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大晚上的别乱喊!(1/1)

咳!恋爱中的女人果然黏人!

晚上聊了一个多小时,第二天,刚和张渊打完电话,陈桐易又接到了吴清怡的视频。

于是他直接转换摄像头带着吴清怡在山区里探险。

不过看了一会,直接给她看困了,跟陈桐易说了一声就挂了电话。

巴岭山东西绵延五百多公里。

有千里巴岭山之称。

是阆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越是着名的旅游景点,陈桐易发现其培育灵植的地域价值很低。

于是他便把目标移向人少的地区。

按照记忆的对照,陈桐易很快找到了一块区域。

这是一个位于两峰之间的位置,相隔一两公里的地方是一个断流的瀑布。

这片区域没有什么珍稀植被也没有野生动物活跃的痕迹。

陈桐易从戒指里取出材料,化身基建狂魔。

用两天的时间制造了一个简易的二层小楼。

而吴清怡基本上见证了小屋的完成。

当然还有徐寒烟。

一个月后可能会迎来这所房子的第一个客人。

不,应该说是另外一个主人。

阵核埋于地下,陈桐易在一楼四角贴上御阵符,蓝紫的虚影从屋内向外延伸覆盖整座房子。

形成四方御极阵,整个房子便不用在意温度湿度和下雨的问题。

之后,陈桐易又从魂戒中,取出各种家具。

于是一个山野高档纯手工高档别墅正式完成。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一两个月后也快到秋天了。

不加后缀,这所小楼就叫云起了。

陈桐易又用金装版聚灵符和芡晶柱埋于阵核之下。

不断吸收地下自然灵气的同时,以小楼为中心形成一个覆盖二十多公里的小型测阵。

处理完后,陈桐易拍了照片选了比较满意的一张给吴清怡发了过去。

接着她就打来了视频。

“快给我看看!”吴清怡像是刚从宿舍的床上站起来。

陈桐易调转摄像头,说道:“除了房顶费劲些用了点技巧,其他都不错的。”

虽然见证了小楼建造的大部分过程。

但是完工后,吴清怡还是很震惊。

“那你,为什么起名叫‘云起’?”

陈桐易看着小楼的整体构造,解释道:“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你不是一两个月后来吗,那时候也差不多入秋了,我就想到了白居易的这个诗句。”

陈桐易转身看着一览无余的峡谷以及远处的旷野继续说道:“这个山谷里的雾气也差不多能沾湿衣服。”

“好美!”吴清怡看着陈桐易调转镜头的画面,赞叹的说:“我现在就想去找你了~”

陈桐易转回摄像头,笑着说:“快来吧,我等你。”

吴清怡撅起嘴,“你转这么快干嘛,我还没看够呢~”

在晚间八点多的时候,陈桐易在山的另一侧发现了一个小村落。

里面人穿的衣服和记忆里的苗族衣服差不多。

按照村落的状况,陈桐易分析这些应该是那天司机大叔所说的生苗村子。

苗族的分化是从明清开始的,那时候好像是牵扯到一个叫土地分流的政策。

而在其村子的右侧有大片类似于梯田的土地。

这是陈桐易的主要目的。

由于少数民族的规矩有着自己的一套准则。

现在时间又比较晚,陈桐易在外围探测了一番,就离开回到了云起小楼。

然而在凌晨正在打坐的陈桐易发现了有人在靠近。

透过窗户,他接着就发现了躲在不远处的一棵树旁的黑影。

来人并未感受到灵气反应,他便暂时没做什么处理。

但是这人似乎没有要走的意思,反而来到了云起院落的门口。

在他探头的时候,陈桐易瞬间来到他的身后,拍了他一下。

然而这人接着就要大叫,陈桐易立马一手控制住他,一手堵住他的嘴。

他小声的说:“大晚上的别乱喊!”

然而这人似乎没顾及陈桐易说的话。

“嘘!”

就在陈桐易要把他打晕的时候,这人却突然安静了。

陈桐易松开手。

“烤翅老……”

“什么玩意儿?”

陈桐易打开手机手电筒,看清这个人。

头上戴的帽子一看就是少数民族的,黑色衣服绣着粉色的边饰。

扣子是老式的布扣,也是粉色。

那种陈桐易认为艳俗的粉色,但是搭配起来却不违和。

这是一个皮肤棕黑的年轻小伙。

方形脸,细密的胡子让其成熟不少。

两人站着干瞪眼。

陈桐易猜测这人应该就是白天看到的苗族人村落。

这时小伙有些局促的说道:“外来的?”

陈桐易眼睛一亮,“你会说汉语?”

小伙脸上露出一丝茫然,陈桐易接着问:“就会这一句?”

小伙略微略微有些尴尬。

“得!”

就在陈桐易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小伙又突然说道:“见族长!”

陈桐易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立马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

小伙点了点头,然后起身在前面领路。

出门后,陈桐易亮从魂戒中取出一个手电筒。

刚打开,小伙立即回过头摆手,陈桐易立马关上。

叽里呱啦,他也听不明,但是不想起冲突,所以陈桐易还是尊重一下他们的规矩。

从上次家庭聚餐,陈桐易这是第二次用维瞳。

在来这边时,他只修炼了一点,勉强在夜间走没有问题。

高悬的夜空完全看不见月亮,陈桐易很好奇这人是怎么在这么黑的环境里走的这么流畅的。

由于照顾这个苗族小伙的脚步,陈桐易也放慢了速度。

走了大约四十分钟左右,陈桐易和这个苗族小伙才到苗寨。

整个村寨只有中心处亮着灯。

陈桐易一路跟随。

这是一所类似于祠堂的建筑。

苗寨青瓦房顶木体的结构,房屋在设计上比较通透。

可能是为了通风。

而这所房屋明显更用心些。

在房屋的侧厅里里坐着一个老头。

拄着一个桃木色光滑的拐棍。

面皮褶皱,头上缠着两层的帽子,长白胡子,脸上明显的老年斑。

不知是灯光远近的问题,这老头的肤色比陈桐易旁边的苗族小伙白上不少。

“不服……”

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