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举荐三保太监(1/1)

朱高煦跟捣蒜一样连续点了好几下头后,突然停了下来。

他脸上又露出那清澈而愚蠢的表情。

“皇兄,不对呀。”

“哪里不对?”

朱允炆也被朱高煦突然的反驳给弄的不自信了。

以为自己哪里百密一疏了。

“就算我们把三保太监举荐成了水师的统领,他也只能在南洋打一打陈祖义和佛郎机那些黄毛。”

“他总不能带着大明水师的战船跑去默伽朝圣吧?”

朱高煦想着就算举荐成功了,三保太监也只能在南洋活动。

不可能跑到默伽去朝圣。

他要是带着大明水师的战船去默伽朝圣,恐怕还会被当地人以为大明要来默伽开疆拓土了。

“嗐。”

“朕还以为是什么不对呢。”

“原来是这个问题。”

朱允炆听完朱高煦的疑问,刚刚脸上的不自信瞬间消失。

因为这个问题,他已经考虑到了。

“陈祖义在盘踞南洋多年,狡猾的很。”

“如果公然派遣水师去围剿他,可能连他的毛都没看到,他就躲起来了。”

“南洋那么大海域,还有无数的岛屿,他要是真的躲起来了。”

“找他就无异于大海捞针。”

“所以,朕觉得你在给燕王举荐三保太监成功后,还可以建议燕王让三保太监不要以大明水师的名义出海。”

“而是以通好他国,怀柔远人的名义出海。”

“这样一来既可以麻痹陈祖义,让他觉得这次大明出海只是为宣扬大明威德的行动。”

“又可以让三保太监顺路跑去默伽朝圣。”

“可谓是一举两得。”

朱允炆早就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了。

“果然,还是皇兄考虑的周到。”

“弟弟我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朱高煦听完朱允炆的解释后,原本清澈而愚蠢的脸都变的豁然开朗了。

“皇弟谬赞了,要不是皇弟信任朕,朕可能在燕王进城的那天就驾崩了。”

朱允炆面带感激地对朱高煦说道。

借机又夯实一下他们之间的“兄弟情”。

“嗐,皇兄,一笔写不出两个朱字。”

“这些话,你就不用说了。”

“反正弟弟向你保证,你就是我的亲哥哥。”

“谁动你都不好使。”

“要是有机会,我们俩一起干死老头子!”

“到时候我主大明,你主安南。”

“我们以兄弟之国相称。”

上了头的朱高煦拍着胸脯给朱允炆保证道。

“好!”

朱允炆抿着嘴,眼眶红红地点了点头。

心里却暗道:“傻弟弟,不好意思,哥哥又骗了你,希望你以后不要怪哥哥。”

......

次日清晨。

朱高煦早早地跑进了皇宫,去面见朱棣。

“汉王殿下,请问你找燕王有何事?”

站在文华殿外的三保太监尖声细语地问汉王。

“这不是父王昨日让我们举荐统领水师的人吗?”

“我昨晚回去以后,认真地想了一下,还真有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所以今天一大早就来给父王禀报了。”

朱高煦语气温和地说道。

三保太监有些诧异地打量了朱高煦一眼。

要知道,他平时来找朱棣,在面对三保太监的时候,一直都是不屑一顾的。

今天态度的突然改变,让三保太监还有些疑惑。

“好,烦请汉王稍等一下。”

“我先进去给燕王通报一声。”

三保太监朝朱高煦微微躬身,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缓步走进了文华殿。

“哎,我要是个正常人就好了。”

三保太监在进殿的途中,心里暗叹了一口气。

其实在昨天朱棣当众征求适合统领水师的人选的时候,三保太监就想毛遂自荐。

可他想着自己只是一个阉人,自己要是毛遂自荐,恐怕会只有自取其辱的份。

今天听到朱高煦这么快就有合适的人选了,他心里又隐隐有些不甘心。

“殿下,汉王求见。”

“他说找到了适合统领水师围剿陈祖义的人选。”

三保太监收起自己的小心思,恭敬地给朱棣通报道。

“哦?”

“老二这么快?”

“让他进来吧。”

朱棣原本以为朱高煦是不愿意干这种事情的,没想到他这么积极。

赶忙让三保太监把朱高煦招了进去。

“汉王殿下,请随我来。”

三保太监把朱高煦迎了进去。

“老二,听说你找到适合统领水师的人选了?”

“是谁?”

朱棣仰坐在椅子上,饶有兴趣地看着朱高煦。

他也很好奇朱高煦会给他举荐谁。

“回禀父王。”

“儿臣昨晚回去以后,经过彻夜思考。”

“发现了一个人既懂得航海,又懂得用兵,实乃此次统领水师的不二人选。”

朱高煦并没有马上说出是谁,而是卖了个关子。

“那你快说说看,是谁?”

经过这个关子,朱棣更加好奇朱高煦举荐的人了。

一旁躬身低着头的三保太监心里也很好奇,朱高煦口中这个不二人选到底是谁?

“回禀父王,儿臣举荐的人正是一直伺候你左右的马三保。”

朱高煦恭敬地朝朱棣拱了拱手。

此话一出,朱棣和三保太监都愣了一下。

他们以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说你举荐谁?”

朱棣确认道。

“马三保,三保太监!”

朱高煦再次肯定的回答,并看向了一旁满脸震惊的三保太监。

此刻的三保太监心里是五味杂陈,就像一个不敢表白的舔狗,突然听到女神跟她父亲说她喜欢自己一样。

“老二,你没开玩笑吧?”

“三保太监虽然对本王忠心耿耿,但让他担任水师统领去围剿陈祖义,这是不是有些天方夜谭了?”

回过神来的朱棣,同样质疑起了三保太监的能力。

三保太监听到这话,默默地将头又垂了下去。

此时他的心情就像听到女神的父亲说他和女神不适合一样。

“父王,三保太监虽然常年都只是跟随在你身旁伺候你,但其实他文治武功都很不错。”

“不知道父王还记不记得当年的郑村坝之战?”

“当时我们以八万人马对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全军上下都没有什么士气,认为此战必败。”

“可最终我们听从马三保的建议,左右夹击李景隆,取得了大胜。”

朱高煦也举了郑村坝之战的例子。

这让一旁的三保太监感觉心里暖暖的。

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人记得他在郑村坝之战的功劳了。

他心里对于朱高煦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改变。

在这之前,他可一直都认为朱高煦只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纨绔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