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哆啦A梦(1/1)
容卓霄人到了沪市,却约不上梁瑜的人。
梁瑜得上班。
容卓霄不知第几次后悔,没有更早与梁瑜恢复联系。
因着没能够见面,容卓霄不断反刍两人见面时的对话。
在那天,小鱼质问时,容卓霄很快意识到,他不能够否认自己与黎清月的种种。
哑巴吃黄连,不过如此。
此时的他,更像一个旁观者,能够清晰的看出来这一点。
但当时的应言,并没有弄懂梁瑜的介意。
应言对梁瑜介意的点,不够清晰。
在两个人的闹掰前,黎清月与容铭川这个名字常常相伴出现。
应言有最简单的理解,而梁瑜的话语也证实着应言的猜测。
在梁瑜心里,他处处比不过容铭川。
那时,哪怕潜意识认为自己是梁瑜重要的朋友,却还是为梁瑜对容铭川的善待感到不快。不过,应言能够很好的消化自己的不悦,他本就可以不与容铭川比较,他与梁瑜提起过这一点。
容卓霄可以告诉五年前的梁瑜,黎清月并不重要。
小鱼会打骂他一顿,一遍又一遍问他是否,而他能够一次一次告诉她是真的,然后擦去她的眼泪,得到她的信任,使她展露笑颜。
却不可以跟此时的梁瑜,否认过去的种种。
否则,过去……真的又算什么。
高中与黎清月有关的记忆、画面已经十分模糊,应言很勉强想起几个画面。容卓霄甚至有些不敢直面自己当时的情绪,年少的他也会与好友赌气,仅有的几个画面他的所思所想绝对离不开梁瑜。
有一个片段,是梁瑜在夸赞黎清月的优秀。
会记得是因为这恐怕不止一次。
梁瑜不止一次说过黎清月的优秀,应言甚至以为黎清月是小鱼想要成为的模板。
想要勇敢想要坦然想要轻而易举的拥有一切。
可是……黎清月的勇敢与坦然,与她拥有的一切脱不开关系。
而在完全不同际遇里长大的小鱼,已经足够勇敢,至于坦荡……仅仅是个人选择。梁瑜并没有去选择伤害他人,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把自己剥开给别人看,应言在梁瑜又一次提起时,他的回答是“小鱼,你很好”。
他告诉小鱼“做自己就好”。
发自内心,绝对真心。
高中时期的应言有喜欢黎清月么?
当时的应言,因为梁瑜的话迷茫过。
此时的容卓霄,可以给出肯定的回答。
没有。
从未。
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不能够爱上一个霸凌者。
无论对方以哪一种姿态出现,都不可以否认,他受到的恶意、伤害,多数是随着黎清月而来的。无论黎清月以什么样的姿态降临,她的出现总是伴随着伤害与恶意的。
所以,他并不喜欢黎清月,这个答案很明确。
哪怕黎清月没有高高在上,哪怕她放低姿态,哪怕应言得到她的特殊对待。
他人眼中的殊荣,对应言来说何尝不是一场骚扰。
只是黎清月的示弱、委屈、求助,让应言产生了犹豫。
人们仰慕强者,怜惜弱者。
……
梁瑜只跟容卓霄说了胃没事,算是给前一天对方的关系一个交代。
容卓霄对沪市并不熟悉,这一个礼拜把这当一个旅游城市在熟悉,梁瑜说熟悉一个城市并不着急,不过还是给容卓霄说了她所熟悉的。
托许潮生的福,上班族梁瑜对沪市还算是熟悉,吃喝玩乐的地方她都有点了解,不至于是除了公司外的地方全部一头雾水。
除此之外,梁瑜还借鉴了温时安为文文准备的游玩攻略。
容卓霄来沪市不是来玩的,但是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在对这个城市最不熟悉的时候,有一份攻略确实省力省心许多。
梁瑜耐心做了标注,特别是对一些餐厅做了特别的标注。
容卓霄的口味,梁瑜并不再熟悉,他们的年少过于乏味,乏味到连偏好都难以生成。
梁瑜的标注只是个人的看法。
是甜、咸、辣等偏向,而不是好吃、很好吃。
容卓霄发给梁瑜的反馈,足以在朋友圈日更九宫格。
与他朋友圈的更新频率极度不匹配。
他似乎充满了分享欲。
孟舒文眼见看见梁瑜的新讯息提醒:“一直有人给你发消息。”
梁瑜的屏幕光提醒信息数目,并不显示内容。
梁瑜抬头看了厨房一眼。
孟舒文问梁瑜:“看那边干嘛,你手机在这。”
梁瑜解锁手机,消息是容卓霄发来的,他今天看了哆啦A梦展。
数百个哆啦A梦还挺梦幻的。
高的矮的圆的扁的都有。
「你以前想要哆啦A梦的口袋」
“怎么了?”孟舒文把头凑过去。
梁瑜按了锁屏键。
梁瑜很久以前,就把与哆啦A梦口袋有关的美好祝福给了应言。
玩偶是应言夹上来的,但梁瑜从一开始就想送一个哆啦A梦给他。
应言自己抓住的哆啦A梦,一定会给他带来好运的。
“文文。”梁瑜语气平淡,“是容卓霄联系我,他在沪市,今天去看了哆啦A梦展。”
孟舒文蹙眉,压低声音:“什么意思?”
“你们现在关系这么好?”孟舒文故作轻松问,一颗心却提了起来。
容卓霄跟小鱼青梅竹马,关系好理所应当,但俩人不是一直保持联系,断联后的几年里有各自的际遇。他们之间恢复联系也就是近一年的事,而容卓霄长期在国外,两人之间能有多好的关系?
孟舒文紧张兮兮盯着梁瑜,梁瑜简单评价俩人关系:“一般。”
梁瑜的眼神坦荡,孟舒文不由怀疑。
一般的关系,容卓霄还给梁瑜报备一下自己的行程。
毕业后孟舒文有专门留意过容卓霄的消息,不仅仅是别人随意提起,而是她真的有听进去。究其原因……与梁瑜有关。
孟舒文意识到梁瑜对应言的不同时,梁瑜与容卓霄已经断了联系。再后来梁瑜甜甜蜜蜜谈起了恋爱,少年时代的那些别扭的情意更没有提起的时机。
“小鱼。”四目相对,孟舒文换了个话题,“平时他也烧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