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朝堂论战,兵发南境(1/1)

“师妹,你,你怎么还帮他说话呢。”高枫十分诧异地道。

东方妃雨分明对沈川恨之入骨,可现在的态度居然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我没帮他说话,只是说的事实。”东方妃雨回答道。

她清晰地记得自己抱着沈川,又亲又啃。

倘若他是那种趁人之危的人,恐怕清白早就不在了。

也正是经历了这件事之后,让她对沈川改观了许多。

“师妹,你这么帮他说话,该不会是……”高枫讶异地看着东方妃雨。

“高枫我警告你,别乱猜测,我跟他什么都没有。”

东方妃雨不屑地道,“我累了,要去休息了。”

说完,她在高枫的目光之下,转身离去。

“沈川,一定是你把我师妹怎样了,要不然她绝对不会如此。”

高枫恨得暗自攥拳,默默愤恨……

…………

京都清晨。

明媚的朝阳从东方缓缓升起,照射在紫禁城上。

整个紫禁城都被染成了紫金色,一排排御林军身披铠甲,手持战刀。

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金戈铁枪,影子拉的很长,焕发出了威严和生机!

“吱嘎!”

一声悠长而沉闷的开门声,打破了紫禁城清晨的寂静。

随着太和殿厚重而威严的大门缓缓对开。

一个悠长且洪亮的声音从殿内传出。

“上朝!”

声音在空旷的殿前广场上久久回荡。

与此同时,朝臣们身着整齐的朝服,迈着有序的步伐,踩着台阶缓缓进入了威严的太和殿内。

大臣们进入太和殿后,女帝也身着龙袍缓缓走来。

龙袍上的金线在光线的映衬之下,闪闪发亮,所有人都低下头,不敢与余地对视。

女帝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身姿挺拔,威严的目光扫视了众人一眼。

这次早朝中,所有大臣们都来得齐全。

不仅沈川来了,而且连镇国公沈天烈也身穿战甲出现。

按照往年的规矩,只要正月十五一过,沈天烈就应该返回北境大营了。

然而今年却没有返程的意思。

首先,北境大营现在形势没有那么严峻。

蛮族内战,而且还与大武签订了通商和和平契约,暂时无忧。

最关键的是,女帝准备对宇文洪基动手了!

沈天烈在京都,就是为了随时待命!

除了镇国公沈天烈之外,东海大营统帅连云光,以及西境大营统帅范云,也都尽数出现在朝堂之上。

女帝见朝臣们面目一新,十分欣慰地点了点头。

“参见陛下!”

所有朝臣们齐刷刷地下跪行礼。

“平身!”

女帝轻启朱唇,声音清亮而威严。

“谢陛下!”朝臣们全都站起身来。

此时,大臣们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色。

因为谁的心里都清楚,年关过后,这一件关乎大武国运的大事必须要摆上台面了!

“诸位爱卿,宇文洪基身为平南王,不敢念天恩,反而盘踞南境,自立称帝,其心可诛。”

“只有将其彻底讨伐,统一南境,才能让大武的繁华得以延续,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女帝的声音字字珠玑,铿锵无比,在大殿之内久久回荡。

说罢,她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殿下的朝臣,“诸位爱卿,谁有破敌良策?”

话音落下,户部尚书陈正上前一步道,“陛下, 臣以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征讨逆贼宇文洪基,粮草乃重中之重。”

“臣以为,应立刻筹措钱草。”

女帝默默点了点头,“陈爱卿所言极是,那么就有户部筹措粮草,向筹备军资。”

“是,陛下!”陈正应答一声,恭敬退去。

工部尚书也上前一步道,“陛下,通往大武的官道,我工部已经基本修缮完毕,确保粮草运输,和士兵出征不受路程耽搁,畅通无阻。”

“工部再赶制马车,攻城器械,以备战用。”

女帝闻言,依旧点头,“那这些就交由工部去办吧。”

“是,陛下!”

工部尚书也缓缓退下。

这时,赵汉廷也上前一步,“陛下,出兵征讨师出有名至关重要。”

“虽在花灯会上,陛下已经向百姓们表达了决心,但臣认为,更应当昭告天下。”

“历数宇文洪基逆反朝廷的种种罪行,以及如何增加税收欺压百姓、叛乱谋反等,以彰显我大武讨伐之正义,争取天下民心,获得百姓的大力支持。”

“赵大学士所言极是,那这讨贼檄文,那就由赵大人亲自拟定了。”女帝对赵汉廷淡淡道。

“臣,遵旨!”赵汉廷恭敬行礼,缓缓退下。

与此同时,各位大臣各抒己见,纷纷表达对此次征讨宇文洪基的看法。

不过当前议论的,只是一些辅助进军的事宜。

具体如何进军,如何分兵,无人开口。

因为镇国公还在,只要他不说话,其他人便没有妄加议论的资格!

包括连云光等人,都要等镇国公开口后,再表达自己的意见。

女帝听了各方意见之后,目光落在一直沉默不语的镇国公沈天烈身上。

“镇国公,你久经沙场,对此次征讨宇文洪基有何看法?”

沈天烈上前一步,恭敬禀奏道,“陛下,自先祖皇帝时期,宇文家就在南境为官。”

“此后,宇文洪基又盘踞南境多年,不但对南境了如指掌,而且其麾下大军将近四十万,部下也多骁勇善战的将军。”

“南境又多山地,宇文洪基据险而守,正面硬战恐怕并非良策。”

“哦?那镇国公以为如何?”女帝淡淡地询问。

镇国公能站在这里,就说明已经有了办法。

“陛下,老臣建议,我大武军队应兵分三路!”沈天烈沉声说道……

“如何兵分三路?”女帝再次对镇国公询问道。

“第一路,由连大将军带领东境大营的战船,走水路,一路沿江而下,直取其后方,断其粮草。”

“第二路,由范将军带领西境军,从西南之处进军,从侧翼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