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驿的秋天-1978(65):能不能调剂二十张木板床(1/1)
燕之青刚要喊李凤岐他们到四队的地里去参加劳动时,一辆苦县开往开封的票车却连连响起了喇叭,武松江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从登记室搬出一只大坛子送到了票车上,票车师傅也把两纸包东西递给了武松江,一切都在无言之中,交易结束了。那票车又慢悠悠地上路了,燕之青的眼睛有意地扭到店里,武松江也没有看他们,直接把那两包东西放到了登记室内,又拿出两张纸走了出来,递给了正准备空车返回的吴大用。
吴大用看了看,说道:“武经理,煤,好说,这钢铁恐怕不好说,我呀,再努把力,尽量多争取。你们想打菜刀的想法是好的,我也赞成,不过,还得向县社请示一下,不行的话,你们就挂靠到土产公司名下,他们那儿有个手工作坊,这个问题应该不大。但,你说的这种好钢材,我确实无能为力。”两个人的对话引起了燕之青的好奇,连忙走了过来。吴胖子把那两张购货单递给了燕之青,燕之青并没有看,而是好奇地问道:“你们还能生产菜刀,什么牌子的?”
李凤岐也走了过来,不待他们回答,哈哈大笑道:“燕副书记,别说菜刀了,就是我们骑兵团的战刀,照样是我们自己打造的,锋利得很,质量没有一点问题,不过,确实没有好钢材啊。”李凤岐感叹道。燕之青追问道:“怎么不见他们的厂房呢?”李凤岐又笑了,说道:“还厂房呢,能让他们露天干一冬天,不阻三拦四的,就行了。”能看出来,李凤岐对阻止他们生产,有多么的不满。
燕之青又随手把那两张购货单递给了吴大用,吴大用刚要放到包中准备离开。武松江笑道:“吴主任,你是不是没看完啊,我还要二十张木板床,以及建议调整客房、通铺价格呢,咱这河滩地,地铺潮湿,总让客人住,不好啊,虽说便宜点,可有时候看着客房空着、通铺挤着,或者是客户不够用,只好让客人挤通铺,让人难受不是?所以我想,干脆把通铺改成床铺,条件比客户差点,比通铺强了不少,至于床铺价格,我建议仍按原来的价格执行,这叫提高规格,维持原价,你看如何?”
对于武松江开具的条子及价格建议,吴大用早已看清了。吴胖子精明得很,他不想在这个地方、当着几位领导的面说这事,可武松江还真的提了出来,他笑了笑,说:“几位领导,你说这个武松江,不是给我吴胖子出难题吗?配备固定资产,那可不是件小事,价格问题,更不是小事,我看啊,这事,咱下回再说,行不?”说完,向武松江使了个眼色。
“吴胖子,少在这儿给我装洋蒜,松江说得对,你们店里那个地铺,莲子三天换一回草,睡上去照样湿漉漉的,我们三个老家伙为了省一瓶酒钱,睡到你那地铺上两夜,起来皮都是庠的,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客人出门不容易啊,我的吴大主任。”李凤岐动了感情。吴大用想了想,说:“那,可又得买新床了,这,还得开会研究的。”
武松江又笑了,说:“吴主任,动动你手中的大权,能调拨均衡下也行啊,公社门前那个大众旅社,不是刚刚换了一批新床吗?我们不要新的,他们换下来的旧的,给我们如何?这个,不难吧,他们吃肉,我们喝汤。”
说起大众旅社,李凤岐似乎又上火了,冲着吴胖子说道:“你们大众旅社那个白经理,整天等客上门,脸枯皱得跟麻蛇子一样,价钱定得老高,客商们谁愿意住她的店啊?我看,除了公社来的公干外,她那儿就没有什么生意,那么大一块地方,那么好的设施,一年下来,亏损,都是干什么的吗?我看,把她的床全调过来,都中!”
吴胖子叹了口气,看来这个号称精明的人也有他的为难之处,连连摆手说道:“李委员,我算服了你,行不?你老这双眼睛,真是双侦察兵的眼睛,看得太准了,几个集镇上的大店,经营赶不上这个乡村小店,一年下来,有盈利的、有亏损的、有抱着葫芦不开瓢的,我啊,也正为这事想不开呢?燕副书记,你学问高,你给找找原因呗。”吴胖子看了燕之青一眼,其实,他已经看到,燕之青正专心地听着他们说话呢。
“噢,这个啊,我也说不好,不过,我想这种情况,大概是两个方面有问题,一,还是人的问题,想法、能力、执行力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了;二,应该是套路问题,好像两个人打拳,败下阵的一方,如同不改变套路,还是一味地墨守成规,下次再打,照样还得输。我不懂商业,吴主任,我这可是随便说说,可不能上纲上线啊。”燕之青极其认真的说道,几个人笑了起来。
吴大用甩响马鞭,马儿轻快地跑了起来。吴大用回头说道:“床铺,明天就给你们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