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学子闹事(1/1)

世家们此刻很忧愁。

若是让沈浩成功,就意味着会加速他们世家的衰败。

此刻他们才看明白,沈浩其实早早就做好对付他们世家的准备以及所需之物。

新式印刷机和新式造纸术的出现,以及国有学堂的建设,都是针对他们世家来的。

沈浩这么做,就等于在全大京范围内培养读书人。

如此一来,他们世家那点藏书的优势,将消弭于无形。

按照他们推断,短则五年,快则十年,大京新一批读书人长大后,就是世家衰败的时候。

因此他们绝不能让国有学堂建造起来。

……

皇宫内。

李宏和朱清两人来到书房。

宣德帝让李宏看沈浩的奏折。

李宏很认真阅读。

当他看完后,心中对沈浩为什么这么做的那一点疑惑,全都不见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难怪妹夫要提出建造国有学堂,难怪他说要让天下人都读书。

所谓的读书是启蒙教育,后面就要根据个人天赋来学习不同的学科。

其中沈浩提到过会让工部或者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偶尔担任工学教书先生,也代表着沈浩的学院里面也会培养工匠。

所以,沈浩是要培养全才。

而且科学院现在急需人手的处境,李宏也是知道的。

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全都是在工匠领域达到一定成就的人员才能加入。

而这类人太少了。

无论是铁匠、木匠甚至更多的工匠,都还秉承着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留一手理念。

这导致优秀的工匠实在是太少了。

妹夫已经不是一次叹气说他愿意教学,就希望科学院能来一些可造之材。

即便如此,都很难找到人。

所以,妹夫此举除了打压是世家外,还有这一层意思。

“宏儿,看完将奏折给朱学士。”宣德帝道。

李宏闻言只有一瞬间犹豫,还是将奏折递给朱清。

他本就好奇父皇这么晚叫朱清过来干什么,没想到居然是让朱清看妹夫的奏折。

这里面写的东西,怕是一般人没资格看。

朱清接过奏折,没有第一时间翻开,而是行礼道:“陛下,微臣只是一介书生,岂能翻阅沈圣师的奏折。”

“只有陛下您和太子这般尊贵,才能随意翻阅。”

宣德帝笑道:“朱清,朕说让你看,你就看,难道你不想知道浩儿为什么想让朕重用翰林院。”

朱清立刻摇头道:“陛下,微臣一切听从陛下吩咐,若是陛下需要翰林院出力,微臣必定肝脑涂地。”

“至于其他的,微臣不会去想。”

宣德帝眸子里多出一抹满意。

朱清还是那么懂事。

否则翰林院那么多学子,那么多大儒,为什么偏偏只有朱清一人能入朝听政,这就是原因。

朱清太聪明了,若非他性子过于执拗,绝对能成皇帝的左膀右臂。

“好,既然你听朕的,那朕现在让你看,不看就是抗旨。”宣德帝淡淡道。

朱清没办法了,才无奈开口:“臣,遵旨。”

旋即朱清认真翻阅沈浩的奏折。

只是刚打开,朱清就被沈浩的字所吸引。而很快,他又被沈浩所写的内容吸引。

这!

这!

朱清越看越是心惊,瞳孔都忍不住放大。

这里面让他震惊的不仅仅是沈浩提及重用翰林院的原因,甚至还有遏制翰林院学子生事的方法。

但最重要是奏折里居然写出要开办如此多的学科学堂。

简直就是将诸子百家归类在一起教学,说是海纳百川也不为过。

宣德帝等朱清看完,才问:“朱爱卿,你觉得朕能否重用翰林院。”

朱清深吸口气:“臣无圣师之度量,还请陛下定夺。”

“呵呵,朕很好奇,沈浩说读书不一定做官,这已经和你们翰林院理念背道而驰,你为何还愿意称沈浩为圣师?”宣德帝淡漠问。

朱清身躯一震,他听陛下这么一说,就知道今天有些问题是逃不过了。

于是朱清深吸口气,认真道:“陛下,臣虽年迈,但对圣师的所作所为都看在眼里。”

“虽说臣当初觉得圣师离经叛道。可……这不到一年时间,圣师守卫边关,改善百姓生活,打压权贵子弟,为寒门学子争取利益。”

“就连一直被,被看不起的工匠,都能才有所用,这些都是微臣亲眼看到。”

“当初圣师说过,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便已经让臣明白空口白话是不能造福百姓。”

“圣师心学,知行合一,包罗万象,臣深感佩服。”

“如果,臣是说如果,陛下和圣师需要臣为天下百姓出力,臣自当竭尽全力。”

“哪怕无高官俸禄,哪怕要远走他乡,臣也在所不惜。”

说完,朱清对宣德帝深深行了一礼。

宣德帝闻言笑骂道:“你个老匹夫,朕当初让你改,怎么就不改!”

朱清当即回道:“臣那是一时糊涂。”

宣德帝微微颔首:“嗯,你站一边去。”

“是。”

朱清不敢再多言,心中松了口气,总算没有说错话。

然后宣德帝问李宏:“太子,你觉得是否该重用翰林院。”

李宏没任何犹豫道:“翰林院本就吃着朝廷俸禄,是朝廷的大儒,理应为朝廷效力。”

“这么说,你觉得该重用翰林院?”宣德帝淡淡道。

李宏回答:“父皇,儿臣只是觉得,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应该如此。”

宣德帝瞪了李宏一眼道:“你们都下去吧。”

“儿臣告退。”

“微臣告退。”

等到两人离去,宣德帝手指轻敲桌案,旋即嘴角挂上笑容。

翌日。

宣德帝还没上朝,海公公便急忙传来消息。

“陛下,不好了,京师学子们闹事了。”海公公声音里带着急切。

“现在外面都在说沈公爵破坏礼法,弃士农工商于不顾。更蛊惑天下人只读书,到那时,必将士不士,农不农,会天下大乱。”

宣德帝不慌不忙起身,打了个哈欠问:“翰林院呢,有人闹事么?”

海公公道:“根据隐卫汇报,翰林院今日闭门不出,所有学子都在翰林苑内苦读。”

“嗯。”宣德帝起身,一旁立刻有宫女上前为其穿衣。

然后又听宣德帝道:“翰林院没闹事就不用管,沈浩那臭小子自己惹这么大麻烦,真以为拍朕的马屁,朕就要给他善后?”

“去告诉他,这些学子他平不了,朕就不会准许他开办师范学院。”

“还有,通知群臣,今日早朝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