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天牢深处(1/1)

天牢深处阴暗潮湿,水滴从墙壁上缓缓滑落,发出规律的滴答声。林焱被关在最里侧的牢房中,四周只有几个犯了重罪的囚犯,大多衣衫褴褛,面色灰暗。

两名身着锦衣卫服饰的狱卒站在牢房外,神色冷峻。

"林大人,享受这皇家招待如何?"一名狱卒讥讽道,"别指望有人来救你,城门已经加固,就算萧瑾那废物率军来攻,也是徒劳无功。"

林焱靠着冰冷的墙壁,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南门突然遭袭,虽然他不知道袭击者是谁,但这必然会分散恒王的兵力。当务之急,是想办法脱身,联络京城内的力量,为萧瑾大军打开城门。

"你笑什么?"狱卒见林焱神色镇定,顿时恼怒,"别以为恒王会轻易放过你!明日午时,你就会和那些变法派的同党一起,在午门外人头落地!"

林焱不为所动,闭目养神。狱卒恼怒地啐了一口,离开了牢房。

待狱卒走远,林焱睁开眼睛,仔细观察牢房情况。天牢建造坚固,石壁厚实,牢门用精钢打造,即便他身怀绝技,也难以强行突破。唯一的出路,就是等待外援,或者寻找其他机会。

"喂,新来的。"隔壁牢房传来沙哑的声音,"你就是那个被抓的林焱?"

林焱警觉地看向隔壁,只见一个身形消瘦的老者正盯着他。

"老夫赵明,曾是兵部右侍郎。"老者自我介绍道,"因反对恒王变法,被投入天牢已有半月。"

林焱想起这个名字,赵明是忠于萧瑾的重臣,主张变法,却因过于刚直,得罪了不少保守派大臣。

"赵大人,久仰。"林焱拱手,"恒王篡位后,朝中还有多少大臣站在陛下一边?"

赵明苦笑:"明面上效忠恒王的居多,但暗中支持陛下的也不少。问题是,恒王控制了禁军和京城驻军,又有锦衣卫监视朝臣,那些支持陛下的人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那南门的袭击者是?"

"不清楚。"赵明摇头,"但城中已有传言,西北边关大将军岳成龙率军南下勤王,可能是他的先锋部队。"

林焱眼前一亮。岳成龙是萧瑾的铁杆支持者,军中威望极高。如果他真率军南下,加上萧瑾本部大军,对恒王将是致命打击。

正交谈间,牢门外传来脚步声。林焱立即噤声,装作昏睡状。

"大人,这边请。"是狱卒的声音,"那林焱就关在最里面的牢房。"

"我知道了,你们先退下。"一个低沉的男声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焱透过眼缝观察,只见一名身穿锦衣卫指挥使服饰的中年男子缓步走来,正是何忠,锦衣卫指挥使,也是恒王的心腹。

狱卒退下后,何忠走到林焱牢房前,静静地看着他。

"何指挥使大驾光临,有何贵干?"林焱睁开眼睛,直视何忠。

何忠嘴角浮现一丝冷笑:"林焱,朝中都说你足智多谋,今日竟落到如此田地,未免让人失望。"

"指挥使此话何意?"

"我是来给你最后一次机会的。"何忠压低声音,"交出唐山长和其他变法派余孽的下落,恒王可以饶你不死,甚至重用你为相。"

林焱冷笑:"何指挥使是专程来说笑话的吗?我若是那种贪生怕死之徒,当初就不会反抗恒王了。"

"冥顽不灵!"何忠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你以为萧瑾还能回来?告诉你,恒王已经派出密使,联络北方诸侯,即便萧瑾突破重围,也会有源源不断的大军前来支援。京城固若金汤,别说萧瑾,就算天神下凡也攻不破!"

林焱不动声色,何忠的话反而给了他重要信息:恒王对京城的掌控并非铁板一块,否则何必如此紧张?

"既然如此,何指挥使何必来说服我?直接让我去见阎王不就完了。"林焱平静地说。

何忠深深看了林焱一眼:"愚蠢!恒王登基乃天命所归,你等苦苦抵抗,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既然你执迷不悟,那就准备受死吧!"

说完,何忠转身离去,脚步声渐行渐远。

"这何忠似乎有些反常。"待何忠走远,赵明低声道,"他是恒王心腹,为何亲自来劝降你?"

林焱沉思片刻:"或许京城内的局势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何忠此番前来,恐怕是恒王心中不安的表现。"

就在此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似乎是打斗声,随后是士兵的呼喊和奔跑声。

"天牢内怎会有战斗?"赵明惊讶道。

林焱警觉起来:"看来有人趁乱前来救我。"

果然,不多时,几名士兵拖着两个昏迷的狱卒跑来,为首一人正是林焱先前接触过的京营百户张宏。

"林大人,快走!"张宏打开牢门,"时间紧迫,南门战事吸引了大部分禁军,我们趁机混入天牢救你。"

"赵大人也一并带走。"林焱指着隔壁牢房的赵明,"他是忠于陛下的重臣。"

张宏迅速打开赵明的牢门,两人跟随张宏一行,沿着阴暗的通道快速离开。

"京城内情况如何?"路上,林焱急切地问。

"混乱!"张宏简短回答,"南门外确实有一支队伍在攻城,旗号是西北边军的制式。城内守军被调去增援,锦衣卫也四处搜捕变法派余党。江掌柜已经带着那些明理学院的师生离开京城,前往指定地点与陛下大军会合。"

"唐山长呢?"

"安全。江掌柜让人护送他连夜出城,目前应该已经走远了。"

林焱松了口气:"那我们现在去哪?"

"先去一处安全的地方藏身,然后等待时机,配合陛下大军攻城。"张宏带领众人穿过一条隐蔽的小路,避开巡逻的士兵,来到一座不起眼的宅院。

进入宅院,林焱惊讶地发现,院内已有十几名身着便服的武官在等候,其中有几人还是朝中重臣。

"林大人!"一名中年文官上前行礼,正是户部侍郎李文忠,"幸得张百户相救,大人无恙!"

"李大人也在此?"林焱略感意外。李文忠在朝中一向低调,很少参与党争。

"恒王废除新政,恢复苛捐杂税,民不聊生。"李文忠叹息,"老夫虽不善争斗,但也知何为忠义。陛下推行变法,乃为天下苍生谋福祉,我等怎能见死不救?"

赵明也上前拱手:"李侍郎一向清正廉明,能得你相助,乃国之幸。"

众人寒暄片刻,张宏打断道:"各位大人,时间紧迫。恒王已经下令全城搜捕林大人和变法派余党,我们必须尽快制定计划。"

"南门情况如何?"林焱问道。

"西北边军先锋已攻至城下,但恒王调集了大量禁军和锦衣卫前去增援,短时间内难以攻破。"张宏回答,"不过,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张宏展开一张京城地图:"恒王为防御南门,将大部分兵力调往南城,北门和西门防守薄弱。而据密报,陛下大军已经绕过恒王前锋,即将从北面抵达京城。若我等能打开北门,引陛下大军入城,恒王必败!"

林焱仔细查看地图:"北门由谁把守?"

"游击将军刘武,此人虽是恒王心腹,但为人贪婪,或可收买。"李文忠提议。

"不妥。"林焱摇头,"事关重大,不能冒险。我们需要更稳妥的计划。"

赵明沉思片刻,突然道:"我有一计,不知可行否。恒王上任后,取消了很多变法政策,却保留了粮仓制度,原因是此制度极受百姓拥护。如今各处粮仓都由户部管理,其中北城粮仓的钥匙正在李侍郎手中。"

李文忠立即会意:"北城粮仓紧邻北门,每日都有大量粮车进出。若我等扮作运粮队伍,或可接近北门,伺机行动!"

林焱眼前一亮:"此计甚妙!不过,光是我们几个人力量有限,需要更多帮手。"

"这个不难。"张宏自信地说,"京营中有不少将士对恒王废除军改政策不满,暗中支持陛下。我可以联络他们,扮作运粮士兵,协助行动。"

"还有一事。"李文忠补充,"恒王已经得知萧瑾大军接近,下令各城门加强戒备,没有特别手令,任何人不得出入。我虽有户部侍郎的身份,但若没有专门的手令,恐怕难以说服守军。"

众人陷入沉思。手令乃兵家重器,伪造极难,而要从恒王手中获取真令,更是难如登天。

就在此时,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众人警觉起来,悄悄握住武器。

张宏让人查看,片刻后回报:"是个自称锦衣卫的人,说有要事求见林大人。"

"锦衣卫?"众人脸色大变,"莫非是恒王派来的探子?"

林焱沉思片刻:"让他进来,但要小心戒备。"

很快,一名身着锦衣卫便服的年轻人被带入院中,众人警惕地围着他。

"林大人,久违了。"年轻人拱手行礼,语气恭敬。

林焱仔细打量他,突然认出此人:"你是……何忠的贴身侍卫杨虎?"

杨虎点头:"不错。家主让我来送一样东西给林大人。"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包裹,双手呈上。林焱示意张宏接过,打开一看,竟是一枚盖有印记的手令!

"这是……北门守将的手令?"林焱惊讶地看着杨虎。

"家主说,这是他能为陛下做的最后一件事。"杨虎低声道,"恒王已起疑心,派密探监视家主一举一动。这枚手令是家主冒险取来,请林大人务必慎用。"

林焱顿时明白了何忠先前在天牢的反常举动:那是在演戏给监视他的人看!原来何忠表面效忠恒王,实则暗中支持萧瑾。

"何指挥使为何要帮我们?"林焱仍有疑虑。

杨虎犹豫片刻,道:"家主曾是先帝心腹,陛下登基后,不计前嫌,待家主如故。恒王逼宫时,曾承诺家主更高权位,家主虽表面应允,实则心向陛下。这段时间,家主一直在暗中保护变法派重臣,今得知林大人被救,特派我送来手令相助。"

林焱握紧手令,心潮澎湃。何忠这样的朝廷重臣尚且冒险相助,可见萧瑾的变法理念已深入人心。

"请转告何指挥使,林某感激不尽。待陛下回京,必奏明圣听,表彰他的忠义。"

杨虎拱手:"家主还有一个重要消息:恒王已下令,明日一早处决所有被捕的变法派重臣,以绝后患。林大人若要行动,必须在天亮前完成。"

"多谢指点。"林焱郑重地说,"杨兄请回复何指挥使,我们一定不负他所托。"

杨虎告辞离去后,众人立即制定详细计划:由李文忠带队,假扮运粮队伍前往北门;张宏联络京营中的可靠将士,分批潜入北城粮仓,伺机行动;林焱和赵明则负责与萧瑾大军联络,确保内外呼应。

"时间紧迫,我们今晚行动。"林焱环视众人,"各位大人,此行危险重重,若有人不愿参与,现在退出尚不迟。"

"林大人说笑了。"李文忠正色道,"我等皆为陛下心腹,岂能在危难之际退缩?陛下变法利民,我等当尽忠职守,死而后已!"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誓死效忠萧瑾。林焱被众人的忠义之心所感动,深深一揖:"各位忠义之心,令林某敬佩。今日同心协力,为陛下打开城门,他日必有重赏!"

计划敲定,众人立即行动起来。张宏派人联络京营中的可靠将士;李文忠准备运粮队伍的证件和装备;林焱和赵明则研究京城地形,寻找最佳接应地点。

夜色渐深,京城笼罩在一片紧张气氛中。南门战火不断,恒王调集大量兵力前去增援,城内巡逻的士兵也明显减少。这正是行动的最佳时机。

"一切准备就绪。"张宏低声汇报,"已有三十余名京营将士同意协助,他们会分批前往北城粮仓集合。"

"粮车也安排好了。"李文忠补充,"我已经让心腹准备了十辆粮车,足以容纳所有人。"

林焱点点头:"很好。我和赵大人乔装改扮,混入运粮队伍中。到北门后,用何指挥使提供的手令通行。一旦进入门楼,立即控制守军,打开城门,迎接陛下大军入城。"

"还有一个问题。"赵明提出,"我们如何确保陛下大军已到城下?若贸然行动,恐怕会打草惊蛇。"

林焱思索片刻:"这样,我再派一名信使,携带我的亲笔信和信物,连夜出城,前往北面搜寻陛下大军。一旦找到,立即通报我们的计划,确保内外呼应。"

众人同意这一安排。林焱选了一名身手矫健的京营士兵,交给他写有详细计划的密信和自己的信物,嘱咐他从城西的一处隐秘水道出城,寻找萧瑾大军。

"时辰不早了,我们也该出发了。"林焱看了看窗外的夜色,"记住,行动要隐蔽,万不可打草惊蛇。"

众人换上粗布衣衫,化作普通运粮工人,悄悄离开宅院,前往北城粮仓。李文忠手持户部公文,一路顺利通过几个关卡。到达粮仓后,张宏联络的京营将士也陆续抵达,众人装扮成运粮队伍,将武器藏在麻袋下,准备行动。

"北门守将刘武今晚亲自值守。"一名京营将士低声汇报,"城门守卫增至百人,其中大多是恒王嫡系部队的士兵。"

"人数虽多,但大多集中在城下。"林焱分析道,"只要我们能控制门楼,就能打开城门。关键是要速战速决,不给他们反应时间。"

众人做最后准备时,天边已露出一丝鱼肚白。按照计划,粮车队伍在天亮前出发,由李文忠带队前往北门。

"大家准备好,天亮就出发。"林焱低声吩咐,"记住,一切行动听我指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出手。我们的目标是打开城门,迎接陛下大军入城,而非与守军硬拼。"

众人紧握武器,神色严肃。这一战,关系到大周的未来,更关系到变法事业的成败。无论如何,他们都要为忠于变法理念的萧瑾打开城门,迎接光明的到来。

林焱望向渐亮的天色,心中涌起一股坚定的信念:恒王的统治即将结束,变法的曙光就在眼前!只要这次行动成功,萧瑾大军入城,恒王必败无疑。到那时,变法事业将重获新生,大周也将迎来真正的太平盛世!

粮车队伍在晨曦中缓缓出发,驶向北门。林焱和赵明藏在其中一辆粮车中,默默祈祷一切顺利。这是一场关乎家国命运的博弈,他们已经押上了一切,包括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