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完美闭环(1/1)
晚七点半,依旧是营地外空地上!早已聚满了人。
不光是受灾的乡亲们,连刚从搜救一线撤回来的士兵也都围了过来,
只是此刻的气氛,早已没了先前的压抑与紧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按捺不住的期待。
“师长!卡车怎么还没到?要不我们先去一线,等下再回来接物资!”又等了五分钟,一名士兵终于按捺不住开口。
“急什么?”汪师长瞪了他一眼,语气却没多少火气,“刚不都说了,陷车已经脱困,这就过来了。”
他知道底下这些兵个个急着回一线,可从昨晚到现在,他们几乎连轴转了一天一夜。
没正经吃过几口东西,还长时间泡在冷水里、淋在雨里,救援又是实打实的重体力活。
饥寒交迫之下,好多人早就到了极限,全靠一股子意志硬撑着。
再这么熬下去,别说救群众,怕是先得倒下一批兵。
先前是没办法,物资跟不上,只能硬扛。可现在不一样了,物资眼看着就到,也不差这几分钟。
正好梁博说拉来的都是包装好的熟食,不用生火煮,等下拉一批给一线的兄弟们,正好补充体力。
加上现在热水供得上,下一批救援队回来,第一时间就能泡个温水澡,把冻透的身子骨焐热,再带上新物资换防——这么一循环,就能形成个完美的闭环。
而这一切的关键,就是热得快,说它功不可没,一点都不为过。
又过了五分钟,人群忽然骚动起来,陷在半路的军卡终于开过来了!
众人连忙往两边退让,跟着军卡一路涌到后勤处。
先卸了几十箱物资,分发给待命的救援队,让第一辆军卡拉着补给,跟着径直冲向了一线救援阵地。
不到二十分钟,剩下的物资也全卸到了后勤处。
陈峰捐赠的吃食里,除了留下五分之一给救援队轮换补给,其余的都拿出来分发,加上这些吃食都是一斤一包的规格,正好一人一包。
“嘶——小博,这味道绝了!”汪师长拆开一包红烧黄鳝,瞬间被那股又辣又鲜的滋味裹住,当即竖起大拇指。
之前梁博说这东西好吃到能吞舌头,他还当是夸张,现在算是信了。
“呵呵,这下信了吧?”梁博正嚼着一包小鱼干,得意地扬了扬眉。
“又不是你炒的,看把你能的。”汪师长翻了个白眼,随即凑近包装袋,好奇道,“你说他们这是怎么保存的?味道这么鲜,还没变质。”
他说的“好”,既指口味,也指保鲜——部队里的包装食品他清楚,压缩干粮、脱水米饭、肉罐头,论味道差远了。
而且这些吃食就用普通包装袋装着,明显没经过高盐、脱水那套传统处理,居然能存得这么好。
“我也纳闷呢。”梁博苦笑,“老哥要是感兴趣,下次我问问陈峰?”
“算了,这八成是人家的门道,别打听了。”汪师长摆摆手,忽然想起什么,拍了拍梁博的肩膀,
“对了小博,这批物资是你拉来的,等下发完,你去跟大伙儿……”
……
“各位父老乡亲,手里的菜都尝到了吧?味道怎么样?”梁博站在一块垫高的木板上,手里拿着个简易扩音器,声音扫过人群。
“好吃!这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菜!”
“首长,味道顶呱呱!比家里过年还香!”
“我这小鱼干,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
无论是帐篷里的,还是站在外头的,都举着手里的包装袋大声回应。
“呵呵,我也觉得好吃。”梁博笑着点头,话锋一转,“但大家知道这些物资是从哪儿来的吗?”
人群里大多摇起了头——除了少数之前领过孩子衣服、听过“陈峰”这个名字的,多数人还真不清楚。
这也是梁博特意要说明的:一来,得让这份善意被记在该记的人头上。
二来,得让大家明明白白知道物资的来路,免得瞎猜。
三来,也得让大家感觉到,除了部队和政府,身边还有人在使劲,日子才有奔头。
“大家看看手里的包装袋,或者纸箱上——”梁博举起一个空纸盒,指着上面的字,“是不是都有‘峰悠盛业’这四个字?”
“豁!还真是!”
“我这衣服上也有!”一个汉子拽着身上刚领到的厂服,凑到灯底下一看,惊呼起来。
“首长爷爷,我衣服上也有!”李惠惠举着小胳膊,指着自己的小号厂服,脆生生地喊道。
“我的也有……”
众人纷纷低头查看,一时间惊叹声此起彼伏。
“对,‘峰悠盛业’,这是一个厂子的名字。”梁博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开,“这些带着这四个字的东西,都来自同一个捐赠者——陈峰同志。他还托我给大家带几句话。”
“灾难可怕吗?可怕,它能冲垮我们的房子,冲毁我们的田地,但冲不垮咱们的心!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我相信,大家伙儿只要攥紧拳头一起干,房子能盖起来,日子能好起来,以后的日子……”
……
“小博,这个陈峰同志,还真是个人物!”汪师长嘴角抽了抽,满眼佩服。
刚才代陈峰传的那番话,把整个营地的民众说得心潮澎湃、士气大振。
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恨不得立刻就重建家园,奔向好日子。
“呵呵,换我可编不出这么实在的话,还好陈峰提前写下来了。”梁博连连点头。
汪师长瞥了他一眼,忽然若有所思:“你刚才特意把‘峰悠盛业’这四个字提了又提,是故意的吧?”
“嗯。”梁博没否认,“早上临走时,我问陈峰对这批物资有啥要求,他就说了句‘梁叔,要不帮我宣传宣传厂子呗’。”
“要宣传?这好办。”汪师长摸了摸下巴,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心里已然有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