里还有老母妻儿,去后,望大人照看。”

张凭缠好了布条,轻轻点了点头。

“自当如此。”

闹灾的年月,要人出城,四处奔走,跟送死也没两样。

何况还是冬季。

张凭自己也清楚。

黄鱼应该是回不来了。

只是他不忍心明说。

既然被看破了,他也就直说了。

“一家老幼,本官供养,望君勿念!”

张凭还想拿些银钱,无奈家里实在没有裕余。

至于,又添了几口人要养活。

他还得再想办法。

黄鱼听完,朝家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

迈开大步,就往城门赶去。

“快开城门!俺有公文在身,不得迟误!”

吴县北门,王国宝的亲随,正骑在马上叫门。

别说公文,就是皇帝的旨意。

吴郡的部曲都是充耳不闻。

“又想挨鞭子?好!”

马鞭又抽了出来,还没等挥出去,就被叫停了。

“慢!何必相争,开门便是!”

一位青衣道士,缓步而来。

“喏!”

“呦!还真有道行!”

随从不明缘由,还骑在马上。

“快进城啊!”

还聚在城门外的流民,听到动静,一条条胳膊顺着门缝挤了过来。

“上厚粥!”

一桶桶冒着热气的粥被抬上了城墙。

“下!”

白米煮成的厚粥,又化作一条条白练,倾泄而下。

流民们或是伸手去接,或是伏地去舔。

总算是让出条路来。

“出城!”

“陆天师何故深夜出城?”

陆静修闻声回头看去。

“原是张太守,贫道有礼了!”

黄鱼打头走了过来。

“我是张大人远亲,要回家去!”

陆静修看着面巾上的两条冰印,问道。

“既要归去,为何泪流不止?”

黄鱼抹了抹脸上的泪水,挤出一丝笑意。

“我,我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