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通往皇宫的路上(2/1)

林焱快步行走在通往皇宫的路上,胸前的箭伤隐隐作痛,但北疆危机迫在眉睫,容不得他有丝毫耽搁。路上行人纷纷侧目,不少人认出了这位权倾朝野的重臣,却不知他此刻心中所思所虑。

皇宫禁军见是林焱,立刻放行。萧瑾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听闻林焱求见,脸上闪过一丝诧异:"爱卿伤势未愈,何以急切求见?"

"陛下,北疆有急报。"林焱递上密信,简要说明:"袁世已返回北疆,集结大军,准备全面进攻。更令人忧虑的是,他已掌握谢铸所研制的'震天雷',正在进行最后测试。"

萧瑾接过密信,仔细阅读,神色愈发凝重:"一旦'震天雷'大规模投入战场,我军将遭受重创。"他抬头看向林焱,"爱卿可有对策?"

"臣已令谢先生与袁大匠加紧研制防御设施,同时整顿火器营,做好应战准备。"林焱直视萧瑾,"但北疆形势复杂,单靠武力未必能速战速决。臣以为,当以商破军。"

"以商破军?"萧瑾目光一凝,"爱卿请详言。"

林焱展开一幅舆图,指向北疆与西域交界处:"袁世要发动大规模进攻,需要大量物资支持,尤其是铸造火器所需的铜料和硝石。这些物资主要来自西域诸国,通过丝路运往北疆。"

他手指下移,点在几个关键节点上:"如果我们能控制这些商道要塞,切断袁世的物资供应,即便他有'震天雷'技术,也难以大规模生产。"

萧瑾恍然大悟:"爱卿是说,利用商队控制西域商路?"

"正是。"林焱微微点头,"臣家商队在西域经营多年,与当地商贾关系甚密。如今西域诸国多与袁世结盟,表面上不便明目张胆支持我朝,但暗中交易仍有可能。"

"可西域诸国既已与袁世结盟,岂会轻易背弃?"萧瑾提出疑问。

林焱露出一丝笑意:"陛下可知新铜法?"

萧瑾微微皱眉:"新铜法?"

"臣最近研究发现,使用特殊工艺冶炼铜矿,可提高产量三成,且质量更佳。"林焱解释道,"此法若用于民间器物,可大幅降低铜器价格;若用于铸币,一两原料可多铸三成钱币,极大缓解朝廷钱荒。"

萧瑾眼前一亮:"这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法子。爱卿是想用这新法吸引西域商人?"

"正是此意。"林焱肯定道,"商人逐利,利之所在,其身必往。新铜法可以让西域商人获取更多利润,自然会选择与我朝交易。一旦掌控商路,不仅可切断袁世物资供应,还能获取西域情报,为我所用。"

萧瑾缓缓点头:"妙计。不过,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这样的商业网络,谈何容易?"

"臣已有准备。"林焱胸有成竹,"林家商队早已在西域布局,如今只需陛下一道特许令,允许林家商队代表朝廷与西域诸国进行特殊贸易,臣便可立即行动。"

萧瑾思索片刻,拍案决定:"准奏。朕即刻下令,特许林家商队代表朝廷与西域诸国进行贸易,所需银两由内库拨付。"

"臣遵旨。"林焱躬身领命,随即补充,"为确保万无一失,臣还需调动东厂一部分人手,暗中护卫商队安全,并收集情报。"

萧瑾挥手应允:"一应所需,朕全力支持。爱卿只管放手去做,定不可让袁世得逞。"

林焱告退后,立即召集林家商队管事刘全与东厂心腹陈巧,部署行动。刘全是林焱多年亲信,精通西域贸易,为人精明能干;陈巧则是东厂得力密探,擅长情报收集与隐秘行动。

"刘管事,你即刻前往西域,以新铜法为饵,吸引当地商贾。"林焱详细说明,"重点控制这几个商道要塞,切断袁世物资来源。同时,收集袁世军事部署信息,尤其是'震天雷'的生产情况。"

刘全恭敬应命:"大人放心,属下定不负所托。"

林焱又转向陈巧:"你带领精锐密探,暗中护卫商队,并在关键节点设立情报站,确保消息畅通。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报。"

陈巧领命而去,立即挑选精锐,准备启程。

林焱返回府中,刚要休息,谢铸已派人送来消息——新型防御设施有了重大突破,请林焱前往火器研制中心一观。

顾不上休息,林焱立即前往火器研制中心。一路上,他思索着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北疆危机,心中已有几分计较。

火器研制中心内,谢铸与袁大匠正在一处特制靶场边,研究一种奇特装置。见林焱到来,两人连忙迎上。

"林大人,您来得正好。"谢铸面带兴奋,"我们刚刚完成'避雷盾'的初步测试,效果令人振奋。"

林焱好奇地看向场地中央那个青铜做的半圆形装置:"这就是'避雷盾'?如何使用?"

袁大匠解释道:"此盾由特殊合金铸造,内部构造精密,可吸收爆炸冲击力,大幅减轻'震天雷'的杀伤效果。"

谢铸补充:"更重要的是,盾上有特殊机关,可将敌方投来的炮弹弹回。简言之,这是一种可以反弹敌方炮火的防御武器。"

林焱眼前一亮:"可有实际效果?"

谢铸引领林焱走近一个测试区:"请大人观看。"

随着谢铸一声令下,远处一名工匠点燃了一枚小型炮弹,朝"避雷盾"方向发射。炮弹呼啸而至,眼看就要撞上盾牌,突然间,盾面微微震动,炮弹竟被弹了回去,在原处爆炸,威力惊人。

"妙哉!"林焱惊叹,"此物若能大量生产,配备前线部队,必可大幅减轻'震天雷'的威胁。"

谢铸却有些遗憾:"只是目前还有两个问题:一是材料稀缺,短期内难以大量生产;二是操作复杂,需要熟练工匠掌控,普通士兵难以驾驭。"

林焱沉思片刻:"材料问题,可通过西域商路解决。我已安排林家商队前往西域,专门采购珍稀矿料。至于操作问题,可从火器营中挑选聪慧士兵,集中培训。"

谢铸赞同地点头:"如此甚好。老朽会编写详细操作手册,简化流程,方便训练。"

林焱又向袁大匠询问:"'神威炮'生产进展如何?"

"已有五十门投入使用,另有百门正在制造中。"袁大匠汇报,"按现在的速度,一个月内可再产两百门。"

"太慢了。"林焱摇头,"袁世随时可能发动进攻,我们需要更快的速度。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生产?"

袁大匠为难道:"限制因素是熟练工匠不足。'神威炮'构造精密,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才能确保质量。"

林焱思索片刻,目光转向谢铸:"谢先生,可有简化工艺的办法?牺牲一些精度,换取更高的产量。"

谢铸沉吟片刻:"倒有一法。可将'神威炮'一分为二,分别制造炮身和炮架,由不同工匠负责,再集中组装。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但会牺牲一些精度。"

"就这么办。"林焱果断决定,"当务之急是确保数量,有了数量优势,可以弥补精度不足。另外,我会从民间征调更多工匠,协助生产。"

定下方案,林焱又询问了其他火器生产情况,确认都在有序进行后,才离开火器研制中心,返回府邸。

当晚,林焱召集了几位心腹,详细部署接下来的计划。他在书房中展开大永昌舆图,指着北疆边境:"袁世主力集中在这几处要塞,意图明显,准备从这里突破我军防线。"

范林沉声道:"如此看来,敌军目标是直扑京城?"

"不错。"林焱点头,"袁世此次倾巢而出,显然是想速战速决。他知道时间拖得越久,对我方越有利。"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李通问道。

林焱指向几个关键位置:"防守为主,以逸待劳。火器营主力布防在这几个要点,构筑坚固工事;后续补给线保持畅通,确保不断有新式火器运抵前线。同时,派轻骑兵袭扰敌军侧翼,消耗其粮草。"

"商路切断后,敌军补给会受影响,战力大减。"林焱继续分析,"到那时,我们再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几人仔细研究地图,提出建议和疑问,林焱一一解答。最终,一个完整的应对方案逐渐成形。

正当讨论进入尾声,一名家丁匆匆进来,递上一封加急密信:"大人,刘管事从西域发来急报!"

林焱接过信函,迅速拆开阅读,脸色渐渐凝重。

"出了什么事?"范林察觉异常,急切问道。

林焱放下信函,目光锐利:"袁世果然不简单。他已察觉我们的意图,在西域各大商道设立关卡,严查所有商队。林家商队行动受阻,短期内难以发挥作用。"

"那我们的计划..."

"需要调整。"林焱沉思片刻,"既然明路不通,就走暗道。"他转向一旁的陈巧,"立即派出最精锐的密探,化装成普通商旅,小规模多批次潜入西域,寻找突破口。"

陈巧立刻领命而去。林焱又命人取来一封密信,快速写下几行字,交给家丁:"火速送往火器研制中心,交给谢先生。告诉他,计划有变,需要他加快'避雷盾'的改良,三日内见效。"

家丁领命而去,林焱转向其他人:"形势有变,我们需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继续推进商路计划,另一方面加强军事部署,准备迎接可能的全面进攻。"

几人迅速分头行动,安排各项任务。林焱独自留在书房,思索对策。此时,肩伤隐隐作痛,提醒他尚未痊愈的身体状况。但危机当前,他顾不得休息,继续研究地图,寻找可能的突破点。

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正在研究军报的林焱。门外是谢铸的学徒,神色匆忙:"林大人,先生请您立刻前往火器研制中心,有要事相商!"

林焱披衣而起,星夜赶往火器研制中心。一路上,心中不断猜测谢铸深夜召见的原因,莫非是"避雷盾"有了新突破?

火器研制中心灯火通明,谢铸和袁大匠正在一间特殊工坊内忙碌。见林焱到来,谢铸立即迎上:"林大人,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情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何事如此紧急?"林焱问道。

谢铸取出一张图纸:"这是我今日整理文件时发现的,是袁世押送我离开铸炮坊时,我偷偷藏在衣物中带出的。"

林焱接过图纸,仔细查看,脸色渐变:"这是..."

"没错,这是袁世派人潜入我朝的路线图和联络点。"谢铸解释道,"袁世不只是在边境集结兵力,还在我朝内部安插了大量暗桩,准备里应外合。"

林焱的目光在图纸上快速移动,心中警铃大作:"难怪袁世如此有恃无恐,原来早已在我朝埋下暗子。"他指着图上几个标记,"这些都是关键节点,一旦启动,将严重威胁京城安全。"

"更令人担忧的是,"谢铸补充,"根据图上时间推算,袁世可能已经开始行动,最快三日内就会有大动作。"

林焱当机立断:"立即通知东厂,全面清查这些联络点;同时增派人手,保护火器研制中心和皇宫安全;再派快马前往边境,警告前线将领提高警惕,防范内部突袭。"

随即,他又问道:"'避雷盾'可有进展?如今看来,战事恐怕会提前爆发。"

谢铸面露难色:"工艺已经简化,但材料仍是难题。按原计划需要西域特殊矿料,如今商路受阻,难以获取。"

"可有替代方案?"林焱急切问道。

袁大匠插话:"老朽倒有一法。江南锡矿可作替代,虽然效果略逊,但胜在取材容易,可迅速投产。"

"就这么办。"林焱立即决定,"立刻派人前往江南,调集锡矿。同时,调整设计,适配新材料。我会说服陛下,拨出内库金银,全力支持生产。"

谢铸点头:"如此甚好。老朽这就着手改良设计。"

"还有,"林焱想到一点,"既然袁世已在我朝埋下暗子,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他看向谢铸,"谢先生在铸炮坊可有亲信?"

谢铸思索片刻:"有几名学徒,一直暗中支持我。"

"可以托他们传递假情报,混淆袁世判断。"林焱解释,"让他们散播消息,称我朝已研制出能克制'震天雷'的新武器,即将大规模装备前线部队。"

谢铸眼前一亮:"此计甚妙!可以动摇敌军士气,迟滞其进攻步伐。"

"就这么办。"林焱做出决定,"你立即安排可靠人手,秘密传递这一假情报。"

谢铸应命而去,袁大匠也返回工坊,组织工匠改良设计。林焱独自站在工坊外,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心中思绪万千。

北疆战云密布,朝内暗桩潜伏,局势比想象中更为复杂。但危机中往往蕴含转机,只要能打赢这场硬仗,大永昌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次日清晨,林焱早早来到皇宫,将最新情况汇报给萧瑾。萧瑾听闻朝内有袁世暗桩,龙颜大怒,立即下令严查,并增加禁军巡逻,加强宫城防卫。

"陛下,"林焱正色道,"面对当前局势,臣有一策,可一举扭转乾坤。"

"爱卿但说无妨。"萧瑾示意他继续。

林焱展开一幅舆图:"自古兵法,攻其不备。袁世以为我朝内有暗桩,外有大军,已是十拿九稳,必然轻敌。臣建议,佯装内部出现混乱,引诱袁世轻进,一旦其主力深入,我军前后夹击,当可一举击溃。"

萧瑾思索片刻,颔首赞同:"此计可行。但如何让袁世相信我朝内部真的出现混乱?"

"可从三处着手。"林焱分析道,"一是散布谣言,称朝中重臣不和,导致军令不畅;二是故意泄露部分军事部署,让袁世误以为我军准备不足;三是派人假扮东厂密探与袁世暗桩接触,透露虚假情报。"

萧瑾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爱卿心思缜密。朕准你全权负责此事,所需人手物力,尽管调用。"

"臣遵旨。"林焱躬身领命,随即又道,"另外,火器研制有了新进展,但需要大量金银支持生产。恳请陛下拨付内库金银,以解燃眉之急。"

萧瑾毫不犹豫地应允:"准奏。朕即刻下令,拨出内库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两,全力支持火器生产。"

得到皇帝支持,林焱立即展开行动。他先召集东厂精锐,部署查找袁世暗桩的行动;同时安排人手,散布虚假情报,制造朝中混乱假象。

为增强可信度,林焱特意安排几名心腹大臣在朝堂上公开争执,甚至惊动御史台,使朝野上下都以为朝中出现分歧。这一消息很快传到边境,袁世的探子自然将其报告上去。

与此同时,林焱让谢铸加紧改良"避雷盾"和"神威炮",适应新材料;又命袁大匠扩大生产规模,确保新武器能及时装备前线部队。在内库金银支持下,生产进度大幅提升,一批批新式火器源源不断运往边境。

刘全虽在西域行动受阻,但仍通过各种渠道,向当地商人展示新铜法,成功吸引了一批商贾暗中与大永昌交易。虽然规模不大,但也为朝廷获取了一定的特殊材料和情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巧派出的密探也有斩获,在西域发现了几处袁世的秘密粮仓和军械库。林焱立即派人秘密纵火,一夜之间,袁世损失了大量战略物资,补给线受到严重打击。

这一系列行动,让袁世误以为大永昌内部确实混乱,防御薄弱,大喜之下,提前发动了全面进攻。北疆边境,硝烟四起,震天雷的巨响不断传来,战况激烈。

林焱得知消息,立即前往皇宫汇报。萧瑾正在御书房等待,见林焱进来,神色凝重:"袁世已经发动进攻,情况如何?"

"正如臣所料,袁世轻敌冒进。"林焱展示最新战报,"我军按计划佯装不敌,诱敌深入。前线将领已按兵不动,等待袁世主力完全进入伏击圈。"

萧瑾微微点头:"那朝内的暗桩如何?"

"已查出三十余处,大部分被捕获,少数正在监视中,等待其主动联络同伙,一网打尽。"林焱回答,"谢先生也传来好消息,改良版'避雷盾'已制造完成,首批五百面正在运往前线。"

"如此甚好。"萧瑾略显轻松,"战局发展如何?"

林焱细述战况:"袁世大军分三路进攻,企图一举突破我军防线。前线将领按计划诱敌深入,已让出部分要塞。袁世见状更加得意,亲自督战,率主力长驱直入。"

"他可曾使用'震天雷'?"萧瑾关切问道。

"已使用,但数量不多,看来是材料不足。"林焱分析,"这正是我们切断商路的成果。若非如此,面对大量'震天雷',我军将十分被动。"

萧瑾松了口气:"那接下来呢?"

"还需再等两日。"林焱解释,"等袁世主力完全进入伏击圈,我军四面合围,首批'避雷盾'也将抵达前线,到时可一举歼灭敌军主力。"

"如此甚好。"萧瑾点头,"爱卿此计,可谓完美。朕已下令,调集禁军一部,准备增援前线,确保万无一失。"

"陛下英明。"林焱恭敬道,又提出一个请求,"臣想亲赴前线,指挥这关键一战。"

萧瑾思索片刻,缓缓点头:"也好。不过爱卿伤势未愈,须多加小心。朕派太医随行,以防不测。"

"臣谢陛下恩典。"林焱躬身告退,立即开始准备前往边境的事宜。

当晚,林焱召集几位心腹,交代后事:"我即将前往边境,京中事务暂由你们负责。尤其要注意监视那些未被捕获的暗桩,一旦有异动,立即处置。"

几人领命,林焱又特别嘱咐陈巧:"谢先生那边要加强保护,他是我朝火器研发的关键。另外,火器生产要继续扩大规模,源源不断运往前线。"

陈巧应诺,林焱又交代了一些细节,才各自散去。次日拂晓,林焱带着一队精锐护卫,悄然离开京城,直奔北疆而去。

路上,林焱不断接收前线战报,了解最新战况。局势发展基本符合预期,袁世率主力已进入预设伏击圈,我军已在四周布下重兵,只待时机成熟,一举发动反击。

五日后,林焱抵达前线大营。前线统帅张将军亲自迎接,报告最新情况:"大人,按您的计划,我军已诱敌深入,并成功隐蔽主力。袁世率领十万大军,现已进至白沙河谷,正是我军伏击的绝佳地点。"

"'避雷盾'可曾送到?"林焱询问关键问题。

"已到位,正在火速分发给各部队。"张将军回答,"士兵们也已熟悉使用方法,首批操作手已完成培训。"

林焱满意地点头:"好,择日不如撞日,就在明日发动总攻!"

他随即展开地图,与张将军仔细研究攻击路线和时机,确保万无一失。双方商定,以"避雷盾"部队为前锋,正面抵挡"震天雷"袭击;同时,火器营从两翼夹击,神威炮重点瞄准敌军火力点;大军主力趁机突袭,切断敌军退路。

一切准备就绪,林焱命令全军休整,等待明日决战。夜深人静,他独自站在营帐外,望着北方的星空,心中思绪万千。这场决战,不仅关系到大永昌的安危,更将决定商道昌隆的未来走向。

北风呼啸,吹动林焱的衣袍。远处,点点篝火如星辰般闪烁,那是袁世大军的营地。明日此时,这片土地将迎来怎样的变局,无人能知。但林焱有信心,凭借精心准备和士兵们的英勇,大永昌必将赢得这场关键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