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土地财政(1/1)

控制粮价该是朝廷的工作。

吴郡四姓越俎代庖,也是无奈之举。

自晋朝开国以来,废除屯田制,改为占田制。

即男丁占田七十亩,女子占田三十亩。

每丁课田五十亩,朝廷按照五十亩的标准收取租调。

米四斛、绢三匹、绵三斤。

看上去这种土地制度,承认了百姓对土地的占有,也抑制了无休止的兼并土地。

但有一个问题。

这占田令里,没有限制土地兼并的法令。

反而允许士族占田荫客。

不仅不收回士族已经占有的土地。

还对不足数的士族予以补充。

按照品级占田,由贵及贱分为九等。

一品占田五十顷至九品占田十顷。

荫客从五十户到一户。

即便是九品小吏,一户就能拥有相当于十个农户的土地。

还能免除一户的租调和徭役。

这一土地特权,不仅各级官吏能够享有。

还有他们所属的家族和后代子孙。

只用了三十年,各地士族就将天下田亩,瓜分殆尽。

朝廷的税收和劳役,就由自耕农户来承担。

下至十三岁的儿童,上至六十五岁的老人。

而且不论农户是否占有五十亩的耕地。

一律按照五十亩来上缴租调。

不堪重负的农户为了生存,转而成为士族的荫客。

土地兼并愈发严重,税收每年都在减少。

朝廷派发的租调和徭役愈发严苛。

自衣冠南渡之后,北伐,赈灾,营建。

朝廷财政更是空虚。

租调从每丁米四斛、绢三匹、绵三斤。

上涨到每丁米一石,绢三匹、绵三斤。

当下是每丁米三石,绢三匹、绵三斤。

这些多出来的赋税,那些来到江南避难,占据名山大川的南渡士族不用承担。

全都转移给了江南士族。

再不控制粮价,不光是吴郡四姓。

全体江南士族,都会被沉重的赋税压垮。

“如此可行。”

顾辟疆稍加考量,给孔方发了勘合。

既然是北府授意,自己又不受损失。

那就继续协助陈郡谢氏。

如果北伐功成,收复故土。

这些南渡士族便可回到原籍。

谢安主持的土断便能推行各地。

以吴郡四姓为首的江南士族,都能松一口气。

“小人立刻去办。”

对孔方来说。

金钱的气味是那么浓烈。

他的口水已经开始从嘴角流下了。

“好多钱啊!”

码头上,看着整车的铜钱被人穿在木棍上。

霍利不免有些心痛。

贾元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霍利相信贾元的生意能赚到钱。

只是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这种开销,两天钱就用完了,我们如何赚钱?”

贾元信誓旦旦地说。

“用不上两天。到时只怕钱多得运不走。”

“我信你。”

钱数点清的同时,孔方也拿着勘合赶到了。

“贾兄,速来交割。”

“不急,来盏茶先。”

贾元笑笑,两人坐下,喝起了茶。

吴郡这边忙得不可开交。

南边的会稽郡同样如此。

“右将军今日到府,快取文书来!”

郡府里,郡吏们跑来跑去,交接起各项军务。

属于四方将军的右将军,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在偏安江南的东晋,这两件事完全可以合在一起做。

即便轻松了很多,王凝之也不处理任何事务。

他只是替屏风后面的谢道韫传话而已。

这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