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破茧(1/1)

母亲为了治好诺雨彤的病,四处打听,托人找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老中医细细问诊后,开了一副中药。

此后的一个半月,苦涩的药味弥漫在生活的每一处。

诺雨彤每次皱着眉头咽下那碗黑乎乎的药汤,都觉得是在和病痛做一场艰难的抗争。

偶然间,母亲听闻旅游能舒缓情绪,于是辞去原本忙碌的工作,找了一份更灵活的差事,只为能在周末带着诺雨彤出门散心。

又是一个周末,母女俩来到了一处山水相依的景点。

诺雨彤望着眼前的青山绿水,眼神依旧呆滞。

她下意识地紧紧拉住母亲的手,仿佛那是她在这陌生世界里唯一的依靠。

一路上,她像个懵懂的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细细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山间的微风轻轻拂过,撩动她的发丝,树叶沙沙作响,鸟儿欢快鸣叫,这些平日里看似平常的景象,此刻在她眼中却无比新奇。

路过一片花海时,五彩斑斓的花朵肆意绽放,散发着阵阵甜香。诺雨彤缓缓蹲下,轻轻触碰那些柔软的花瓣,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母亲在一旁看着,眼眶微微湿润,她知道,女儿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慢慢走出阴霾。

引∽

随着时间的推移,诺雨彤和母亲的周末旅行成了生活里的固定节目。她们走过古老的小镇,青石板路在脚下蜿蜒,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她们攀登过巍峨的高山,在山顶俯瞰云海翻涌,感受着自然的磅礴与自己的渺小。每一次的出行,都像是为诺雨彤的内心世界打开一扇新的窗。

在一次海边的旅行中,诺雨彤望着无垠的大海,海浪一波接一波地涌上沙滩,又缓缓退去。

她忽然松开母亲的手,朝着海边跑去,任由海水浸湿自己的脚踝。

母亲在后面紧张地追赶,却看见诺雨彤站在浅滩处,迎着海风张开双臂,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畅快。

那一刻,母亲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她知道,女儿不再是那个眼神呆滞、紧紧依赖自己的孩子了。

回到家乡后,诺雨彤主动提出想要学习一门新的手艺。母亲全力支持,帮她联系了当地的手工艺品工作室。

在工作室里,诺雨彤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探讨、创作。

她专注于手中的作品,从最初的生疏到渐渐熟练,每一件成品都凝聚着她的心血与成长。

随着手艺愈发精湛,诺雨彤的作品开始在一些小型展览中展出,还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与赞赏。

她的笑容越来越多,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而母亲看着女儿的蜕变,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曾经那段艰难的日子,都化作了此刻幸福的基石,见证着她们一路的坚守与重生。

………………………………

在那片宁静的山水之间,诺雨彤曾经以为自己找到了治愈心灵的港湾,每一次与母亲的周末旅行,都像是在黑暗中点亮的一盏明灯,引领她慢慢走出那片阴霾。

然而,生活就像一场难以捉摸的暴风雨,总在你以为即将雨过天晴的时候,再次掀起惊涛骇浪。

父亲是一家小公司的高管,平日里西装革履,在工作场合雷厉风行,却在家庭中与诺雨彤母女渐行渐远。

当母亲为了诺雨彤辞去忙碌的工作,找了那份灵活但收入微薄的差事时,父亲的不满就像悄然滋生的藤蔓,在家庭的每一个角落蔓延。

“整天带着她到处跑,这病就能好了?钱不赚了,家也不管了,就知道搞这些没用的。”

父亲总是在晚归后,满脸不耐烦地将公文包重重地扔在沙发上,冷嘲热讽地说道。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客厅里格外刺耳,像一把把尖锐的刀,直直地刺向诺雨彤和母亲的心。

母亲总是试图解释,轻声说道:“旅行对雨彤的状态有帮助,她的情绪比以前好多了。”

但父亲根本听不进去,他双手抱在胸前,嘴角挂着一抹嘲讽的笑:

“好?我看她还是老样子,说不定就是在装模作样,你们母女俩就是在瞎折腾。”

这些话像冰冷的枷锁,将诺雨彤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一点点熄灭。

她每次听到父亲的冷言冷语,都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满心的委屈却无处诉说。

那种不被理解的心情,如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她的胸口,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除了父亲的不理解,亲戚们的态度也让诺雨彤感到无比心寒。

一次家庭聚会,本应是温馨和睦的场景,却成了诺雨彤的噩梦。

“雨彤啊,听说你天天出去旅游,也不找个正经工作,这怎么行呢?”

一个亲戚假笑着说道,眼神里却没有一丝关心,只有满满的审视。

诺雨彤尴尬地低下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时,另一个亲戚也跟着附和:

“就是,年轻女孩子还是要有点上进心,不能总想着玩。”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表面上是在关心诺雨彤,实际上却句句扎心。

更让诺雨彤难以接受的是,这些亲戚在背后还对她和母亲说三道四。她曾无意间听到他们的议论:

“这孩子肯定是被惯坏了,装病逃避现实。她妈也是糊涂,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做,陪着她胡闹。”

这些话像毒针一样,狠狠地刺进诺雨彤的心里,她怎么也想不明白,曾经那些看似亲切的亲戚,怎么会在背后如此诋毁她们。

邻居们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诺雨彤还健康活泼的时候,邻居们总是夸赞她乖巧懂事,可如今,一切都变了。

“听说诺雨彤又没出去找工作,天天在家闲着呢。”

“是啊,也不知道这孩子怎么想的,大好的青春就这么浪费了。”

这些闲言碎语不时地传进诺雨彤的耳朵里,让她每次出门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遇到那些曾经熟悉的邻居,听到他们的冷嘲热讽。

在这些压力的笼罩下,诺雨彤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又开始动摇。

她常常一个人坐在房间里,望着窗外发呆,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努力想要康复,想要过上正常的生活,却总是被身边的人误解。

母亲看着诺雨彤日渐消沉的模样,心疼不已。她知道,不能再让女儿这样被外界的压力压垮。

一天晚上,母亲轻轻地坐在诺雨彤的床边,温柔地握住她的手。

“雨彤,别管他们怎么说,你只要记住,你在妈妈心里永远是最棒的。你为了康复付出的努力,妈妈都看在眼里。

那些不理解我们的人,他们没有经历过我们的痛苦,所以不懂。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话就放弃自己,好吗?”母亲的声音轻柔却坚定,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诺雨彤黑暗的世界。

诺雨彤抬起满是泪水的脸,看着母亲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力量。

她用力地点点头,暗暗发誓,一定要坚强起来,不再被外界的压力打倒。

从那以后,诺雨彤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手工艺品创作中。她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委屈和对未来的期待都融入到作品里。

每一次拿起工具,每一次精心雕琢,都是她与外界压力的一次抗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诺雨彤的作品越来越出色,不仅在当地的手工艺品展览中获得了奖项,还吸引了一些商家的关注。

她开始接到订单,靠着自己的手艺,实现了经济独立。

然而,一心扑在赚钱上的诺雨彤,生活却陷入了新的困境。

她一门心思只想多接订单,多赚些钱改善家庭状况,提升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却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平衡。

每天从早到晚,她都在工作室忙碌,几乎没有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长期的劳累让她身心俱疲,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诺雨彤开始频繁犯错。

有时为了赶工,她会忽略作品的细节,原本精美的手工艺品变得粗糙不堪,客户纷纷要求退款。

她却像着了魔一样,不断尝试弥补,却总是画蛇添足,让情况变得更糟。

她的行为也开始变得有些神经质,常常在深夜突然想起什么,就立刻爬起来工作,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身体和周围人的感受。

在感情方面,家人开始为诺雨彤安排相亲,希望她能找到一个依靠,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

然而,每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

诺雨彤在相亲时,不是心不在焉,就是急于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赚钱能力,完全忽略了与对方的情感交流。她的奇怪表现让相亲对象们望而却步,纷纷找借口离开。

一次又一次的相亲失败,让诺雨彤感到无比沮丧。但渐渐地,她也开始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虽然偶尔会感到孤独,但她也享受着这份自由自在,没有了外界对感情生活的指指点点,也没有了恋爱中的烦恼和束缚。

诺雨彤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她意识到,赚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她决定放慢脚步,调整自己的状态。

她减少了工作时间,重新拾起那些被自己遗忘的爱好,如阅读、绘画和旅行。

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心态逐渐变得平和,曾经的神经质和奇怪行为也慢慢消失。

诺雨彤明白,生活是一场漫长的旅程,重要的不是走得多快,而是沿途的风景和内心的感受。

她不再被外界的期待和压力所左右,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地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那年,她二十三岁了。休学了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