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驿的秋天-1978(67):魏秃子的醋不香(1/1)
就在大伙为解决问题而高兴地时候,罗子七叹了口气,说道:“宋子泽的事,可不好说啊。”
林铳子笑了,说道:“老罗叔,只要你们答应了,宋瞎子那儿,就交给我了,别看他天天告我,我有的是办法,保证把机器给借出来。”
燕之青一愣,问道:“你们说的那个面粉厂,不就是大队部旁边那个院子吗?看样子,停产不短时间了吧,怎么回事啊?竟然是大队的面粉厂,几台闲置的机器还不让用?”
李凤岐披上了外衣,说道:“燕副书记,我看我们在这儿也帮不了他们什么大忙,就让子七在这稍稍休息会,我们到五队那边去看看,我总觉得,宋子泽这个家伙,总是要出事的。他们生产队种的红薯,品种最孬,长势最差,还不磨粉,不刨红薯干,年年冬藏,年年烂成臭狗屎,不长记性,也不给社员分。我听子润他几个说过,大伙意见可真不小,就连他三叔,有一次还向我说,他们那个红薯坏,不是天灾,是人祸。”
燕之青也披起外衣,跟着李凤岐向河岸边走去,回头看了罗子七一眼,说道:“子七同志,你可得注意好身体,稍干一下,就休息,啊,这可是朱书记交代给我的一个重要任务,千万不能累着子七同志了。”罗子七憨厚地笑了笑,说道:“我啊,干不了重活,尽力而为,尽力而为吧。”林铳子也跟着说道:“把老罗叔交给我吧,他要是干重活,我就把他撵回家。”大伙又笑了起来。
顺着黄河岸一路向北,便到了一座不大的石桥,一片片碧绿的菜地长势喜人,给这个深秋的季节添了一分鲜艳的颜色。李凤岐顺手拨出一棵莴笋来,揪掉了叶片,用手轻轻地剥开了翠绿外皮,掰开了,递给燕之青一段,燕之青早已惊讶地问道:“这东西,还能剥下皮来,它不是春天才有的吗?”
李凤岐笑了,说道:“咱这黄河滩的青莴笋,一年产两季的,而且无筋无渣,汁多液甜,可以当水果吃的。燕副书记,你尝尝试试。”燕之青仔细看了看,晶莹剔透,饱满圆润,咬了一口,酥脆生津,微微发甜,如同饮下甘美的清泉,情不自禁地夸赞道:“果然是好东西。”
二人边说边往前走着,一个年轻人拉着一车子大瓦罐子从皇柏界村头走了出来。看到二位领导,稍稍一愣,放下车子,便迎了过来,说道:“燕副书记,李委员,你们这是……”李凤岐连忙介绍道:“燕副书记,这位是宋文选同志,别看年纪轻轻,可已经掌握了他们祖传的酿醋手艺,他们皇柏界宋家老陈醋,过去可是出名得很啊,如今规模小了,也只能做那么一点,送送人了。”
宋文选听出来李凤岐在给自己打掩护了,也连忙接过话头说:“是啊,俺大说了,要注意政策,不能多生产的。”燕之青似乎来了兴趣,问道:“小宋同志,你这一大车子,咋能说是少生产呢,说说,这个送给哪家亲戚啊?”
宋文选的脸一下子红了,看了李凤岐一眼,挠了挠头,说道:“这个,是给官清河供销社送的,我们和吴主任订的有合同,他们负责销售的。”
“对头,这才是实话吗,小伙子,你们的醋确实好吃,我在公社伙上已经领教过了。三婶家吃的醋,肯定也是你们家生产的。好,跟吴胖子说,要扩大产量,要和县社合作,把它买到城里去,让老百姓吃上好东西,这没有什么错。李委员,听说你对县酿造厂那个魏厂长有意见,看来,他的产品真不行,那醋好象醋精,没有一点香味。”燕之青表达着同样的观点,二人又向宋文选挥了挥手,向前走去。
“嘿,原来你燕副书记也有这感受啊,魏秃子那小子,早晚非把县酿造厂给搞垮不中,我就稀罕了,同样是一条河里的水,还有什么名牌工程师,怎么就生产不出好东西来呢?听说还年年亏损。以后,象这样的企业,只会给政府添麻烦,是该处理一下了。还有他们大队这个面粉厂,到现在还欠着社员上万斤面粉呢,账,也得查一查。”李凤岐表达着自己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