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试制失败(1/1)
次日,陈二狗就送来了猪板油还有边油。
兰桂轩和知味楼的猪肉,全部都是从陈家村采购。
因此,每天陈家村都要宰杀不少的生猪。
赵铭找到里正古大江,让他叫了村里的几名妇女,专门负责熬猪油。
想要用猪油制作肥皂,除了猪油还需要酒精和小苏打。
酒精这个好解决,那些头酒全部倒进煮酒蒸锅里面,经过几次蒸煮后,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酒精。
为此,赵铭特意制作了好几个酒度计。
酒度计原理很简单,就是是基于浮力原理和密度计的设计。
当酒度计放入酒液中时,酒的浓度越高,酒精计下沉越多。
因为乙醇的密度小于水,浓度越高则比重越小,浮力也越小。
反之,酒的浓度越低,酒精剂下沉越少,比重越大,浮力也越大。?
剩下的就是标记出酒精度数。
这个也不难,把酒度计放入经过蒸馏的水里面,挨着水面的位置,就是零度。
然后就是按照比例,往蒸馏水中加入提纯的酒精。
酒精度计算方法一般为质量百分比法或者体积百分比法。
由于受到工具的限制,赵铭采用的是质量百分比。
即酒精度等于酒精质量除以总重量,得到的数据再乘以百分之百,得到的就是酒精度数。
比如说,一两的酒精,加入进九两的水里面,这个时候总重量就是一斤。
其中酒精一两除以总重量十两,然后再乘以百分之百,就可以得到酒精度数为十度。
赵铭按照这个办法,往蒸馏水之中,每次加入一度的酒精,酒度计就会往上浮出一小点。
在每次浮出的位置做好标记,就能够得到一个简易的酒度计。
不过,因为酒度计的测算,会受到温度等的影响。
赵铭选择在清晨的时候,进行的刻度,因为现在中午太热,晚上又太冷。
只有早晨和傍晚的时候,体感刚刚好,应该是在二十度左右。
想要把酒度计再准确一些,赵铭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不过,这样制作出来的酒度计,即便有误差,也不会差得太多。
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使用了。
有了酒度计,小吴在煮酒的时候,也能够更为方便的把控头酒,中酒和尾酒,什么时候分开。
之前赵铭只能依靠一口口的尝,凭着经验来判断。
现在有着酒度计,直接量一下度数即可。
酒精有了,就剩下最关键的小苏打。
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属于碱性物质。?
想要制碱,这个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而且,赵铭也不懂得。
但是,没有小苏打,还可以用其他的东西进行平替。
那就是用稻草,或者草皮等,把这些一把火烧掉。
烧完后的灰烬,放到水中搅拌后,就是碱水。
长安一带也有人种植水稻,但数量不是特别多,因此赵铭选择用草皮灰。
草皮灰放入蒸馏后的水里面,然后再过滤到渣滓,静置澄清之后,就得到干净的碱水。
另外一边,就是用酒精萃取出花朵之中的香味。
一切准备妥当,把猪油加热融化,碱水也同样加热。
温度大致在五十度,因为没有温度计,赵铭只能用手来感受。
因为人体的温度是三十七度,所以稍微有一点点烫手,那就差不多在五十度了。
这个时候,把碱水和猪油混合。
不停的搅拌皂液,直到它变得像酸奶一样稠厚,在加入酒精制作的香水。
到了这一步,只需要把皂液倒入模具里面,等待冷却凝固后,基本就算是完成了。
赵铭制作了两种,一种没有加香味,当做是肥皂使用。
另外一种,就是有香味的香皂。
经过等待,皂液冷却固化之后,赵铭当即开始试用。
先是肥皂,赵铭把自己的脏衣服脱了下来,开始自己动手洗。
揉搓了半天,去污能力有,但不多。
香皂同样效果不甚理想,香味太淡,几乎闻不到,也没有多少泡沫。
赵铭把肥皂往盆中一扔,站起身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环节有问题。
别的穿越者,轻轻松松就把香皂肥皂制作出来了, 怎么到了他这里却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
想了半天,赵铭觉得应该是工具不太行的原因。
第一个就是煮酒的天锅,虽然可以蒸馏,但得到的酒精测算下来,只有八十度上下一点。
酒精只能蒸馏到这一步,那就蒸馏水肯定也不够纯。
第二个就是温度控制问题。
特别是温度的问题,没有温度计,是一个大问题。
即便运气好这次制作成功了,下一次也不敢保证。
要是再交给其他人生产,恐怕生产出来的合格品会更少。
这可不行,现在猪油可不是后世,可以随便造。
想到此,赵铭决定还是先从工具开始,把基本的工具制作出来,然后再想制作肥皂和香皂的事情。
当下,赵铭交代了小吴,让他继续酿酒后,动身前往玻璃工坊。
赵铭打算先把温度计制作出来。
刚好,赵铭要去教工匠怎么吹制玻璃瓶。
后期白酒,赵铭都会装入玻璃瓶里面,以此走奢侈品的道路。
这种高度白酒,赵铭已经想好了,用二两的小瓶装。
一瓶怎么也要卖十贯以上。
尾酒则是再蒸馏后,一斤装一瓶,
这种口感比中酒差一些的,一瓶价格也卖十贯。
就这个价,赵铭相信有的是人抢着买。
至于头酒,就专门用来制作香水和香皂。
另外,酿酒剩下的酒糟,让陈二狗来附近,再建一个养猪场,全部拉去喂猪。
嗯,后面把在自己封地上,还要建玻璃工坊,规模不用太大,只需要专门生产酒瓶即可。
赵铭坐在马车中,开始盘算着。
既然是自己的封地,他自然希望能够自己封地的封户,都过上好日子。
来到玻璃工坊后,赵铭没有废话,让房遗爱叫上工匠。
段纶已经派人,把赵铭需要的工具,全部打制好送了过来。
接下来的时间,赵铭都是在玻璃工坊里面。
开始教工匠,如何吹制玻璃瓶。
这个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唯一的难点就是需要多练,吹制得多了,也就掌握了技巧。
赵铭也开始制作温度计。
手搓的温度计,相对后世的,要大上不少,但是胜在能用。
结构也很简单,比起酒度计还要好制作。
一颗玻璃管,底部装入水银,然后就是刻度。
把冰块放入水里面,静置一段时间后,这种冰水混合物就是零度。
再把水烧开,因为海拔的原因,气压不是标准的大气压。
不过,赵铭记得长安的海拔大约是四百米,水烧开后接近一百度,可以直接标记为一百度。
然后把零度到一百度之间的这一段,均匀分为一百份,一份就是一度。
温度计制作好,赵铭立刻马不停蹄前往铁坊。
赵铭打算重新制作一个整流器,主要是冷凝的部分,不再采用天锅。
为此,赵铭豪气的让家里送来大量的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