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男生在外面要学会保护好自己哦(1/1)

靖合慢条斯理地喝完了面前那碗热气腾腾的菌汤,碗底只残留了几滴琥珀色的汤汁。接着,她用筷子精准地夹起两片薄如蝉翼、纹理分明的牛肉,不疾不徐地送入口中,细细咀嚼着那带韧劲的口感。最后,她仿佛意犹未尽,接连饮下三杯酒。那酒液色泽清冽,盛在朴素的粗陶杯中。喉间微微滚动,将带着米香和微辣辛气的液体尽数灌入腹中,只留下空壶在桌面上发出轻微的磕碰声。

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然,她扶着略显沉重的桌面,缓缓站起身来。动作间,木椅腿与地面摩擦发出短促的吱呀声。她的目光越过众人,直直地、坚定地投向不远处的靖岩。她的脚步起初有些虚浮,但很快便稳住了,一步,又一步,朝着那个方向走去,空气中仿佛拉紧了一根无形的弦。

第一个捕捉到这微妙变化、察觉到空气中弥漫开不同寻常气息的人,是唐泽。这个外表看起来完全符合“五大三粗”定义的男人——肩膀宽阔厚实得如同城墙,手臂肌肉虬结,粗犷的面容线条硬朗——却拥有着与他魁梧体格截然相反的、低得惊人的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深入骨髓,塑造了他近乎本能的谨慎。

唐泽是那种人——无论走进一个多么熟悉或陌生的场所,无论是金碧辉煌的宴会厅、人头攒动的商场,还是眼前这间烟火气十足的居酒屋,他踏入后的第一件事,必然是像雷达扫描般,用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不动声色地将整个空间快速扫视一遍。他的视线会精准地掠过天花板角落的消防喷头,滑过墙壁上不起眼的绿色“安全出口”指示牌,最终锁定所有可能的逃生路径:那扇厚重的防火门,那个可能通向小巷的后厨通道,甚至那个位于角落、需要推开杂物才能抵达的、布满灰尘的备用楼梯口。他会在心里默默记下:“三个出口,最近的一个在吧台右侧五米。”这种习惯如同呼吸般自然,是他给自己构筑的第一道心理防线。

记得有一次,唐泽坐在他常去的那家灯光昏黄、弥漫着碳火气和清酒香气的居酒屋角落。木质的吧台被无数双手摩挲得油亮,背景是食客们模糊的谈笑声和杯盘碰撞的脆响。一个面容姣好、笑容甜美的年轻女孩主动端着酒杯靠近,带着恰到好处的羞涩和热情与他搭讪。女孩谈吐风趣,眼神流转间带着暧昧的邀请。在酒精和气氛的催化下,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就喝了不少酒。之后的事情顺理成章,女孩主动提议,两人便一同去了附近的一家酒店。

然而,风暴在第二天清晨猝然降临。那个前一晚还巧笑倩兮的女孩,竟然直接走进了派出所,带着哭腔和愤怒报案,指控唐泽趁她醉酒意识不清,对她实施了强奸!她声泪俱下地描述着唐泽如何“违背她的意愿”,如何“趁虚而入”。从警方初步掌握的证据来看,酒店监控显示女孩当时脚步虚浮,确实像是喝了不少,结合她的指控,这局面对唐泽而言,简直是百口莫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新式“仙人跳”套路。

看似山穷水尽,唐泽在警方面前,异常轻松地掏出了一支小巧的、黑色的、专业级的录音笔。他熟练地按下了播放键。清晰无比的录音立刻流淌出来,内容令人震惊——从那个女孩在居酒屋主动靠近他说的第一句“帅哥,一个人喝闷酒多无聊呀”,到两人推杯换盏时的调笑,到她主动提出“这里好吵,我们换个安静地方继续喝吧?”,再到酒店前台登记时她口齿清晰地和唐泽打趣,甚至在进入房间后她那些大胆露骨的挑逗言语,以及欢愉途中的一些“变态”要求……时间线完整,对话内容连贯,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辨,将那个夜晚的真实图景原原本本地还原出来。这录音本身已是颠覆性的铁证。

但这还没完。唐泽紧接着又拿出了自己的手机,调出了一段视频。画面虽然昏暗晃动,角度也略显奇怪,但足以清晰地记录下两人在床上亲密过程中,那个报案女生极其主动、甚至可以说是主导性的姿态和言语。视频里她的声音带着兴奋,动作热情奔放,与她在派出所哭诉的“无力反抗”、“意识模糊”形象截然相反。

这一套“组合拳”般的证据链——录音笔里完整的对话时间线,手机视频中清晰展现的主动性——彻底击碎了女生的诬告。铁证如山之下,她不仅指控无法成立,反而因诬告陷害他人,被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行政拘留十五天的处罚。一场足以摧毁一个人人生的无妄之灾,被他用近乎偏执的准备硬生生扭转。

唐泽之所以会养成这种随时随地录音录像的习惯,根源在于他长期关注一个在网络平台上非常活跃的郭姓律师的普法直播。那位郭律师在直播间里反复强调、剖析过当下社会存在的一种新型敲诈勒索手段: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不分性别,但案例中女性居多),专门利用酒吧、夜店等社交场所物色目标,通过喝酒接近,发生关系后刻意保留或伪造“证据”(如抓伤、撕破衣物),第二天便以“性侵”为名报警,利用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倾向和社会舆论压力,逼迫对方支付巨额“赔偿”或“和解金”来息事宁人。郭律师称之为“躺着赚钱的黑色产业”,并一再告诫男性观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关键时刻,证据是保护自己的唯一武器!”

那次惊险的诬告经历,残酷地印证了郭律师的警告。于是乎,这个本就安全感稀薄的男人,将这份警惕心提升到了极致,彻底养成了随手录音录像的习惯。一支电量充足、内存够大的录音笔,一部设置好快捷录像键的手机,成了他出门必备的“护身符”,如同他的钱包和钥匙一样不可或缺。

他总会在进入可能存在风险的社交场合前,不动声色地按下录音笔的开关,或者在觉得氛围开始微妙时,悄悄将手机摄像头对准合适的位置。这并非出于偷窥癖,而是一种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为自己保留一线生机的无奈之举。他常常在心里苦笑,却也无比坚定地执行着这条自我保护的铁律:男生嘛,在这年头,外面坏人套路多,真得好好保护自己,证据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