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何谓千古贤后(1/1)
见老朱一脸深思。
知道他把话听进去了的马皇后也便坐到他的身旁,一手握着他那粗糙的手掌,另一手盖在了他的手背上。
“无论于情于理,于功于赏,常升这个四品的少詹事都当的名副其实。”
“实在称不上优待。”
“既如此,标儿将雄英的开蒙交予他,何尝不算弥补一份荣宠呢?”
老朱知道这是在点他。
可他到底是吝啬惯了。
常升不作声,他也全当没瞧见。
反正他事事都与自家好大儿商量,借着自家好大儿的手实现才能,权力之大,几乎也能上不封顶。
但事关自家大孙的教育,想让他就此松口是不可能的。
“雄英是太孙,这能一样吗?”
“退一万步来讲,咱家标儿平常给他的荣宠还少吗?”
望着犹自犟嘴的老朱。
马皇后也不和他客气,一手点着他的脑门道:“你们那叫荣宠吗?”
“标儿负责拉拢,你负责敲打。”
“这恩威并施的手段,旁人看不穿,你当常升也看不穿?”
“人家配合着你唱戏,你还得寸进尺了!”
望着雌威大发的马皇后,老朱毫无被戳穿的羞耻,撇过头,犹自带着几分不服气,瓮声瓮气的腹诽道:“展示着大明之君,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敲打敲打他怎么了,他见面了还得叫咱叔伯呢。”
马皇后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开口问到:“常升为人低调,在朝廷中并扬名,旁人不知晓内情,或许还看不出来。”
“可是……”
“你让太妃怎么看?”
“你让蓝玉怎么看?”
“最关键的是,你让百室(李善长的字)怎么看?”
听着马皇后的反问,前一句,老朱甚至还有些白嫖的洋洋自得。
可听见太妃,他的面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当听见蓝玉和李善长。
本就阴沉的面色变的更加难看了几分。
太妃是常升的姐姐,算是自家人。
压榨自家弟弟这种事,就算她看不过去,但知道将来必有后报,应当不会说什么,但绝不能不顾虑她的感受。
至于蓝玉。
他是太子最为铁杆的年轻一代将领。
和沐英一南一北,算是淮西党将来老一辈逐步退出舞台后的扛鼎的两名核心大将。
同时也是常升的舅舅。
自己要是太任性,迟早会在他和太子之间埋下些嫌隙,老朱清楚的知道这点。
至于最后的李善长。
名义上,这是老朱自己的老班底,也是如今淮西党的扛鼎之人,虽然在钳制常升的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出色,却是朝堂上的一块压舱石。
若老朱对待自家子侄都如此苛刻。
李善长受到影响,会在淮西党内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老朱都不敢去设想。
见老朱认真起来,态度也渐渐缓和。
马皇后也便将一旁带来的食盒打开,摆在了老朱身侧的案桌上。
烧饼,白粥,咸菜,还有一份咸豆花。
给老朱用小碗盛了一份,摆在了他的面前,也便温和的继续说到:“原本咱们对标儿的定位,就是一位守成之君,坐享太平。”
“如今得此贤良,标儿未来的路究竟会走向何方,谁也说不准。”
“但可以料想,在雄英继位以前,朝廷当兴教化,重开科举,续文脉,调整皇室宗亲的蒙荫待遇,培养相当的储官,清理天下田亩,清查税赋,轻薄徭役,重订税制;抵御边患、水匪,训练水师。”
“这既是标儿的责任,也是常升的愿景。”
“为此,常升后续将如何献策,引领大明去往怎样的方向,咱们兴许是看不见了。”
“但雄英肯定能见着。”
“只是这么一大摊子的事,纵然为了平衡,不可能寄予一人之手,可纵然提拔旁人代理,这么大的盘子,显然还是得有人总领。”
“最终,逐步还政于雄英。”
“重八你说,这个人会是谁,能是谁?”
老朱的面庞木然。
就像是一棵陈年朽木,看不见半点情绪的波动。
只是那死死攥紧的双手,昭示了他此刻心中的不平。
他从未如此清晰的认识到常升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从最底层崛起荣登九五的皇帝,老朱自觉着天底下没有任何人不可或缺。
只觉得这天底下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就算是个难得的聪明人,多少有些沾亲带故,是个可以重用,但需要提防的“自己人”。
可若是他不懂规矩,不知进退……
离了他张屠户,还得吃带毛猪不成?
可现如今。
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王朝兴衰中一个要命的问题。
那就是权力的收拢。
所有的王朝兴衰都逃不过一个铁律,王朝初期,随着战乱人口减退,耕地的清查,一切资源重新分配时,权力也是从皇帝手中重新下放的。
在这个时期,一切官员都能在做出成绩后得到应有的回报。
所以人员升迁快,流动大。
可等王朝进入盛世之后,一个怪圈便会无可避免的出现。
随着地主阶级和士绅阶层开始盘踞科举之路,大举进入朝堂,并且勾连地方,形成实质意义上的党派或者利益集团,权力的争夺便会无可避免的出现。
无论是地方与地方的争夺,还是皇权与士绅们的斗争。
本身就是集权与放权之间的斗争。
所谓的中兴。
不过就是皇权之中出现了一个猛人,借着某一个契机将外放的权力重新收拢,再次分配罢了。
再强的驭人手段,任何的帝王心术。
在面对着上百年的时间和几代人积累的强大的利益集团面前,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因为归根到底。
士绅手中的权柄不过是皇权的延伸,只不过被地方渗透,不受皇权支配了而已。
想要消灭他们,实际上就是在动摇自己统御的根基。
直到常升的出现。
虽然他离经叛道,虽然他行事和谋略都几乎时刻踩着他朱元璋的底线试探。
但不得不承认。
这或许是几千年来他第一次没在史书中,却在现实中见到了一个从一开始就认知到这个问题,并且主动引入第三方,将皇权抬高,挣脱了权力斗争漩涡的泥潭,作为一个监督和裁判存在。
即便退上一万步。
常升做这些只是误打误撞。
可这娘亲舅大的,雄英若是在常升手中都“收拢”不回权力,还指望那些外人能主动归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