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年轻有为(1/1)
这给付老太太心疼得不行,搂过宁心,说明日让曹妈妈买点心给她吃。
裕哥儿立即说:“我也要!”
付老太太哪有不应的,“好,好,你们都吃。”
这下子,似乎成了沐意和云锁的错。
特别是用完晚饭后,云锁跟着秦氏回房,秦氏教训女儿:“以后不许吃独食,单给你的别要。”
云锁委屈巴巴的,“娘,我吃不饱。”
“吃不饱就快点吃,看你哥哥吃得多快,哪饿得着?”
“可……”
“给你吃什么了?”
“肉馅包子。”
“这样的好东西,你哥哥都没吃上。”
“娘。”
云锁头低得不能再低,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家里能心疼她的,也就付繁期母女了。她娘,真的指望不上。
另头的付繁期还担心沐意会心里不好受,谁知沐意倒豁达,说:“这有什么的,这是我花钱买来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因为没给心姐儿,这倒成我的错了。这家里人人都偏心,还不让我偏心,这是什么道理?”
浅余说:“明明就是啊,外祖母私下补贴心姐儿和裕哥儿,小舅母没觉得偏心,意姐儿单单给锁姐儿吃个包子,小舅母就闹。自己没占到好处,就说是别人的错,这不讲道理。”
付繁期浅笑几声,她们能这样想是最好的,不能盲目因被人责难而反省自己,懂得明辨是非。
趁着手里还有点子闲钱,也是担心浅余的身子太虚弱,她就领着浅余去找轻绮。
问过桂香姑,知晓轻绮有间小小的药庐,一般不出诊的话就在药庐里忙活。
这药庐位置偏,母女俩问了又问,最终在一处僻静地方,隐隐见着有烟火飘出,还传来淡淡的药香。
药庐周遭种着树木,又安静,风景也好,像是世外桃源。
“你们是来找轻绮的吧?她出去了。”从里面走出来个银发阿婆,说是轻绮的祖母,称作李婆婆。
李婆婆热情招待她们,见她们面生头回来,就问了许多问题。
闲话间,付繁期得知药庐只有李婆婆轻绮祖孙二人,想着轻绮也有二十来岁了,是还没嫁人,还是别的缘故?不过那日她看轻绮的装扮,不像是已嫁的妇人。
偏这是人家的私事,她不好多嘴问。
好在李婆婆说了许多关于轻绮大夫的事,说轻绮有二十六了,至今还没有嫁人的打算,怕是要守着这药庐过一辈子的,也不知是好是坏。
“轻绮大夫为什么会不愿意嫁人?”浅余觉得奇怪,在她的认知里,觉得女子长到一定年岁就得嫁人,就如瓜熟会落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怎么会有女子不愿意嫁呢?
“她从小就跟着她爹她祖父行医,一门心思都扎进医术中,没空想旁的事。我们家又只得她一个孩子,她不舍得离开我们,也担心没人照料我们,就迟迟不愿意嫁。到后来她祖父她爹没了后,她想着继承医术,行医救人,哪还有心思想婚嫁之事。”李婆婆解释说。
付繁期不免起了敬佩之意,觉得轻绮身为女子,能敢于做自己想做的事,守家不嫁,又立志行医,不顾世俗,实在难得。
说话间,又有结伴的妇人找来,也是来找轻绮看病的。
妇人们跟李婆婆夸赞着轻绮。“我还是姑娘家时,那事就不大好,后来月子没坐好,更是落下不少病痛来。您老人家也知道的,这些病不要命,就是折磨人,慢慢地消耗着人的血气。偏偏外面的大夫都是男人,我面皮薄,哪好跟人家说自己这些病……就是我婆婆也不同意让我去看大夫。多亏有了轻绮大夫,年轻好说话,医术也好。”
李婆婆笑眯眯地听着。
边上的付繁期母女也默默听着,浅余感慨道:“娘,轻绮大夫好厉害啊。”
付繁期赞同道:“是啊,年轻有为。”
临近晌午时分,轻绮风尘仆仆从外面回来,连歇也没歇,就喝过李婆婆给煮的甜汤,就开始给她们诊治。
先是给浅余把脉,轻绮问:“是否不常走动?少见日光?饮食也少?”
浅余一连点头,“我是常待在家里,不爱出去。”
轻绮说浅余是身子差了点,长期耗费气血,得长久调理。药物是其次的,首要是让浅余多多走动,多晒日光,得动起来,不能太静。
开了药方,又兼有食补,付繁期母女是感激不已。
离开药庐时,浅余频频回头看向在替人诊治的轻绮,眼中意味深长。
付繁期心里同样在想着,做大夫的确要沾染不少污秽血腥,但能治病救人,能得百姓敬佩,就已经是善事一桩了。
回到家里,就开始忙着家中各种杂事。
本来家中小孩子就多,吵吵闹闹的,养了鸡鸭,就更吵了。
云锁和宁心裕哥儿三个最小的,在家没什么好玩,就逮着鸡鸭作乐。
秦方年纪大,来这里也有一段日子,觉着在家闷得慌,跟叶伯熟悉了附近的路况后,就出门去走动。
东延则跟附近的小孩玩熟了,每天跑出去找人玩。
比起大人来,小孩子还是容易熟悉新环境。
秦氏和肖氏自是放不下自己原有的体面,轻易不出门,宁可在家里闷着。
傍晚时,曹妈妈在给鸡鸭喂食,付繁期在门上和孙婶子,边择菜边说话。
“哎,你上回不是说想替你大嫂侄子找份营生吗?我寻思着,这样半大不小的人,也什么都不会,得从学徒做起了。”孙婶子说。
“就是不知道他能做什么?”
“嗨,试试不就知道了,哪份营生都是人做的,别人能做,他不能做?话说回来,我这还真有份学徒的活。”
“是做什么的?”
“是酒水行的,想找个徒弟帮忙做酒。等学成了,就有了酿酒的手艺,还愁没饭吃?”
“这……”
付繁期不敢擅自拿主意,只得先问清楚来,“这一行,难不难?”
孙婶子说:“这我哪懂,能学得明白就不难呗。”
“会不会很辛苦?”
“你这话问的,哪一行不辛苦?别说做学徒了,就是做师傅的,哪个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