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时空的涟漪(2/1)
2022年8月。
芳菲也正式开启了研二的学习生涯。学习与科研的任务愈发繁重,节奏也变得更加紧凑而紧张。
研二的学习内容相较于研一而言,更加深入和专业。多门专业课程,如“高级艺术史”、“艺术治疗理论与实践”、“心理学研究方法”等,每一门课程都对她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芳菲不仅需要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研究中。
为了跟上课程的进度,芳菲经常泡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直到夜深人静。
夜幕低垂,图书馆的灯光显得格外柔和,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温馨。
芳菲埋头于一堆堆书籍和笔记之中,偶尔抬头,目光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此时,陈励轻轻推开了阅览室的门,手里拿着一杯还冒着热气的咖啡,缓缓走向芳菲。
“嘿,芳菲,这么晚了还在奋战啊?”陈励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关切和笑意。
芳菲抬头,看到是陈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是啊,研二的课程太紧了,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你呢?怎么也没回去休息?”
陈励将咖啡轻轻放在芳菲旁边的桌上,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我也是,刚好有个实验数据需要再核对一下。不过,看到你这么努力,我突然觉得,自己怎么能被你比下去了呢?”他的话语里藏着几分调侃,却也透露出对芳菲努力的认可与欣赏。
芳菲低头一看,那杯卡布奇诺咖啡上,细腻的奶泡被巧妙地绘制成了一个双圈的爱心图案,她的心猛地一跳,脸颊不自觉地泛起了红晕。
陈励见状,嘴角勾起一抹浅笑,那笑容里藏着几分得意与宠溺:“香草拿铁说努力的人值得被奖励。”他的话语轻柔而富有磁性,让芳菲的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
芳菲轻抿了一口咖啡,那香浓的味道混合着奶泡的细腻,如同此刻的心情一般,既温暖又甜蜜。她偷偷瞄了陈励一眼,发现对方也正温柔地望着自己,那一刻,她仿佛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说起来,你最近的研究进展怎么样了?”芳菲放下咖啡,主动询问起陈励的科研情况。
陈励的眼神变得认真起来:“还不错,我们的项目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不过,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验证这些想法。”
芳菲一听,眼睛瞬间亮得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哇塞,陈励大神又解锁新成就啦?这简直就是给艺术界送温暖嘛!”
陈励被她这突如其来的夸张比喻逗笑了,无奈又宠溺地摇了摇头:“你这小脑袋里,总是装着这么多奇思妙想。不过话说回来,能这样想就太好了,说明我们的研究真的有可能触碰到艺术的灵魂深处。”
芳菲眨了眨眼,故作神秘地凑近陈励,压低声音说:“你知道吗?可能老看你微信头像,影响我潜意识了,我昨晚还做了个梦,梦见你的研究成果变成了一把神奇的画笔,艺术家们只要用它一挥,就能画出超越时空的杰作,简直比马良的神笔还厉害!”
陈励被她这古灵精怪的样子逗得忍俊不禁:“哈哈,你这梦做得可真够奇幻的。不过,说不定哪天我们的努力真的能变成那样的‘神笔’呢。到时候,我们就成了艺术界的幕后英雄了。”
芳菲一拍手,兴奋地说:“对对对,就是那种低调奢华有内涵的英雄!不过话说回来,你可得加快脚步了,不然那些等着被启发的艺术家们可要急坏了!”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彼此间深深的默契。
…………
在华夏美术学院那片充满艺术气息与学术氛围的沃土上,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却极具前瞻性的秘密花园——“艺术治疗与超自然探索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由德高望重的博士生导师沈芳群亲自挂帅。
沈芳群教授,作为脑神经科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她不仅对传统艺术疗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应用,更勇于突破界限,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却又充满诱惑的未知科学现象。
她相信,艺术不仅仅是美的表达,更是心灵的疗愈剂,而科学则是揭示宇宙奥秘的钥匙。将两者结合,定能开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陈励,作为沈芳群教授的得意门生,不仅是学术上的佼佼者,更是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
午后,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洒在忙碌的身影上,却难以驱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氛围。
“教授,关于时空涟漪实验,我们已进行了五次尝试,遗憾的是,从实验对象的睡眠状态中始终未能捕捉到任何具有启发性的灵感数据。”陈励面带忧虑地向沈教授汇报。
沈教授闻言,眉头微蹙,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确实,这个结果出乎我们的预料。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实验设计,或许问题出在触发机制、监测手段或是数据分析方法上。陈励,你组织团队开个会,我们集思广益,看看能否找到新的突破口。”
实验室内的仪器闪烁着微光,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研究的艰辛与未知的挑战。陈励站在白板前,眉头紧锁,手中紧握着马克笔,却迟迟没有落下,显然正在思考如何向团队传达当前的困境。
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会议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专注与忧虑。他们知道,时空涟漪实验是实验室的核心项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连续五次的失败却像一块巨石,压在了每个人的心头,让人难以释怀。
“大家都清楚,我们目前面临的困境。”陈励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
“时空涟漪实验的目的,是探索未知科学现象对艺术创作灵感的影响,但至今为止,我们未能从实验对象的睡眠中提取到任何有用的灵感数据。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随着陈励的话语落下,实验室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团队成员们纷纷低头沉思,试图从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发,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我们是一个团队,面对困难时更应该团结一致。”沈教授的声音适时响起,她的语气坚定而充满力量。
小梁和陈敏负责改良触发机制的参数设计;沈教授带着陈励重新优化监测手段,大左则负责分析数据模型。大家又重新忙碌起来。
深夜,实验室的灯光显得格外昏黄而孤寂,只有几盏必要的仪器还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深夜,陈励独自一人坐在实验台前,周围是堆积如山的实验数据和各种复杂的设备。他深吸一口气,决定再次回顾最后一次时空涟漪实验的全过程,希望能从中发现被忽略的细节或潜在的线索。
时间回到了前一天。
在华夏美术学院深处,那座隐秘的“艺术治疗与超自然探索实验室”内,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实验正悄然酝酿。
实验的主角,李悠然,一位才华横溢却近期陷入创作瓶颈的年轻艺术家,被选中成为这次“时空涟漪”实验的志愿者。
沈芳群教授亲自设计了这场旨在探索未知科学现象对艺术创作灵感影响的实验。她相信,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能够引导李悠然在深层睡眠中穿越至平行时空,从而激发其潜藏的艺术灵感。
实验室内,一台台高精尖的仪器围绕着李悠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能够精确监测并解析脑电波的先进设备。沈教授和她的团队已经精心布置好了一切,只待实验的开始。
随着沈教授一声令下,实验正式启动。李悠然被引导至特制的睡眠舱中,舱内充满了有助于深度放松的香薰与柔和的蓝光。在药物的辅助下,他很快陷入了深沉的睡眠状态,脑电波监测仪开始记录他大脑活动的每一个细微变化。
就在这时,实验的核心环节启动——一个被称为“时空涟漪发生器”的神秘装置被激活。这台装置基于量子物理学的最新理论设计,旨在模拟时空的微小波动,试图在微观层面上打开通往平行时空的门户。
随着一阵轻微的嗡鸣声,李悠然的脑电波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模式,仿佛他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穿越至另一个维度。
在平行时空中,李悠然经历了一场场光怪陆离、如梦似幻的景象。他看到了古老文明的辉煌遗迹,感受到了自然之力的磅礴壮阔,也体验了人类情感的细腻与深邃。这些经历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潜意识,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和灵感火花。
与此同时,实验室内的监测设备正忠实地记录着李悠然大脑活动的每一个变化。科学家们发现,在时空穿越的过程中,他大脑中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的区域异常活跃,尤其是前额叶和颞叶区域,这些区域通常与想象力、创新力和情感处理紧密相关。
当李悠然缓缓从梦中苏醒,他睁开眼,眼中本应闪烁的光芒此刻却显得有些迷茫。他试图回忆梦中的奇遇,但那些光怪陆离、如梦似幻的景象如同晨雾般迅速消散,只留下一片空白的记忆。
他伸手触摸身旁的画布,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因为那些曾经触手可及的灵感,此刻却遥不可及。
实验室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沈芳群教授和团队成员们面面相觑,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仪器上的数据在李悠然醒来的瞬间突然归零,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他们检查了所有设备,确认没有任何故障或异常,但那个关键的时空穿越瞬间,以及李悠然本应获得的灵感体验,却如同幻影般消失了。
“这……这怎么可能?”沈芳群教授喃喃自语,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陈励独自坐在电脑前,反复播放着实验过程中记录的脑电波数据,那些错综复杂的波形,此刻却成了他心中无法解开的谜团。
“我们明明看到了李悠然的大脑活动异常活跃,那种模式,前所未有,与我们预计的时空穿越过程中的大脑反应高度吻合。”陈励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甘与困惑,“但为什么,为什么最后还是没有成功?那些灵感,那些本该在他醒来后喷涌而出的创意,为什么都消失了?”
他闭上眼睛,努力回想实验的每一个细节,试图从记忆的碎片中寻找遗漏的线索。从实验对象的准备,到触发机制的精确控制,再到监测设备的稳定运行,每一个步骤他们都进行了无数次的模拟和测试,确保万无一失。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个残酷的打击。
焦虑如同潮水般涌来,让陈励感到窒息。
“或许,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大脑在时空穿越过程中的具体反应机制。”陈励心中闪过一个念头,“也许,我们可以尝试引入更先进的成像技术,直接观察大脑在特定条件下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还有,那些与创造性思维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和受体,我们是否也应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他站起身来,走到实验室的窗前,望着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此刻,陈励的眼神逐渐恢复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