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不甘观音再设计(2/1)

且说六耳和玄奘,借宿观音禅院。

吃罢斋饭后,两人正待休息。

只不过金池太过热情,又来寻玄奘畅聊。

见此一幕,六耳察觉金池,另有目的。

果然,没过多久,金池带着玄奘。

来到自己的藏宝房间,展示一件件袈裟。

得意的说着,每件袈裟的来历。

玄奘无奈,只能随口附和着。

如此过了半晌,金池漫不经心的向玄奘问道。

“长老乃是上邦高僧,想必宝物众多。”

“不知贫僧可有机缘,一饱眼福?”

玄奘谦逊一笑。

“呵呵……寺主过奖了。”

“东土距离灵山,可谓十万八千里。”

“且贫僧一向清贫,又哪有什么宝物。”

金池见状,幽幽叹了口气。

“唉……不瞒长老,贫僧蜗居此处。”

“唯一的爱好,便是收集袈裟。”

“可惜一直听闻东土繁华,却无缘一见。”

“贫僧已痴活八十载,说不好哪天,便要魂归地府。”

“还请长老慈悲,圆贫僧这个小小心愿。”

“这……”

“和尚,你那包袱中,不是有一件锦澜袈裟嘛。”

“何不拿出来,让寺主开开眼界。”

玄奘正自为难中,却不想六耳突然插话。

无奈之下,只得拿过包袱,将袈裟取出。

袈裟展开,顿时满室生辉,耀人眼目。

金池苍老浑浊的眼睛,犹如两盏明灯般。

目不转睛的盯着锦澜袈裟。

其内包含着羡慕,嫉妒,贪婪等情绪。

“呵!”

六耳抱着膀子,冷笑一声。

他主动说出锦澜袈裟,便是要引出金池的马脚。

只不过没想到的是,这位观音的信徒。

竟然是欺世盗名之辈,贪婪无度的小人。

果然佛门,都是藏污纳垢之所。

六耳暗暗想着,却没阻止金池的意思。

任由其随着内心,自由发挥。

他就是想看看,这金池能够有什么行动。

至于意外,不存在的。

不是六耳看不起金池,而是对自身强大的自信。

“长老,贫僧老眼昏花,看不清这袈裟妙处。”

“不知可否借上一晚,也好让贫僧,细细观看。”

“这……”

面对金池的请求,玄奘只觉左右为难。

不由得将目光,投向老神在在的六耳。

可不想六耳纵身来到近前,抓起袈裟扔给金池。

“嘿!寺主对我们有借宿布斋之恩。”

“只不过一晚时间,有何不可?”

说着不由分说,扯着玄奘大步离开。

“大圣,你怎么就答应了呢?”

回到休息之处,玄奘着急问道。

“你们都是佛门弟子,难道还信不过一家人?”

六耳不以为意的挥挥手,盘坐桌上闭上眼睛。

不再搭理玄奘。

“可……”

玄奘见此,只得停下话头,无奈的坐在床上。

纠结半天,方才躺下,陷入沉睡。

夜黑风高,静谧无比。

转眼已到半夜,房外传来窸窸窣窣之声。

闭着双眼的六耳,嘴角缓缓上扬。

挥手打出一道法力,将玄奘保护在内。

便不再管外面的动静。

“起火了,救火啊!”

不多时,六耳所在的房间,燃起熊熊大火。

随后外面喧哗一片,手忙脚乱的开始救火。

可他们却没发现,漆黑的夜空中。

一只阴险的猴子,凭空吹出一股大风。

火借风势,瞬间将整个观音禅院,笼罩在内。

其内僧侣躲避不及,顿时惨叫连连,葬身火海。

时间流逝,黑色渐去。

好好的一座禅院,已化为一片废墟。

侥幸存活的僧侣,欲哭无泪的看着这一切。

至于那位贪心的金池,已化为一堆焦炭。

“啊!发生了什么事情?”

直到天光大亮,玄奘方才醒来。

看着眼前的一切,顿时目瞪口呆。

六耳掏了掏耳朵,不以为意的娓娓道来。

玄奘心知六耳的性子,也没有自讨没趣。

责怪其没有帮忙救火。

“哎呀,咱们的袈裟……”

玄奘愣怔片刻,突然一拍大腿。

想起了被金池借去的袈裟。

昨夜那么大火,也不知袈裟有没有毁坏。

念及此处,玄奘不由得满心担忧。

“不用着急,袈裟无事。”

不待玄奘松口气,六耳继续说道。

“只不过昨夜来了一个贼,将袈裟偷去了。”

玄奘一怔,白白嫩嫩的脸颊,变得通红一片。

可见他有多么的着急。

“那……咱们该怎么办?”

“大圣可知那贼来自何处?能不能将袈裟赎回?”

回过神来,玄奘喋喋不休的问着。

“放心,有俺老孙在,袈裟丢不了。”

六耳不耐烦的挥挥手,随后大步走出。

将那些幸存僧侣唤来,让其招待玄奘。

便一个筋斗消失不见。

“唉……宝物外露,方有此祸啊!”

玄奘伫立良久,长长叹了口气。

至于埋怨六耳,他自是没那个胆量。

不多时,斋饭送来,玄奘也没有什么胃口。

缓步来到正殿,在观音神像前拜下。

略显波动的诵经声,缓缓响起。

“嗡!”

就在这时,观音神像突然闪烁盈白佛光。

玄奘见此,立马停下诵经,怔怔望着神像。

只见观音神像好似活了一般,变得生动无比。

“唐玄奘。”

一道慈悲柔和的声音,清晰传入耳中。

玄奘心知是菩萨显灵,连忙大礼参拜。

“弟子拜见菩萨。”

“唐玄奘,你好胜心起,致使灾祸衍生,你可知错?”

玄奘连忙说道:“弟子知错。”

“还请菩萨慈悲,帮弟子寻回袈裟。”

“不忙。”

“我且问你,那顶花帽是怎么回事?”

一提这事,瞬间勾起了玄奘,憋屈的心情。

泪眼朦胧中,将此前之事,如实相告。

接着真诚恳求道。

“还请菩萨大发慈悲,将金箍取下。”

“唔,时机未到,莫要着忙。”

观音哪有那个能耐,将金箍取下?

但是面对玄奘的请求,又不能不回应。

沉吟片刻,只能高深莫测的装神弄鬼。

接着怕玄奘继续纠缠,连忙转移话题。

“唐玄奘,若想取得真经,必须让悟空拜师。”

“我这里还有一个金箍,你一定要让其戴上。”

“否则没有约束,取经之路,将困难重重。”

话音未落,一个神光闪烁的金环,出现在玄奘面前。

接着一篇咒语入耳,观音神像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