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1/1)

方席说到后面,整个人的眼睛都红了。

“你们怨恨学校无情,匆匆忙忙的让你们去送命。

你们知不知道,在你们之前,多少人再用自己的人命填?

烈士陵园的丰碑,你们看到了吗?

那么大的丰碑,顶天立地,仅仅是一块,就可以镌刻数10万的英雄名讳。

可惜这半年来,烈士陵园已经扩大了二里的地。

那些人,他们没有加吗?他们没有牵挂的人吗?他们不怕死吗?

还是说,是钢筋铁骨不怕疼也不会死啊?

你们衣食住行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他们从自己的津贴从自己的口粮里面省下来给你们的。

是,他们是普通人,和你们不一样,没有天赋。

可是谁也不能说他们的贡献比你们少!!!

还有调查局里,那一个个没有天赋,仅仅依靠训练掌握法系的普通人。

怎么他们的从小不惧怕死亡?

没有天赋就拼命的修炼肉身,因为他们从小就有奉献精神吗?

不是!

因为他们全都是调查群那些先烈的遗孤!

他们继承自己先辈的遗愿,他们的血肉用他们的生命和灵魂扞卫着这方土地。

守护着华夏的一切!!!”

周围响起了一片抽噎声音,这群曾经养尊处优的学生们,高高在上的学生们。

不约而同的从地上起来背起了他们的行囊。

“老师,我们出发吧。”

“老师,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

方席这才欣慰的点了点头,“老师言尽于此,以后我不希望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老师希望你们都会成为有用的人。

不求你们名垂于青史,但希望你们能成为家人和学校的骄傲。

让那些省吃俭用供养你们的人不是心寒而是欣慰。”

这一群脸上还显得稚嫩的学生擦了擦眼角的眼泪,脚步前所未有的坚定。

“赵文,我们带着你,你给我们指路。”

两个高年级的学长一左一右的拉住赵文的手。

赵文走的踉踉跄跄,有些跟不上两人的步伐,过了好几分钟才适应了下来。

身后的一些同学也不约而同的加快了脚步。

“现在你高兴了吧?”旁边的辅助老师拐了拐方席的胳膊。

方席的眼睛里面带着一点笑意,“哼~勉勉强强吧。”

“得意吧你!你说的果然不错,这些学生还是可以纠正回来的。”

此刻在拼命前进的这些学生不知道,我们本来就是被学校放弃的那一批。

是方席这个老师为他们担保给他们一次机会。

也因为这一次机会,这些学生都在未来大放异彩。

太阳逐渐西斜,天空正在变暗。

一群人只好停下脚步。

“一队二队准备伐木搭建房屋骨架,三队和四队的砍竹子做外墙。

天马上就要黑下来了,大家手里的动作都快一点。

必须在天黑之前把庇护所建好。

后勤人员负责捡柴火,搭建灶台做饭。”

“现在时间还来得及,学长学姐你们可以跟着我去采一些蘑菇和野菜回来。

冬天里面有一些小洞穴,里面会有竹鼠,味道很美,如果看到的话可以捕捉……”

一群人分工合作,终于在太阳下山之前建好了庇护所。

最担心会下雨有泥石流的危险,所以他们的庇护所都是建在半空中的。

把一根根木头绑在大树上的半腰,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平台。

锅碗瓢盆小灶台都是准备好的。

甚至这些学生还跟着赵文学习了如何用竹子做饭桌,做椅子做竹床。

做好一切之后再由方习这个老师贴上固若金汤的符文以后,都不需要像一开始那样,庇护所被风吹得东倒西歪。

所有人都变成落汤鸡,倒霉的只能在风雨之中和诡异战斗。

一路走来,唯一让他们幸运的是因为人烟稀少,诡异也少。

他们并没有遇到过诡异副本,被困在副本里面,只有落单的几个诡异也能被他们解决。

虽然他们解决的手忙脚乱也很狼狈。

经过多次的练习,他们已经从在我这里学会了如何把一根竹子劈成两半再做成防雨的屋顶了。

众人不仅在屋子里面燃起了一堆火,房屋前屋后也燃起了四堆篝火。

这是对于篝火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震慑以及给守夜的八个人烤火的。

刚把火升起来,还没有来得及做饭,天就暗了下来。

仍然是他们熟悉的电闪雷鸣,倾盆大雨。

“雨再这么下下去,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在花城的表哥,据说他们那里城市都已经被淹没了,三个月前已经全城转移了。”

“听说所有人都在往高处转移,赵文,你们村也运气够好的。

住地方海拔这么高,也不需要担心被淹没的风险。”

“唉……”赵文叹了一口气,“高又有什么用呢?我们这里毕竟是靠近山里。

官方建的基地,隔我们这里很远了。

我现在都不知道,明天要是找到大家,我缺他的转移。”

“也是。村里人和城里人不一样,城里人最多就是买了车房存款大部分还在自己身上。

不过现在的人一般都是住的是官方的廉租房,3室1厅,一个月也就才几百块钱,还有谁会去买房子呀?

所以城里的人转移是最好转移的。

就是这些乡镇上的普通人,奋斗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他们的房子和土地都在这里,如果让他们离开确实很困难。

明天就要辛苦你好好劝一劝了。”

“唉,你们担心什么?官方不是有补贴吗?到时候根据这个分配住宅一个人最少有10平方呢。

想来为了生命安全,大家肯定都会离开的。

再说了他们在这地方已经坚持了快半年了,怕是也弹尽粮绝,坚持不下去了。”

赵文摇了摇头。

“村里人都是自给自足的。一年四季就看着天吃饭,养几头家禽。

和城里人不一样,不需要去买肉买菜。

这笔开销村里人承担不起,也没有这个经济来源。

他们哪里舍得离开。”

“等等!我的眼睛是不是出问题了?为什么我们房子旁边会出现一条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