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捷报入天水(1/1)
“石将军请起!”
看着这个曾经数度与大汉为敌的人。
姜维上前将其扶起,面色极为亲切。
一来是因为城外有魏军对冯翊虎视眈眈。
此时的姜维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能够掌握在手里的冯翊。
这个时候动石苞,除了会让下面的人人心惶惶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二来即便是要审判石苞,那也是陛下的事。
姜维不能越俎代庖。
石苞如何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顺势起身后,指着身后被五花大绑的司马攸说道:
“大将军,此人便是伪王司马攸。”
“本欲投洛阳而去,被我所获。”
“今特将此贼献与将军!”
姜维将目光看向被五花大绑的司马攸。
司马攸立刻以首俯地道:
“求大将军饶命!”
姜维闻言心中露出一丝不屑。
上位者,即便是国破之时,也应该以身殉国。
方不失体面。
而不是被人擒获后苟且偷生,摇尾乞怜。
只是命人将其带下去严加看管后,便不再理会。
看着司马攸被拖走的背影。
姜维对着石苞说道:
“将军既替伪朝镇守冯翊,必然熟知关中一带城防。”
“还请将军赐教!”
石苞立刻说道:
“不敢当赐教二字。”
“不过对关中一带城防,罪将确实略知一二。”
“关中所依仗着,除了冯翊之外,无外乎潼关和武关两大关隘。”
“然潼关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故罪将只派了一支兵马固守,便保潼关至今无虞。”
“武关虽不如潼关地势凶险,但因其地势北靠悬崖,南临绝涧。”
“同样也是易守难攻。”
“故洛阳几乎没有在这二者上下太大的功夫。”
“主要目标还是放在冯翊。”
“如今大将军既来,罪将便将二关交给将军。”
“大将军只需派人持罪将兵符前往,即可接收二关!”
姜维点了点头:
“刘骏、冯离。”
二人闻言立刻站出来:
“末将在!”
“你二人速速带人持兵符前往潼关和武关,接收关防,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
二人领兵出城,姜维也走上城头。
城下是黑压压的魏军营寨。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魏军营寨。
饶是姜维也不免生出一丝庆幸之感。
真要是让这些魏军杀入关中,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忽然,姜维脸上一凉。
抬头看去,却发现天空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飘起了雪花。
姜维笑了。
真是天助我也!
这雪一下,羊祜大军就更难攻城了。
冯翊在自己手里,必将固若金汤!
与此同时,与长安相距数百里之遥的天水,雪花成片成片的落下。
天地间已经化作白茫茫一片。
刘谌正坐在行宫大殿的火炉旁烤火。
除了刘谌,还有廖化、李骧、司马楙和吴梁等人。
在几人之外,孟明、陆机和陶侃也随侍左右。
感受着炉子里的火光带来的真正暖意。
刘谌开口了:
“前番张翼传回消息,说安定已下。”
“贼将成师愚被其斩首。”
“再加上姜维夺取的扶风,霍弋拿下的新平。”
“如今司马攸手中只剩下京兆、冯翊和北地三郡。”
“说起来,朕即位前这个北地王的爵位,还是从北地郡而来。”
刘谌语气调侃的说道。
其余人闻言也立刻附和着笑出了声。
笑完后,心中又不免满是感慨。
陛下登基前北地王这个爵位,任谁都能看得出来。
不过是朝廷为了标榜正统而为罢了。
意在表示大汉从未忘记过收复故土。
可在丞相离世后,又有谁真的对北伐抱过希望。
甚至在丞相去世几十年后,一度被敌人打到首都,打得先帝开城投降。
谁又能想到短短十余年的时间 ,大汉竟然真的打回来了。
凉州已经尽入大汉之手,雍州也只剩下三郡还没有夺取。
司马楙率先开口,一张嘴就是一连串的马屁脱口而出:
“陛下天威所至,贼必束手而降。”
“说不定这会儿大将军已经打下长安,报捷的信使都快要赶回天水了!”
听到司马楙的话,屋子里立刻爆发出一阵哄笑声。
仗打到这个份上,夺取长安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所以对于司马楙的马屁,众人也是欣然接受。
如果能早日夺取长安,那肯定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这种事也只是在众人的心里想想罢了。
长安城防之高深,非一般城池所能比较,何况还要防着洛阳方面。
只是这种时候,谁都不会故意去自讨没趣。
刘谌也是用手指着司马楙,笑着说道:
“若真如司马卿所言,那这大汉第一报喜官,可就非你莫属了!”
刘谌虽然也没有去过长安,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刘谌从前世的网络里还是多少了解到长安究竟有多雄伟。
火药虽说可以炸开城门,但偌大的长安只要司马攸愿意守。
光是巷战都能拖上好几个月。
哪里是那么容易就能夺下来的!
至于之前说的今年在长安过的话,不过是一句激励罢了。
其余人闻言同样是一阵大笑。
廖化也打趣道:
“归义侯,我好像听到了长安报捷的声音。”
“要不你这个报喜官到殿外看看,说不定就见到长安来的信使。”
别人这番话说出来,多半是带着点侮辱人的意思。
但廖化不一样。
身份上,廖化是大汉顶级将领,是追随昭烈帝一路到益州的老将,功勋卓着。
就连陛下都对廖化多有敬重。
年龄上,廖化当司马楙爷爷都绰绰有余。
而大汉又素以忠孝治天下,对长者很是尊重。
所以面对廖化的调侃,司马楙不仅没有生气。
反而觉得这是一种亲近的表现。
代表着大汉不会再拿自己过往的身份和经历说事。
便故意起身往殿门口的方向走去,边走边笑道:
“老将军果然耳聪目明,我好像也听到了长安报捷的声音!”
“......”
“大捷!”
“大捷!!”
“大军已于数日前克服长安!”
正在作势出门的司马楙神色一愣,还以为自己是幻听了。
赶紧又快走两步,走到门外。
刘谌看司马楙已经走到门外,还以为司马楙无法收场,正准备召他回来,给他一个台阶下。
却不料一声更清晰的呼喊传入耳中:
“大捷!”
“大捷!!”
“大军已于数日前克服长安!”
刘谌也愣住了。
紧接着就是更加大声的呼喊声传来:
“大捷!”
“大捷!!”
“大军已于数日前克服长安!”
这一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呼呼啦啦的全都站了起来。
而此时的司马楙,身体已经不受控制的开始颤抖起来。
那不是冷的,而是激动的!
因为他看到一个信使正在朝自己这边急奔而来。
手里挥舞着一封奏报,脸上满是激动的大喊着:
“大捷!”
“大捷!!”
“大军已于数日前克服长安!”
司马楙身体僵硬的转过头来,看着面露震惊之色的刘谌和其余众人。
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陛下,捷报...好像真的来了!”
下一秒,信使冲到殿门口,“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高举手中捷报喊道:
“启禀陛下!”
“大将军已于半月前攻克长安。”
“特命小人将捷报呈于陛下。”
“并让小人转告陛下,故都已复,大汉万年!”
刘谌看着信使手中高举着的捷报。
片刻后,一阵朗声大笑:
“伯约,朕之吕望也!”
李骧最快反应过来。
赶紧走到信使面前,从对方手中接过捷报递给刘谌。
刘谌却说道:
“拆开,念出来!”
李骧颤抖着手,几次都没有将信封打开。
最后还是深呼吸几口,强行压住激动的心情,打开了信封:
“臣维谨奏陛下。”
“赖陛下天威相助,火药之利。”
“臣已于日前攻克长安。”
“故都已复,大汉万年!”
“臣恭请陛下驾临长安,再掌天下权柄,以解万民之念!”
“臣维,百拜顿首!”
李骧略带颤抖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大殿里除了李骧的声音外,落针可闻。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声低低的呜咽响起。
众人回头一看,不是廖化还能是谁。
“先帝啊,丞相啊!”
“你们看到了吗?”
“长安真的夺回来了!”
“你们的夙愿,陛下已经替你们完成了!”
作为一个从新野开始就追随刘备的老人。
对于大汉,对于刘备和诸葛亮的理想。
没有人比他更加的了解,也没有人比他更加的执着。
这方面,就连姜维都不如。
如今果然听到长安克复的消息,自然是激动的难以自持。
其余人虽然不如廖化这么激动。
可也几乎是从记事起,便知道大汉是以光复旧都为目标。
建兴六年,大汉朝廷第一次出兵祁山。
自此正式开始北伐。
到兴汉六年,已经足足过去了整整四十一年!
兴汉七年,陛下厉兵秣马,积蓄粮草,也正式踏上了北伐之路。
从踏上北伐的道路开始,每一步都是在为了这一刻而努力。
到今天夺取长安,正好四十五年。
四十五年,足足过去了三代人!
现在目标已经实现,众人同样激动不已!
刘谌从李骧手里接过奏报,看着上面姜维的笔迹。
只觉得一团烈火在胸口熊熊燃烧。
烧的刘谌满心的激动,烧的刘谌想要放声大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初来乍到之时,不过一惶惶逃命之宗室。
穷尽一切才勉强将如山崩一样的局面挽回。
可看着已经山穷水尽的大汉,知道原本历史结局的刘谌,反而要比所有人都更加绝望。
因为刘谌知道一计害三贤的结局,也知道最终会三家归晋,更知道胡人南下,衣冠南渡。
刘谌不想认命,更不想让原本历史上的惨剧再次重演。
所以才会如此殚精竭虑的操持国事,硬生生将崩溃边缘的大汉重新拉上正轨,继续积蓄力量北伐。
或许是老天爷也不想让悲剧重演,又或许是刘谌的运气足够好。
夺回汉中,夺取祁山道,打下陇西三郡。
每一步虽然都很艰难,但每一步都成功的走了下来。
到如今,长安已克。
大汉,天命归来!!!
走出殿门,寒风呼啸而来,裹挟着雪花吹在刘谌的身上。
让被那团熊熊烈火烧的沸腾的胸腔稍稍冷静下来。
感受着雪花融化带来的丝丝凉意。
刘谌不由得笑道:
“好雪,真是好雪啊!”
“瑞雪兆丰年,这雪便是天降的祥瑞!”
忽然,刘谌转身走回殿内,
“取纸笔来!”
侍从闻言,一边去取纸笔,一边滴水研墨。
等到纸笔取来的时候,墨也已经研好。
刘谌手持毛笔,没有丝毫犹豫的便落笔纸上。
李骧端着砚台,一边接替侍者研墨,一边看着纸上的字: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李骧只觉得格律很怪。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汉水之上,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好!”
李骧忍不住惊呼出声。
若是没猜错的话,陛下这是在写赋。
尤其是这句欲与天公试比高。
岂不正是在写陛下登基后力挽狂澜的事?!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李骧咧嘴一笑,我等也能被称作英雄吗?
写到这里,刘谌忽然停了一下笔,看的李骧心中大急,却不敢出言打扰。
一时兴起之事,最怕打断思路,李骧甚至都停下了磨墨的动作。
片刻之后,刘谌再次落笔:
“惜尧舜禹汤,略输武功。”
“武王秦皇,稍逊风骚。”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写罢,落笔。
侍从将纸上文字举起,展示在众人面前。
众人读罢,只觉得一股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为之叹服。
“如此字句,恐怕也就只有陛下这种雄主才能写的出来!”
“臣敢断言,此赋必为千古传唱!”
刘谌将手中笔递给李骧:
“此非朕所作,乃梦中得神人相授!”
说罢将目光看向仍然站在门口的司马楙,笑着说道:
“传旨,加封归义侯司马楙为大汉第一报喜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