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诬陷与生死一线(2/1)
薛玲丽和朱厚英怀揣着木盒中的关键证据,匆匆赶往皇宫。一路上,两人面色凝重,心中满是对未知的担忧。朱厚英身为皇帝之子,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与复杂,而此次被突然召入宫,他们无法确定等待着自己的究竟是什么。
进入皇宫,两人被带到御书房外。通报之后,他们踏入书房,只见皇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身旁站着几位朝中重臣,其中就有他们怀疑与权臣勾结的礼部尚书。
“英儿,王妃,你们在太子府可有什么发现?”皇帝开门见山地问道。
朱厚英和薛玲丽对视一眼,朱厚英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与王妃在太子府确实有所发现。太子并非意图谋反,而是察觉到朝中有人勾结江湖势力,妄图谋逆,他一直在暗中收集证据。”说着,朱厚英将木盒呈上。
皇帝接过木盒,打开查看里面的信件和册子,脸色愈发难看。一旁的礼部尚书见状,眼神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恢复镇定,上前说道:“陛下,这说不定是有人故意伪造,想要陷害朝中大臣,扰乱朝纲啊。”
薛玲丽心中气愤,忍不住说道:“尚书大人,这证据确凿,您为何要替逆贼狡辩?莫不是您与这阴谋也有什么关联?”
礼部尚书脸色一变,怒道:“王妃慎言!老夫一片忠心,怎容你如此污蔑!”
皇帝看着争吵的众人,沉思片刻后说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可仅凭这一盒证据就妄下结论。英儿,你和王妃先退下,朕会命人仔细调查。”
朱厚英和薛玲丽心中虽有不甘,但也只能遵旨退下。离开御书房后,薛玲丽忧心忡忡地说道:“王爷,这礼部尚书明显在袒护权臣,只怕证据交到皇帝手中,会被他们暗中做手脚,销毁证据。”
朱厚英微微点头,说道:“我也有此担忧。但父皇既然已经知晓此事,必然不会轻易放过幕后之人。只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找到更多证据,让权臣及其党羽无可辩驳。”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出皇宫。刚到宫门口,突然一群侍卫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为首的侍卫统领面无表情地说道:“王爷,王妃,陛下有令,在调查期间,二位需暂留宫中,不得随意出入。”
薛玲丽心中一惊,看向朱厚英。朱厚英脸色一沉,问道:“这是何意?父皇为何要将我二人软禁宫中?”
侍卫统领低头说道:“王爷,末将只是奉命行事。”
朱厚英和薛玲丽明白,这恐怕又是权臣的阴谋,想借此限制他们的行动,好让他们无法继续追查。身处宫中,四周皆是皇帝的侍卫,他们被监视得死死的,如何才能摆脱困境。
朱厚英和薛玲丽被困在宫中那处偏僻的宫殿内,四周侍卫如影随形,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薛玲丽在殿中来回踱步,心急如焚:“王爷,咱们被困在这皇宫大内,您远在临安郡的王府鞭长莫及,该如何是好?”
朱厚英紧皱眉头,目光坚毅:“虽身处困境,但也绝非毫无生机。这宫中,想必还有忠义之士愿为我们提供助力。”
直播间内,观众们焦急万分,弹幕如雪花般不断涌现:
“主播和王爷加油,一定能想出办法脱困!”
“找找看宫殿里有没有什么密道或者暗格。”
薛玲丽灵机一动,打开直播轻声说道:“家人们,我和王爷被困宫中,情况危急,大家快帮我们想想办法。”
观众们纷纷出谋划策,其中一条弹幕引起了薛玲丽的注意:“看看能不能利用宫中各宫娘娘之间的关系,说不定能找到突破口。”
朱厚英听闻,微微点头:“这倒是个思路。母后虽已不在,但我与其他娘娘也曾有过交集,或许能通过她们传递消息。”
两人开始回忆宫中与各位娘娘的过往,突然,朱厚英眼前一亮:“端妃娘娘,她为人善良正直,与我母后生前交好,或许愿意相助。只是她久居深宫,我们如何才能联系上她?”
薛玲丽沉思片刻,看向宫殿门口的侍卫,说道:“王爷,或许我们能从这些侍卫身上想办法。”
于是,薛玲丽走到门口,对为首的侍卫说道:“这位大哥,我与王爷被困在此,实在烦闷。听闻端妃娘娘喜爱花草,我这正好有一本珍稀的养花古籍,想派人送去给娘娘,还望大哥通融通融。”说着,她悄悄塞给侍卫一锭银子。
侍卫面露犹豫之色,薛玲丽见状继续说道:“大哥放心,只是送一本书而已,不会给您惹麻烦的。”
侍卫思索一番,接过银子说道:“好吧,王妃莫要让我难做,我安排人尽快送去。”
薛玲丽回到殿内,迅速写了一封密信,将密信夹在古籍之中。不多时,侍卫安排的小太监前来取书。
然而,他们并不确定端妃娘娘收到信后是否愿意冒险相助,也不知道这小太监是否可靠。万一密信被中途截获,他们不仅脱困无望,还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危险!
小太监带着夹有密信的古籍离开后,朱厚英和薛玲丽在偏殿内焦急等待。每一刻的流逝,都像是在煎熬他们的内心。
“王爷,希望端妃娘娘能看懂信中的意思,愿意帮我们这个忙。”薛玲丽忧心忡忡地说道。
朱厚英握住薛玲丽的手,安慰道:“端妃娘娘向来明事理,若她能收到信,应该不会坐视不理。只是不知那小太监是否可靠,会不会中途出岔子。”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慢慢过去。与此同时,在临安郡的吴王王府,留守的两位属臣也察觉到了都城的异样。他们虽远在封地,但一直关注着京城的动向,通过一些秘密渠道,得知了朱厚英和薛玲丽被困宫中的消息。
“大人,王爷和王妃被困,我们必须想办法营救。可大部分属臣都在封地各处,短时间内难以集结。”一位属臣焦急地说道。
另一位属臣沉思片刻后说道:“当务之急,是先派人秘密前往都城,了解具体情况,再做定夺。我们手中还有一些暗中培养的死士,或许能派上用场。”
于是,他们立刻挑选了几名精干的死士,让他们乔装打扮,火速赶往都城。
而在宫中,端妃娘娘收到了那本古籍。她翻开古籍,很快发现了夹在其中的密信。看完密信后,端妃娘娘面色凝重。她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弄不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但念及与朱厚英母后的情谊,以及对王朝安危的担忧,她决定冒险相助。
端妃娘娘唤来自己的心腹宫女,低声吩咐道:“你悄悄去偏殿,告诉英儿和王妃,让他们放心,我会想办法。再找个可靠的人,将这封信送到吏部尚书手中,他是忠臣,或许能集结朝中力量,为王爷和王妃解围。”
宫女领命而去。然而,宫中到处都是权臣的眼线。就在宫女离开端妃宫殿不久,便被一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盯上了。
这边,朱厚英和薛玲丽看到端妃娘娘的心腹宫女前来,心中大喜。但听到宫女转述端妃娘娘的话后,又不禁为后续的发展担忧起来。
端妃娘娘的心腹宫女怀揣着给吏部尚书的信,匆匆穿过宫中曲折的回廊。她深知此事重大,脚步急促却又小心翼翼。然而,那跟踪她的神秘身影如同鬼魅一般,始终不紧不慢地跟着。
当宫女拐进一条较为偏僻的通道时,突然,从旁边的花丛中跃出几个黑衣人。他们蒙着面,身手矫健,瞬间就将宫女围住。宫女惊恐地瞪大双眼,还来不及呼救,就被黑衣人捂住了嘴。
为首的黑衣人伸手夺过宫女手中的信,借着微弱的光线匆匆看了一眼,脸上露出阴冷的笑容,随后一挥手,几个黑衣人便迅速消失在黑暗之中。
宫女又惊又怕,好不容易挣脱束缚,跌跌撞撞地回到端妃宫中。端妃娘娘看到宫女惊慌失措的样子,心中一沉,忙问发生了何事。宫女哭着将信被抢的经过说了一遍。端妃娘娘脸色煞白,瘫坐在椅子上,她知道,事情已经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了。
此时,在临安郡,吴王的两位属臣正焦急地等待着派往都城的死士传回消息。其中一位属臣来回踱步,说道:“按时间推算,他们也该到都城了,怎么还没有消息传来?王爷和王妃被困宫中,多耽搁一刻,就多一分危险。”
另一位属臣紧皱眉头,思索片刻后说:“不能再等了。我们在都城还有一些人脉,我写几封信,你立刻派人送去,让他们想办法在宫中打探消息,看看能否先稳住王爷和王妃的局势。”
而在宫中,朱厚英和薛玲丽依旧在偏殿内等待着消息。薛玲丽隐隐感到不安,对朱厚英说:“王爷,怎么这么久还没有动静,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
朱厚英虽也心急如焚,但还是安慰道:“别急,或许是事情进展需要时间。端妃娘娘和吏部尚书都是可靠之人,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然而,他们不知道危险正在悄然降临。没过多久,宫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紧接着,殿门被猛地推开,一群侍卫在那位与权臣勾结的礼部尚书带领下冲了进来。
礼部尚书一脸得意,手中挥舞着那封被截获的信,说道:“王爷、王妃,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在宫中勾结势力,意图谋反。陛下得知后龙颜大怒,命我将你们立刻押往天牢!”
朱厚英和薛玲丽看到那封信,心中顿时明白事情败露。朱厚英怒视着礼部尚书,喝道:“你这奸贼,颠倒黑白!这分明是你与权臣的阴谋!”
礼部尚书却丝毫不在意,冷笑道:“到了天牢,你们有的是时间喊冤。来人,给我押走!”
侍卫们一拥而上,将朱厚英和薛玲丽强行押出偏殿。两人被押着走过长长的宫道,心中满是悲愤与不甘。
朱厚英和薛玲丽被押入天牢,沉重的牢门“哐当”一声关上,隔绝了外界的光线,只剩下昏暗的火把闪烁着微弱的光。四周弥漫着潮湿和腐臭的气味,阴森恐怖。
“王爷,如今我们被困天牢,该如何是好?”薛玲丽轻声问道,虽然身处绝境,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
朱厚英握紧拳头,思索片刻后说:“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天牢虽守卫森严,但总会有机会。而且,我相信临安郡的属臣们不会坐视不管,他们一定会想办法营救我们。”
在临安郡,吴王的两位属臣发出信件后,焦急地等待着回音。终于,派去都城的人传回消息,告知了朱厚英和薛玲丽已被打入天牢的噩耗。两位属臣大惊失色,其中一位立刻说道:“事不宜迟,我们亲自带领王府死士,乔装潜入都城,设法营救王爷和王妃。”
“好,我这就安排。只是此次行动万分危险,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制定周全的计划。”另一位属臣点头赞同。
与此同时,在宫中,端妃娘娘并未放弃营救朱厚英和薛玲丽。她深知此次事件因自己而起,心中充满愧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她决定冒险面见皇帝。
端妃娘娘精心打扮后,前往皇帝的寝宫。见到皇帝后,她盈盈下拜,泪流满面地说道:“陛下,臣妾恳请您彻查此事。王爷和王妃向来忠心耿耿,定是被奸臣陷害。臣妾听闻他们被打入天牢,心中实在不忍。还望陛下明察,莫要让忠臣蒙冤啊。”
皇帝看着端妃娘娘,心中也有些动摇。他并非完全相信朱厚英和薛玲丽谋反,但礼部尚书呈上的信件证据确凿,让他不得不有所怀疑。
“端妃,此事朕自有定夺。你不必过多干涉,回去吧。”皇帝说道。
端妃娘娘不肯放弃,继续说道:“陛下,臣妾斗胆,这信件说不定是有人伪造,故意陷害王爷和王妃。还请陛下重新调查,不要让奸臣阴谋得逞啊。”
皇帝听了端妃娘娘的话,陷入沉思。就在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进来禀告:“陛下,吏部尚书求见,说有要事相奏。”
皇帝心中一动,说道:“宣他进来。”
吏部尚书进入寝宫,行礼之后,神色严肃地说道:“陛下,臣近日发现一些朝中大臣结党营私的迹象,恐怕与王爷和王妃之事有关。臣恳请陛下重新彻查,莫要错怪了忠良。”
皇帝看着吏部尚书和端妃娘娘,心中疑虑渐生。难道朱厚英和薛玲丽真的是被冤枉的?
皇帝听了吏部尚书与端妃娘娘的话,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深知朝廷局势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大乱。
“你们先退下吧,朕会仔细斟酌。”皇帝挥了挥手,面色凝重。
端妃娘娘与吏部尚书对视一眼,心中虽有担忧,但也只能遵旨告退。他们明白,能否还朱厚英与薛玲丽清白,就看皇帝接下来的决断了。
在天牢之中,朱厚英与薛玲丽也在绞尽脑汁地思索脱困之法。牢房阴暗潮湿,每分每秒都煎熬着他们的身心。
“王爷,我在想,那权臣必定不会轻易放过我们,定会在牢中有所动作。我们得提前有所防备。”薛玲丽轻声说道,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警惕的光芒。
朱厚英点头,“没错,我们不能被动挨打。只是这牢房看守严密,想要与外界取得联系难如登天。”
就在此时,牢房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两人立刻警觉起来,朱厚英示意薛玲丽躲在身后,自己则做好了搏斗的准备。
只见一个黑影悄无声息地靠近牢房,透过铁栏轻声说道:“王爷,王妃,是我。”
朱厚英仔细辨认声音,惊喜道:“是你,小李子!你怎么会在这儿?”原来,小李子是朱厚英王府留在宫中的眼线,一直暗中关注着宫中动静。
小李子低声说道:“王爷,我听说您和王妃被打入天牢,心急如焚。刚刚打听到,端妃娘娘和吏部尚书已向陛下进言,陛下似乎有所动摇。另外,临安郡的两位大人也已得知消息,正准备带人前来营救。”
朱厚英和薛玲丽听后,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但他们知道,在这之前,仍需小心应对牢中的危险。
“小李子,你回去继续留意消息,若有任何变动,想法子通知我们。”朱厚英吩咐道。
“是,王爷,你们一定要保重。”小李子说完,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然而,他们不知道,礼部尚书得知端妃娘娘与吏部尚书面圣后,也在加紧谋划。他生怕皇帝改变主意,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天牢中对朱厚英和薛玲丽动手,来个死无对证。
礼部尚书秘密召见了天牢的狱卒头目,塞给他一袋沉甸甸的金子,阴恻恻地说道:“今夜,想办法把吴王和他王妃解决掉,做得干净点,别留下把柄。”
狱卒头目看着金子,面露犹豫之色,但在礼部尚书的威逼利诱下,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
当晚,天牢中弥漫着一股更加阴森的气息。狱卒头目带着几个心腹,提着灯笼,缓缓朝着朱厚英和薛玲丽的牢房走来。他们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天牢中回荡,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朱厚英和薛玲丽的心上。
狱卒头目带着几个心腹,一步步靠近朱厚英和薛玲丽所在的牢房。昏黄的灯笼光在潮湿的墙壁上摇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扭曲而诡异。
朱厚英敏锐地听到了那逐渐逼近的脚步声,他低声对薛玲丽说道:“小心,可能有危险。”薛玲丽微微点头,紧紧握住朱厚英的手,眼神中没有丝毫惧意。
当狱卒头目一行人来到牢房前,他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王爷,王妃,对不住了,这是上头的命令。”说着,他一挥手,几个心腹便掏出匕首,打开了牢门。
朱厚英将薛玲丽护在身后,怒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私自谋害本王,就不怕陛下降罪吗?”
狱卒头目冷笑一声:“王爷,到了现在,您就别拿陛下吓唬我们了。等你们死了,谁还能知道是我们干的?”
说罢,几个狱卒便如恶狼般扑了上来。朱厚英自幼习武,身手不凡,他赤手空拳与狱卒们搏斗起来。一时间,牢房内喊杀声起,拳脚相交。
然而,狱卒们人多势众,且手持利刃,朱厚英渐渐落了下风。一个狱卒瞅准机会,朝着朱厚英后背刺去。薛玲丽见状,心急如焚,她环顾四周,发现地上有一块掉落的石头,急忙捡起,朝着那狱卒砸去。
石头正好砸在狱卒的头上,他惨叫一声,匕首落地。朱厚英趁机夺过匕首,反手刺向另一个狱卒。但此时,又有两个狱卒围攻上来,朱厚英身上多处受伤,鲜血染红了衣衫。
薛玲丽看着受伤的朱厚英,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她知道此时不能慌乱。她一边寻找机会帮助朱厚英,一边大声呼喊,希望能引起其他狱卒的注意,说不定能借此吓退这些杀手。
就在这生死一线之际,天牢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打斗声。原来是临安郡吴王的属臣带着死士们乔装潜入了天牢,与狱中的守卫交上了手。
吴王的属臣一边打斗,一边喊道:“王爷,我们来救您了!”朱厚英听到熟悉的声音,心中大喜,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将面前的狱卒击退。
狱卒头目见势不妙,想要趁机溜走。薛玲丽眼尖,看到他的动作,大声提醒朱厚英:“王爷,别让他跑了!”朱厚英忍着伤痛,一个箭步冲上去,抓住狱卒头目的衣领,将他按倒在地:“说,是谁指使你们的?”
狱卒头目吓得脸色苍白,哆哆嗦嗦地说道:“是……是礼部尚书,他给了我们金子,让我们今夜结果你们的性命。”
此时,天牢内的打斗声渐渐平息,吴王的属臣和死士们成功解决了其他守卫,来到了朱厚英和薛玲丽的牢房前。看到王爷和王妃受伤,属臣心疼不已:“王爷,王妃,你们受苦了。我们先离开这里再说。”
但他们刚要离开天牢,就听到外面传来大批人马的脚步声。原来是皇帝在听了吏部尚书与端妃娘娘的进言后,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重新彻查此事,便派人来天牢先将朱厚英和薛玲丽保护起来。却没想到正好赶上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