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深思熟虑(1/1)

松脂?

贾元闻到了一阵熟悉的自然芬芳。

这是何地?

没等他想出自己被带到了什么地方,面罩已经被取了下来。

“在此稍候!”

贾元眯着眼,环视四周。

这里跟自己的住所类似。

那就还在怀石园附近。

“这是要做什么?”

随着霍利的话语,一张巨大的屏风被抬了出来。

“你可是贾元?”

屏风后显出一个女人的身影。

贾元跪地再拜道。

“正是小人。”

“前在淮阴,咸亭侯谢康赠锦袍一领,现在何处?”

“朝廷法度,商人不得着纻罗绸缎,故未能穿着,侯爷之恩,小人犹记在心,请夫人见谅。”

贾元回答完,已经猜到是知道内情谢家人。

可谢家为何会让一位女子跟自己联络?

她又有何指示?

贾元默默地思考着,该如何应对。

“贮存桐油,生漆。可要注意防火!”

听了孔方的汇报,张伯雅不免提醒道。

桐油和大漆本来就是易燃物。

还在码头上贮存了两万斗。

这个数量,过于巨大了。

“采买建材,不知将售往何处?”

朱昭之听说了,天子宗庙和先帝山陵毁坏的事情。

这可是个好机会。

“可疑。”

顾辟疆思忖着。

采购桐油和生漆,眼下正是应季,价格确实低得多。

但是这些材料往常少有人买。

除了盖房就是造船。

也没有别的用处。

天下刚刚太平,哪能用上如此之多的材料。

陆家没有造船计划,维护用的桐油和生漆,早已备下。

即便皇室要重修宗庙和陵寝,也用不完。

这都够盖一座城了。

“如是陆兄所需,该尽快转运为是。”

“非是自家所需。”

陆静修否定了这个可能。

他倒是对贾元带回来的纸张更感兴趣。

“那纸是何等样式?”

孔方回忆了一下,描述道。

“有三尺长,色质微蓝,细腻有泽,如太湖之水。”

“如此,陆家尽数收下,按一尺三百钱。”

这样精美的纸张,陆静修拿去抄经,祭神,画符都能用得上。

“私事暂且搁置,购粮尚未议得!”

顾辟疆此言,正合朱昭之和张伯雅的心意。

“是也,是也。”

张伯雅就一个念头。

听贾元的意思,北府要一口气买下,整个吴郡的存粮。

那就都卖出去。

粮食存储时间越长,损耗也越大。

还有发霉变质的风险。

铜钱更适合长期保存。

朱昭之也是这个意思。

不管年景好坏,吴郡绝对不缺稻米。

好借这个机会清掉一大批库存的陈米。

“定价如何?”

顾辟疆的问题不好回答。

卖得贵了,各家是能大赚一笔。

遭致谢家怀恨在心,日后伺机报复。他们四家都承受不起。

卖得贱了,是能让谢家满意。

朝廷忌其功高盖主,正欲排挤打压。

这时,攀附谢家,又怕惹祸上身。

夹在朝廷和世家之间,一定要小心谨慎。

“现今陈米价值几何?”

陆静修突然问向孔方。

“三年陈,一斗三百钱,一年陈,就要六百钱。”

“若是运到豫州去,价值几何?”

尽管粮米,布帛,盐铁,这些物资,没有朝廷下发的贸易许可,不能在各州之间转卖。

但是,吴郡的走私网络,还是能秘密地转运。

孔方立刻回答说。

“丰年,要照吴郡高上三倍,歉年,则高出十倍不止。”

陆静修有了一个意见。

“以平年计,五倍。三位意下如何?”

陈郡谢氏,属豫州士族。

按豫州的粮价出售,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不管,谢家日后是兴是败。

都不会牵连到吴郡四姓。

就像他们曾经侍奉过的主子一样。

最后也只有这大泉五千留了下来。

只有万恶又万能的金钱,才是他们真正侍奉的主子。

“就按此价。”

顾辟疆吩咐孔方,去拿勘合。

大宗交易,没有他的签发的勘合,在吴郡还没人敢做。

这买卖是贾元自己揽下的。

吴郡四姓,尽力配合。

至于能不能负担这笔开支,那就看贾元自己了。

“高价收米,还要低价卖米。这是什么意思?”

被送出院门后,霍利分析起那名女子的吩咐。

“别管了,筹集人手、本钱,要紧。”

大批量的倒卖粮食,光靠自己带来的人和本钱,绝对不够。

“有人的地方,就有钱赚!”

对于本钱,霍利倒是自信。

“正是灾年,人不值钱!”

贾元也不担心找不到人。

刚走到街面上,昨天那群灾民就围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