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购买军需物资(2/1)

听到这话,李长安不由好奇的问李世民。

“二叔,送你的二十四史你没看完?”

“这个......朕只是看了旧唐书和新唐书还有唐朝以前的一些史书,至于五代史还没时间看。”

二十四史实在是太多,他看的有些头疼。

说起来,也是李丽质的孝心。

就是最近这些女儿的孝心实在是太强大,强大到他有点累。

只能一点一点的看。

听到这话李长安才明白,难怪李世民不知道北宋那两个皇帝。

见状也就没直接说出来,只跟李世民说。

“二叔,你有时间看看宋史,就知道还有哪两个皇帝的书法造诣比你高了。”

“宋史?”

李世民喃喃念道。

“好,有时间朕一定仔细看看,朕倒想知道这两人是谁!”

“嗯,那二叔继续写吧,下联是江山似锦祥云遍地福长临。”

“好。”

李世民应了一声,继续挥毫泼墨。

写完后又写了一副横批,福寿双全。

李世民和李承乾看着这副对联,心中也渐渐体会到了这句子中的妙意。

难怪此物名为对联,对仗确实工整。

颇为有趣的一种新文格式。

李长安又让李世民写了一幅还有几个大大的福字。

也算省了不少钱。

把东西收起来,正准备去贴春联。

还没出房门,就被李世民给叫住了,李长安拿着对联一脸疑惑。

“二叔还有别的事吗?”

李世民闻言想了想,才一脸郑重的说。

“贤侄,方才吐谷浑犯边你应该知道了吧。”

李长安闻言点点头。

“嗯,小侄听承乾说了,不过这件事的结果二叔应该清楚啊,二叔不是看过唐史了吗?”

唐书中应该有记载此次战役的结果和全部过程,所以也不用李长安多说。

李世民微微点头。

“嗯,朕确实看到了,不过朕有件事想要麻烦贤侄一下。”

听到李世民这话,李长安不免有些疑惑。

“二叔有事尽管说。”

李世民闻言沉默了一会儿,便开口道。

“此次战役,贤侄提供的卡车只能运送士兵抵达陇右道,再往西就困难了,所以还是要行军骑马。”

“冬季严寒,不利于我们出兵,但朕料想吐谷浑也是这个想法,所以朕准备过几日就对吐谷浑用兵,打他一个出其不意,而且要一战功成。”

“所以朕准备采用闪击战的战法,快速出击,直达吐谷浑王庭,而这里面就需要充足的军粮物资。”

说到这里,李长安瞬间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军粮嘛,后世倒是有,压缩饼干之类的物资一大堆。

方便携带,体积又小,重量还很轻,最关键的是饱腹感很强。

可以说是行军必备。

既然都配备了军粮了,那给士兵配上防弹衣和防弹头盔肯定也是要的。

毕竟那都是大唐的军队,能减少伤亡就尽量减少伤亡。

有了防弹衣,便可以抵御弓弩的射击,而防弹头盔可以保护好头部。

只不过这一套装备下来一个士兵估计最少也得一千块钱。

所以这次出征的人数不能太多,否则李世民这样一仗打下来可老费钱了。

念及此,李长安便道。

“后世倒是有一些方便携带的军粮可以给大唐的士兵使用,除此之外,小侄还建议士兵穿戴防弹背心和防弹头盔,有了这两样东西,那刀枪弓弩可以说毫无作用。”

“如此二叔的闪击吐谷浑计划,胜算也高很多。”

“就是这些东西需要耗费一些银钱,所以此次二叔派出的兵马不能太多,否则这一仗下来耗资甚巨啊!”

听到李长安的话,李世民微微点头。

“贤侄说的是,看史书上记载朕此次出兵十万,其实真正有一战之力的也就三五万,大多数士兵都是在运输物资。”

“现在有了贤侄提供的军粮,那这些运输物资的士兵倒是可以减去。”

“为了闪击吐谷浑,兵马不宜过多,要做到精准打击。”

“所以朕准备让李靖和侯君集率领一万骑兵出击吐谷浑。”

“哦,对了,可能还需要贤侄提供一些东西,就是上次贤侄给兕子他们看月亮用的那个望远镜,有了望远镜再加上短波对讲机。”

“朕相信此战必胜!”

李世民很有信心。

李长安闻言粗略的算了一下,一万骑兵需要的物资大概就是一千万。

这个数额似乎还可以接受。

至于望远镜嘛,上次的那个可不是用来打仗的。

还得给李世民买几个军用望远镜。

“嗯,二叔,那小侄这些日子就把军队物资的事情办妥。”

“那就劳烦贤侄了。”

“二叔客气了。”

从书房拿着对联出来后,李长安便带着几位公主开始贴对联和福字。

小公主给李长安撕着双面胶,撕下来后就递给李长安。

一大一小配合默契。

没多久,别墅内就贴好了。

李母看着这春联上面的字,也是忍不住赞叹。

“没想到他二叔的书法这么好,写的字可真好看!”

长孙皇后闻言微微一笑。

书法一道,李世民的造诣还是很高的。

忙完这些的李长安回到卧室,打开手机,在网上开始下单军需物资。

防弹衣,防弹头盔,望远镜,军用口粮,下单的时候,李长安又看到了军用水壶。

于是又多加了一个。

买完后,发现一共花了一千五百多万。

算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了。

还好他有超市的钱支撑,所以这一千五百多万对他来说并不多。

崔亮那小子最近也因为李长安直接躺平了。

古董店基本就是个幌子。

要不是为了李长安,估计他就关店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李父才带着李渊回来。

两人又是满载而归。

看的李长安也是一阵无语。

不知道这桶里面有几条是他们自己钓上来的。

俩人也是个好面子的主儿。

今晚是大年夜,桌子上的菜很丰盛,鸡鸭鱼肉样样都有。

当然还有一些是李长安从饭店买回来的。

主要是人太多,李母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所以就象征性的做了几个菜,剩下的都是李长安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