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出发安州(1/1)

出发安州之前,李瑜专程见了一趟武则天。

安州是武则天娘家武氏的势力范围。

现任安州知县,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

静心殿。

这对年纪相仿的‘母子’,隔榻对坐,气氛十分祥和。

只有当局的李瑜和武则天清楚,这是不见硝烟的博弈。

“寡人此去安州,特来向太后辞行,不知太后有什么叮嘱寡人的?”

“哀家祝君上一举平乱,旗开得胜。”武则天不动声色地撩拨着檀香。

“安州知县武承嗣,是太后外侄。对于此人,寡人需要特别关照么?”

‘关照’二字,别有弦外之音。

武则天淡然一笑,笑靥如花。

比起阴丽华,更媚上三分。

李瑜略微失神,瞬息之间调整好了心态。

美色,比起权力,还差点意思。

“若武承嗣在这次民变之祸上,有违反国法之事,君上按国法论处就是。何须问哀家?”

李瑜听罢,不置可否地笑了一笑。

“既如此,寡人这就去了。寡人不在都城这段时间,就有劳太后监国。”

才出得殿门。

李瑜就听见梅瓶摔碎的声音。

他想象得了,武则天此时此刻,正在气急败坏之中。

回想已知的历史。

一代女皇武则天,上位的经历,比所有宫斗剧都步步惊心。

从入宫到身登大宝,武则天花了半个世纪经营。

她是一步一步,扶持亲信、排除异己,最终才成长成参天大树的。

但凡李治对她少一分偏爱、多一分猜忌,武则天都不会成功。

归根结底,武则天能篡夺皇权,建立武周,离不开李治的无条件支持。

就连贬谪长孙无忌,李治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那个盛世大唐。

武则天借势二十多年,大势已成。

待李治反省过来之时,也是行将就木,无力回天。

只要不给武则天土壤,谅她有经天纬地的本事,失去依附,也只是武媚娘而已。

如今的武家,在唐国,只是中等家族,放到整个汉朝,屁都不是。

她入宫不过五载,能够登上太后之位,也是因为先君李渊博的溺爱。

这五年时间,任她千般经营,深居后宫,根基尚浅。

若自己没穿越过来,还是那唯唯诺诺的李瑜。

或许,会被武则天架空,让她勾结朝臣慢慢做大。

但,我李瑜来了,我就要征服,就要以绝后患。

你武则天要结交的党羽,我提前剪除;

你武则天要扶持的外戚,我一举杀光。

没了这些人支持,一介女流,久居深宫,能翻得起什么浪花?

想到这,李瑜回望静心殿的眼神,肆无忌惮。

李治能够父死子继,我李瑜难道不可以?

在这战国,可没那么多礼法约束。

此时此刻,李瑜对武则天的忌惮之情,瞬间消失殆尽。

再没了第一次见到对方时的震撼。

在他心底,身份开始转换,看武则天,再不是看政敌的眼光。

而是站在男人的角度,欣赏妩媚的女人。

这女人:极品、绝品。

之所以将监国重任,交给武则天,李瑜是经过深度考量的。

首先,武则天的政务能力绝对不俗,处理国务,不说得心应手,也是游刃有余;

其次,武则天和几大权臣之间,现在处于权力倾轧的拉扯阶段,没有哪一方站到上风,用武则天制衡权臣,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最后一点,李瑜心中隐隐在期待武则天,在监国期间搞出点破事,最好有谋反之嫌。

如今的李瑜,有陌刀队,有八百李字营,

见过李世民之后,他心里更有底,现在的二弟,是绝对忠于自己。

只要有人有兵,这朝堂乱不了。

唯一有变数的是吴三桂,那厮手里的四万北部边军,可不是一股小势力。

不过在没有兵符的情况之下,戍边军队也不敢贸然开回都城。

何况对于吴三桂,李瑜还做了其他安排。

就在前几日,他给兵部主事吴三桂的吴宅,赐了几个宫女和太监。

美其名曰,上将军劳苦功高,赐奴婢予嘉奖。

宣武门外。

李道宗为首的陌刀队,整队完毕。

三十人,黑衣黑甲,手握黑色透亮的陌刀,整齐划一。

人数虽少,站在那不发一声,却透露出森森的肃杀之气。

边上是户部征召的民夫,拉着二百牛车,牛车上装满了粮食,整装待发。

留在都城的满朝文武,站在城门相送。

李瑜一改国君出行当乘辇乘车的方式。

大唐李家的子孙,功名但从马上取。

这身体的原主,本就锻炼出了一块好身胚,也是弓马娴熟、能骑善射。

只不过性格在贾南风的压制之下,变得怯懦如鼠。

这身体换成了现在的李瑜,可不会浪费。

劲装轻甲,腰悬长剑。

马背上装着三个箭袋和一副三石弓。

午时刚过。

李瑜骑着雄壮的黑马,在魏忠贤几个随侍太监跟随之下。

雄赳赳气昂昂,奔袭到了宣武门前。

看到李瑜英武不凡地出现。

以李道宗为首的陌刀营纷纷行礼,三呼万岁。

诸侯出行,当有人扛纛。

大纛到处,就是诸侯王座。

扛纛之人,须孔武有力、有千夫之勇。

这个人,就是李世民留下的秦琼。

随着李瑜一声令下,秦琼扛着大纛,一马当先地向南而行。

在众臣的祝福声中,李瑜开启了安州之旅。

送别的人群中。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眼中不经意间射出一道精芒,一闪而逝。

这个位高权重的老头,从李瑜继任之初,就开始韬光养晦。

朝堂上是一言不发,像个透明人。

散朝之后,更是和任何人都没有交集来往。

还多次做出姿态,向李瑜告病,想致仕还乡、颐养天年。

对于司马老贼的要求,李瑜是再三拒绝。

且不说司马老贼真的致仕回乡,会率先打破朝堂平衡不说。

真放这厮回去,是放虎归山。

这厮的两个儿子英武干练,却不入朝为官。

在司马家势力范围内的莱州、豫州两地,把家族经营得好生兴旺。

光私兵就豢养了不下两万。

弄得莱州、豫州两地的百姓,只知司马家、不知李家。

这一点让李瑜好生忌惮,并将司马懿列入了必杀的二号人物。

他将司马懿按在唐州都城,也是有做人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