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这番话发自肺腑(1/1)
熟人之间,问的问题应该不会太狠吧。
“学长,刚才看到你在办公室做化学试卷时,表情特别痛苦。”
“你可是全国顶尖学校的学霸,按理说不应该觉得这些题目很难吧?”
“是不是因为题目超纲了?”
这熟人胆子也太大了吧?
黄俊听完这个问题,总觉得像是掉进了坑里。
他愣了一下。
尽管距离考试结束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但学生们对这件事仍然念念不忘。
很多人都清楚,那几道难度较高的题目是方菡菁出的。
渐渐地,方菡菁成了京城学生眼中的“麻烦制造者”。
“我认为那些题目并没有超出范围,大家要相信上级的安排。”
“没有人不希望你们考好,只是稍微提高了一点难度而已。”
为了避免再被问到类似的问题,黄俊的语气渐渐变得冷淡。
“官方早就给出了解释,我想你们应该明白真相。”
“高考试卷的内容都是基于高中课程大纲,做不出来,只能说明你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你们问这些问题,不过是想找点心理安慰,说得难听点,其实是在自欺欺人。”
“那份化学试卷的确有几道题我没答上来,但这并不代表题目超纲。”
“大学的化学和高中完全不同,我不熟悉高中试卷,反而更能证明这些题没有超纲,难道不是吗?”
可能是黄俊的话太过直白了。
现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黄俊是经历过高考的人,他明白这些学生心里在想什么。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喜欢把问题归咎到别人身上。
也希望有人能说些让他们心里舒服的话。
“关于你们提到的方菡菁,我想替她说几句公道话。”
“已经有老师研究过她出的题目,那些题目设计得很巧妙,甚至有些创新。”
“这其实也提醒了我们,要学会用创新的思维去解题,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
“我们应该感谢方菡菁带来的启发,而不是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
黄俊觉得方菡菁设计的题目确实很有水平。
至少她是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一位年轻有为的教授用心出题,不应被人误解。
黄俊的这番话发自肺腑。
台下一些学生被感动了。
他们开始陆续鼓掌。
“好!”
“说得太好了!”
之后再有人提问,基本上都围绕着大学的事情。
再也没人敢问黄俊关于高考试卷的问题了。
黄俊暗自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他刚毕业一年,要是没点应对策略,今天还真不好收场。
活动快要结束时。
黄俊笑着说道:
“非常感谢今天有机会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希望我的话能给你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谢谢大家的支持!”
黄俊原本准备了稿子,以为自己会说很多。
没想到大部分时间都在回答学生的问题。
还好他提前做了准备,否则在台上可能会慌乱。
整理完东西后,黄俊看到几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
不正是刚才在台下提问的学弟们嘛。
怎么?还想继续刁难他?
真没想到,自己一个清华的学生会被高中生缠上。
这简直是在给自己添堵。
不过黄俊还是挤出一丝笑容。
“你们还有别的问题吗?”
穿黄色衣服的学弟笑嘻嘻地说:
“黄俊学长,我刚刚听到好像你认识方菡菁?”
“听说她特别厉害,真的有那么神吗?”
黄俊顿时一脸自豪。
能认识方菡菁,确实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那当然厉害啊!”
“你们知道她是怎么火起来的吗?”
“一开始她只是个普通老师,但她靠自己的能力让一所学校起死回生。”
“光凭这一点,你说厉不厉害?”
学弟们立马附和,连连点头。
“厉害!”
“我还听说,那时候她胆子特别大,连校长都敢顶撞,网上还有她的《红楼梦》课视频呢!”
“要是她能当我们老师就好了,说不定我们也能考上清北。”
这些事过去很久了,没想到这些学生还记得。
大概是因为方菡菁的能力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黄俊忍住笑。
“既然你们知道她厉害,为什么还骂她?”
学弟挠挠头。
“就是因为她太厉害了,所以我们才骂她啊!她的题目实在太难了!”
在黄俊的目光下,几个学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好吧,估计是我们没学好,才会这样想。”
黄俊满意地点点头。
“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我们应该向方菡菁学习,而不是在背后议论她!”
旁边的一个学弟搓了搓手,犹豫了一下开口。
“学长,要是你哪天碰到方菡菁,能不能帮我们要张签名照啊?”
方菡菁不仅教学出色,长相也出众。
她早已成了不少学生心中的偶像。
黄俊脸上依然挂着自豪的笑容。
“可惜啊,我前段时间刚见过她,也不知道下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不过,如果真的见到她,我会替你们问问的。”
眼看周围的学生越聚越多,黄俊加快了收拾东西的速度。
他得赶紧离开这个地方。
方菡菁在家休息了一天。
第二天一大早,电话铃声把她吵醒。
李寒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听得出来他非常兴奋。
“方菡菁,你的计划书简直太棒了!”
“宇宙能源计划!”
“我已经忍了好几天的激动了,实在是憋不住了……”
李寒还没说完,方菡菁打断了他。
“诶,你激动归激动,但干嘛一大早就打电话来扰人清梦……”
“我还没睡醒呢,待会儿再给你回过去。”
电话那头的人是个重量级人物,李寒不敢怠慢。
他连忙笑着说:“好嘞。”
“嘟嘟!”
李寒愣了一下,随即又露出了笑容。
在方菡菁给高考出题之前,她还递给了他们一份详细的计划书。
那时,方菡菁不仅提供了内容,还附上了详细的解释。
一开始,李寒心里有点不满:这是把他们当小学生了吗?
为什么每个地方都要加注释?
等到实际操作的时候,他才意识到方菡菁的做法是多么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