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只有本助手不懂的共赢世界达成了(1/1)

赵伯韬一行一行的看过去,大炮、炮弹、弩箭、精钢打造的各种刀、剑、枪、盾、膘肥体壮的战马。

大炮、炮弹的生产图纸,还有蒸汽机的图纸,还有炼钢技术。

成吨的精米细面、改良高产种子、高产肥料、新式农用工具、还有很多闻所未闻功效奇特的药品……

越看越心动,也越看越放心。

这位高人……确实如她自己所言,不是此方天地之人。

这样看来,无论是为了他自己还是为这天下,与这样一位有大能耐之人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都是大大的有益无害啊。

只是这价格嘛,在商言商就得好好商量商量了。

心思电转间,赵伯韬已经定了心意,只是不动声色依旧装作很为难的样子。

林菀慢条斯理的端起茶盏呷了一口,顺便观察着赵伯韬的微表情,实践自己刚学的心理学知识。

这天底下,这些东西只有她能拿得出来,没有她,他们有钱都不知道捧着上哪买去。

妥妥的卖方市场,她更不用急嘛。

韩世忠转头看看这位,愁眉苦脸。

再看看这位,气定神闲。

不是,正开会呢!

你们俩较啥暗劲儿啊!

“咳咳,陛下、高人。”

“这价目表的事不如略放一放,先商定平叛计策如何?”

韩世忠嘴角抽了抽建议道。

“嗨!”

“平叛需要什么计策,一力降十会,任何计谋在绝对的力量之下都是纸老虎!”

“若有大炮开路,陛下解决金人残存势力,火速收回国土一路打回东京不是梦。”

“后方叛乱更不用操心,那群贼首就当本座送的赠品吧,到时候你们说怎么杀就怎么杀。”

“放心,本座都懂,肯定会借此事好好给陛下立威。”

“况且若有大批物资支援的话,百姓脱离困境自然就会回归田园安居乐业。”

“我们如此协同合作,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还大宋一片清明!”

林菀这一通慷慨陈词一出口,没把大家的情绪点燃,倒是通通把大家的嘴角点燃了。

不由得齐齐抽搐了一下。

不是,高人啊!

你人设崩塌了啊!

要不要太明显,这个“若”字用的可谓是极其精妙了。

啥叫“若”有大炮和大批物资啊?

得,这个价目表的事儿绕不过去了是吧?

那……

这就不是他老韩能解决的范畴了,毕竟上次他已经把家底儿全都掏出来了。

这回就是轮,也该轮到你个国君了吧?

韩世忠想到此顿时后退一步,跟林菀站在了统一战线,眼含期待的看着赵伯韬。

这有了靠谱的国君就是不一样,就跟有了主心骨一样,都有心情看戏了。

“罢罢罢,就按这张价目表所列,朕悉数同意就是。”

“只是接下来几年,朕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喽。”

赵伯韬自然也能听明白林菀的话中之意,明白他们没什么谈判筹码。

略微试探过后,就痛快的答应下来。

林菀和1号部门其实对这个位面没有太多要求,毕竟他们久经战乱过得实在太苦了。

若当真索取大批金银的话,当权者拿不出来肯定还是在穷苦百姓身上下功夫。

那就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只是也不能分文不取,让他们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

“陛下大义,只是这张价目表上的金银并不代表实际意义上的金银,只是用来衡量物品价值的一种衡量标准罢了。”

“哦?”

赵伯韬一听有门儿,瞬间凑近了身形。

“天下未定,陛下又初登大宝,本座并不是有意为难你们。”

“这些物资全部可以按照兑换表上的价值,用同等价值的东西进行交换。”

“例如……”

林菀扫视一圈,在桌案上端起一套茶盏。

“茶盏一套,价值几何?”

赵伯韬的一个心腹大臣看了看林菀,又看了看茶盏,咬咬牙报了一个虚高的价格。

“十两银子。”

虽然很不想承认,这套茶盏就是很普通的茶具,价值仅一两银子。

天天东躲西藏的打仗,谁有时间把心思放在喝茶上啊。

“很好,十两银子。”

“可以兑换一千四百九十六斤大米。”

“多少?”

“一千四百九十六斤?!”

林菀此话一出,只听得众人全都呼吸急促了起来。

这么小小的一套茶盏就能换一千多斤大米?

这样看来,这价目表一点都不贵了嘛。

刚才他们可看见了,里头还有不少救命神药呢!

当兵打仗的谁没受过伤,多一份保障总归是好的。

小助手:……???

好好好,你们乐意就好。

那可是汝窑啊!

汝窑!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汝窑啊!

虽然是汝窑早期出品的,拿回现代拍卖也能拍出个大几千万吧?

黑!

林大扒皮可真有你的!

林菀:嗨!

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你看看他们一副占了大便宜的样子,像是吃亏的样子吗?

小助手:……好好好,只有本助手不懂的共赢世界达成了。

……

双方愉快的换完物资,林菀就回了现代,一会儿直接定位岳飞,还能节省时间。

有重型热武器加持,再加上新皇登基给战士们注入了强有力的主心骨。

这边的战场她是一点不用担心了,毕竟只有亲手打下来的江山才能让人倍感珍惜。

再说他们都有皇帝了,她总不能还像个老妈子一样跟着忙前忙后吧?

说起来她也很无奈,家人们,谁还记得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夫啊!

……

现代特殊研究所。

教授们整理完了之前几个位面带回来的东西,一个个都摩拳擦掌的等着林菀的新收获呢。

“也不知道林菀同志在那边情况如何,这次要是能带回一些西夏、大辽的文物可就再好不过了。”

“倒不一定非得是贵重之物,其实有文字的更好。”

刚调过来的一位专管少数民族历史研究的教授,有些担心的开口道。

“嗨呀,我说老冯啊。”

“你就别担心了,那丫头精的跟猴儿似的,保准把事情给你办的妥妥当当的!”

“哈哈哈,说的是。”

“那丫头只有叫别人吃亏的份儿,什么时候自己吃过亏了?”

“保准贵重不贵重的,都给你弄回来一大堆!”

一屋人正说着呢,眨眼的功夫只见他们念叨的人就出现在了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