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杀猪匠的女儿3(1/1)

云初的生意蒸蒸日上,而肉脯的生意也越来越好,生意太好,就被有权势的家里给盯上了。

弄死对方很简单,但是弄死了对方,她爹娘他们,还有宋珩未来的仕途就会被影响。

因此,云初把肉脯的配方给交了出去。

肉脯店也没有再做来了。

猪场云初也没有再做了,又干回杀猪的事情了。

宋珩在知道后,下定决心,要努力科考,成为她的靠山。

在宋珩二十四岁的时候,成功考取了进士,云初花了一些银子,宋珩被指派到了林县,成了林县的县令。

在前往林县上任的路上,他们遇上了强盗。

云初拿着杀猪刀,把强盗给击退了。

“娘子,你没受伤吧。”宋珩上下打量了一下云初。

“没事。”有事的是强盗。

云初把强盗全部捆绑起来,之后把强盗押解到了平安县,交给了平安县县令。

这些强盗,还有赏金令,云初领到了三十五两赏金。

在平安县待了一天,宋珩和云初继续出发,后面他们平安抵达了林县。

这林县很穷,县衙都破破烂烂的。

衙役只有四个,而这四个衙役年龄也不小了。

而且他们已经有两个月,没有领到月俸了。

宋珩自己出钱,先给衙役发了月俸,之后又把县衙修补一番。

等县衙修补了,宋珩把堆积的一些案件给处理了。

都是一些张家长李家短的事情,都没有什么重大案件需要处理的。

云初到了林县,就去购买了一些田,之后聘请了长工,开始种地。

种的是从空间拿出来的红薯、土豆、玉米三种高产量作物。

等种出来之后,这些东西,在宋珩的推广下,林县的百姓们都开始种植了。

就这样过去了三年的时间,林县的百姓在宋珩的带领之下,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家家户户都不再缺粮了。

生活得到了温饱,百姓们就开始追求其他的东西了。

宋珩创办了学堂,让林县的孩子都进入学堂学习。

而女子,进入了云初创办的女子学堂。

女子学堂,除了学习认字之外,还教授别的技能。

比如绣花,算账等。

云初在女子学堂担任老师。

“云先生,这是今日的课业。”杨秀把课业放在云初的桌上。

“好。”云初点点头,“早点回去吧。”

杨秀没有离开,犹豫不决了半天,才开口道:“云先生,我娘让我去看人家了。”

“你才及笄,就开始相看了。”

“娘亲说,好男子要提前相看定下,要不然被别家挑走了。”杨秀叹气道:“但是我不想那么早嫁人成亲。”

“我想和云先生一样,以后成为女先生,教书育人。”

“那你回去好好和你娘亲谈谈,等谈了之后,你再和我说说,你娘亲的意见。

“好的云先生。”

杨秀回家之后,就去找自家娘亲谈了一下。

“闺女呀,娘亲也是为了你好,你和云先生能够一样吗?云先生她可是县令夫人,她已经是官夫人了。”胡氏开口道:“你只有找个好人家,未来才会有好日子过。”

胡氏絮絮叨叨的给杨秀讲述着。

杨秀感觉,自家娘亲讲的很有道理。

最后在胡氏的洗脑之下,杨秀觉得想看人家也不错。

第二天,云初发现杨秀没有来上学,询问了一番,才知道杨秀告假了。

说是家里有事情。

云初在上完课之后,就去了杨家。

但是云初连门都没能进到,因为胡氏不接待云初。

云初也不能强闯,只能先行回家去了。

等了几日,云初就听说,杨秀定亲了。

因为定亲了,杨秀也不来学堂继续学习了。

云初上门去拜访了,这次见到了胡氏,胡氏道:“云先生,以后我家闺女就不去学堂了,她现在是待嫁之人,得好好在家里绣嫁衣。”

“胡夫人,不知道我能否见见杨秀?”

“这不太方便。”胡氏不同意云初去见杨秀。

不过杨秀在知道云初上门之后,主动出来了。

“娘亲,我和云先生聊聊。”

胡氏瞪了一眼杨秀,不过见女儿恳求的目光,最后同意了。

“云先生,去我房间聊吧。”

云初跟着杨秀去了她的房间。

杨秀的嫁衣就放在旁边的。

“杨秀,你之前不是说,想要当先生吗?怎么这么快就定下了亲事?”

“先生,我觉得我娘亲说的对,女子的归宿,最后就是嫁人。早晚要嫁人,不如早点嫁人,嫁个好人家。”

“要不然等年纪大了,都找不到好人家了。”

云初没有想到,她教导了两年的时间,胡氏几日就给洗脑成功了。

“你嫁人之后,也可以来学堂教书育人。”

“嫁人之后,我要相夫教子,可能不去学堂当先生。”杨秀讪笑一声。

云初和杨秀聊了一会儿,实在聊不下去了,云初离开了杨家。

回到家中,宋珩就发现南初心情不太好,询问道:“娘子,发生何事了?”

云初把杨秀的事情说了一下,“女子嫁人之后,就不能拥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了。只能待在家中相夫教子。”

“这样的思维,感觉很难改变。”这个时代就是如此的,云初想要改变女子的思维,感觉在短时间里,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

“娘子,不是所有人,都有你这样的抱负。”宋珩道:“娘亲,你不管想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你的。”

“谢谢相公。”云初和宋珩谈了一番后,心情好了很多。

之后云初去批改课业了,宋珩也去处理自己的公务了。

云初为了避免再有女子早早嫁人的事情发生,没事就带着学堂的女子,出去走走。

让她们开阔眼界,让她们见识到更多。

又过去了两年的时间,宋珩升官了。

他成了宣城的太守。

因为宋珩升职调任,云初的学堂也交给了其他的女先生管理。

云初去了宣城,在宣城也开了女子学堂,但是宣城没有几户人家,愿意把女儿送到学堂读书的。

因为大部分人家觉得,女子读书,是无用的。

有钱,还不如留给儿子。

云初觉得,一切又要重头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