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棋局(1/1)
"正是引蛇出洞。"萧瑾深邃的目光中闪过一丝锐利,"朕早就察觉太子和二皇子暗中部署,只是一直未点破。如今天象变化加剧,他们必然会有所行动。朕此次离京,就是要看看谁会按捺不住。"
林焱心中震动:"陛下此计虽妙,但风险极大。若真有人趁陛下不在京城发动政变,后果不堪设想。"
"无妨。"萧瑾胸有成竹,"朕已密令宁远加强锦衣卫戒备,同时调集了一支秘密部队驻扎在京城附近,一旦有变,可随时回援。此外,老太师虽然已经致仕,但在朝中威望犹在,他会暗中掌控局势。"
"陛下考虑周全。"林焱稍感宽慰,但仍有顾虑,"不过,臣以为,与其冒险引蛇出洞,不如先下手为强,将可疑之人一网打尽。"
萧瑾摇头:"此事牵连甚广,若贸然行动,恐会打草惊蛇。反之,若能让他们自己露出马脚,不但能正大光明地铲除异己,还能借此机会彻底肃清朝中不忠之人。"
林焱沉思片刻:"陛下圣明。既如此,此次江南之行,臣必定竭尽全力辅佐陛下。"
"很好。"萧瑾满意地点头,随即话锋一转,"不过,朕这次离京,表面上是为了视察分院建设,实则另有重任交给你。"
"请陛下明示。"
萧瑾神秘地笑了笑:"江南水乡,向来富庶,同时也是变法的最佳试点。朕准备在江南先行试点改革,包括赋税、水利、商业制度等方面。若成效显着,再逐步推广到全国。你此行除了负责分院建设外,还要暗中考察江南社情民意,为变法试点做准备。"
林焱眼前一亮:"陛下深谋远虑。江南富庶,民风开放,确实是变法的理想之地。臣定当仔细考察,为陛下献策。"
"还有一事。"萧瑾压低声音,"江南世家大族势力庞大,其中不乏反对变法者。你此行还要暗中摸清他们的底细,看看谁支持变法,谁反对变法,为日后推行新政做准备。"
"臣明白。"林焱拱手应允。
萧瑾满意地点点头:"你退下吧,准备启程。记住,此事关系重大,切莫走漏风声。"
"臣谨记陛下教诲。"
离开皇宫,林焱并未直接回明理学院,而是转道前往老太师府邸。既然陛下提到老太师会暗中掌控局势,他必须当面了解老太师的想法。
老太师府门前,侍从见是林焱,立刻通报。不多时,老太师派人将林焱引入内室。
"林大人深夜造访,必有要事。"老太师虽已年迈,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
林焱拱手行礼:"老太师,陛下决定三日后启程前往江南视察分院建设。可近日天象异变,臣担忧陛下离京期间恐生变故。"
老太师捋须微笑:"林大人多虑了。陛下此行早有安排,朝中大局自有人掌控。"
林焱试探道:"老太师是说...陛下此行是有意为之?"
老太师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林大人果然聪明。陛下此次离京,正是为了试探朝中各派反应。近来太子和二皇子暗中部署,野心日渐明显。陛下若不早日辨明忠奸,日后变法恐难推行。"
"原来如此。"林焱心中了然,"不过,若真有人趁机生事,老太师一人恐难应对。"
"林大人放心,"老太师神秘一笑,"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正所谓'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老夫虽已致仕,但在朝中仍有一定影响力。陛下离京期间,自有安排。"
林焱恭敬道:"老太师远见卓识,令人敬佩。不知老太师对变法有何看法?"
老太师目光深邃:"国家积弊已久,变法势在必行。从商鞅变法到王安石变法,历代改革无不阻力重重。关键在于改革方式和步骤。过急则民怨沸腾,过缓则效果不彰。林大人此次随陛下前往江南,正是为变法试点做准备吧?"
林焱心中一震:"老太师如何得知?"
老太师微微一笑:"察言观色而已。江南富庶,民风开放,向来是变革的先行者。陛下选择在江南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广,此乃明智之举。"
林焱恭敬道:"老太师明察秋毫。敢问老太师,若变法推行,朝中阻力最大的会是谁?"
"守旧派大臣,以礼部尚书张德容为首。"老太师毫不犹豫地说,"他们固守传统,反对一切变革。除此之外,还有江南世家大族,他们担心变法会动摇其根基。这两股势力,最为强大,也最难对付。"
"那太子和二皇子呢?"
"他们对变法态度暧昧。"老太师捋须道,"太子性格谨慎,倾向于保守;二皇子野心勃勃,表面支持变法,实则别有用心。若陛下离京期间二人有所行动,多半与争夺皇位有关,与变法无涉。"
林焱感叹:"老太师洞察世事,令人佩服。"
老太师摆摆手:"老夫只是看得比别人长远些罢了。林大人此次随陛下前往江南,一定要谨慎行事。变法非一日之功,需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老太师教诲,林某铭记于心。"
告别老太师,林焱回到明理学院,召集唐山长、徐正道等核心人员,安排江南之行的准备工作。
"三日后陛下将启程前往江南,视察分院建设。"林焱向众人说明,"我将随行,唐山长和苏雨也同去。徐先生则留守总院,继续教学工作。"
唐山长捋须笑道:"陛下亲自视察,足见对实学的重视。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确保江南分院建设顺利进行。"
林焱正色道:"此行不仅仅是为了分院建设,更是变法的先行试点。陛下打算在江南先行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赋税、水利、商业制度等方面。若成效显着,再逐步推广到全国。"
徐正道眼前一亮:"此乃明智之举!江南民风开放,最易接受新事物。若在那里试点成功,推广到全国就容易多了。"
"不过,"林焱提醒道,"江南世家大族势力庞大,其中不乏反对变法者。我们此行还要暗中摸清他们的底细,为日后推行新政做准备。"
苏雨担忧道:"听说近来天象异变,紫微垣现客星,太白逆行,预示国家将有大变。陛下此时离京,会不会有危险?"
林焱安抚道:"陛下早有准备,朝中大局自有人掌控。我们只需专注于本职工作即可。"
商议完毕,众人分头行动,准备行装。林焱则单独找到郑天机,询问天象的最新变化。
"郑先生,天象可有新的变化?"
郑天机神色凝重:"大人,紫微垣中的客星已开始闪烁不定,这是极为罕见的现象。按照古籍记载,这预示着变故不仅会发生,而且可能会出现反复。"
"反复?"林焱皱眉。
"是的。"郑天机解释道,"就像棋局中的反复博弈,局势可能会多次逆转,最终谁胜谁负,难以预料。"
林焱沉思道:"这倒是符合当前局势。太子和二皇子明争暗斗,而陛下也在筹划变法,三方角力,局势确实复杂。"
"不仅如此,"郑天机继续道,"太白逆行的位置也很特殊,位于东南方向。按照天文学解读,这可能意味着变故将发生在东南一带。"
"东南?那不是江南所在吗?"林焱心中一凛。
"正是。"郑天机神色忧虑,"大人此次随陛下前往江南,务必小心。变故可能就发生在那里。"
"多谢提醒。"林焱郑重道,"郑先生继续观测天象,若有新发现,立即派人告知。"
离开郑天机,林焱回到书房,思索着此行的种种复杂局势。天象预示变故将发生在江南,而陛下正打算在那里试点变法。太子和二皇子也可能借陛下离京之机,在京城或江南有所行动。局势之复杂,远超想象。
正思索间,赵全匆匆进来:"大人,有位自称'影子'的人求见,说有关于影堂的重要情报。"
"影子?"林焱眉头一皱,"带他到密室,我即刻过去。"
密室中,一位黑衣蒙面人静静站立。见林焱进来,微微躬身:"在下'影子',见过林大人。"
"你有何情报?"林焱直入主题。
"影堂确实与西北边军有勾结,但主使并非二皇子。"影子低声道,"真正的幕后黑手,是礼部尚书张德容。"
"张德容?"林焱大惊,"他为何要派影堂刺杀我?"
影子解释道:"张尚书一向反对实学教育,更反对变法。他得知陛下欲在江南试点变法,心急如焚,遂勾结影堂,欲除掉林大人这个变法的重要推手。"
林焱思索道:"张德容身为朝廷重臣,为何要冒险与影堂勾结?这可是重罪。"
"因为他不仅仅代表自己,还代表着整个守旧派。"影子解释,"如今陛下有意变法,守旧派大臣深感危机,不惜铤而走险。而张德容与影堂首领有旧,故而能够请动影堂出手。"
"你为何告诉我这些?"林焱警惕地问。
影子沉默片刻:"在下曾受林大人恩惠,此次冒险前来报信,算是报恩吧。"
林焱心中一动:"你是...当年在西川被我救下的那个孩子?"
影子轻轻点头:"正是。当年大人救我一命,我发誓必当报答。如今得知影堂要刺杀大人,特来告警。"
"多谢。"林焱真诚道,"不过,你既在影堂,应当知道他们的下一步计划?"
影子警惕地环顾四周,压低声音:"影堂已派出多路杀手,准备在江南伏击大人和陛下。他们得知陛下将南巡,已经在沿途设下埋伏。"
"具体地点?"
"尚未确定。"影子摇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会选择在船舰停靠或过夜之处下手。那些地方警戒最为薄弱。"
林焱沉思片刻:"此事我必须立即禀报陛下。你可有其他情报?"
影子犹豫片刻:"还有一事。张德容不仅勾结影堂,还与北方游牧民族有所往来。他似乎在筹划一场大的动乱,意图阻止变法推行。"
"北方游牧民族?"林焱心中一凛,"可有确切证据?"
"暂时没有。"影子摇头,"不过影堂确实派人前往北方,与游牧民族首领秘密会晤。具体谈了什么,尚不清楚。"
林焱心中思忖:若张德容真与北方游牧民族勾结,那事态就严重了。这已不仅仅是反对变法的问题,而是叛国罪。
"多谢告知。"林焱郑重道,"这些情报对我们至关重要。你在影堂处境如何?可还安全?"
影子苦笑:"暂时无恙。不过此次私自前来告警,若被发现,必死无疑。"
"那你何不脱离影堂,重获自由?"
影子摇头:"影堂一旦入会,终身不得脱离,违者必死。况且,我留在影堂,或许还能继续为大人提供情报。"
林焱感动不已:"你冒如此大险,林某铭记于心。今后若有机会,必当厚报。"
"大人不必客气。"影子起身准备离去,"我该走了,若有新情报,会再来告知。大人南行,务必小心。"
送走影子,林焱立刻整理衣冠,前往皇宫,将得到的情报禀报陛下。
御书房内,萧瑾听完林焱的汇报,眉头紧锁:"张德容竟敢勾结影堂和北方游牧民族?此乃大逆不道!"
"陛下,此事尚无确凿证据,还需进一步查证。"林焱谨慎道。
萧瑾冷哼一声:"张德容身为礼部尚书,位高权重,若真有叛国之心,后果不堪设想。此人必须严加防范。"
"陛下,既然得知影堂会在江南伏击,是否应当推迟南巡?"林焱建议道。
萧瑾思索片刻,摇头道:"不必。正所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朕此次南巡,除了视察分院建设和准备变法试点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将这些潜伏的敌人一网打尽。"
"陛下此言何意?"
萧瑾神秘一笑:"朕已经命锦衣卫在沿途埋伏,同时派出精锐亲卫随行。若影堂真敢行刺,正好可以将他们一举歼灭。至于张德容,朕会命人严加监视,一旦有确凿证据证明他勾结外敌,立刻将其拿下。"
"陛下英明。"林焱拱手,"不过,江南世家大族势力庞大,我们此行恐怕还会面临他们的阻挠。"
"无妨。"萧瑾胸有成竹,"朕已派人暗中接触江南几大有实力的商会和开明士族,争取他们支持变法。你此行除了要防范影堂刺杀外,还需与这些人接触,争取更多支持。"
"臣遵旨。"
萧瑾又道:"对了,你提到天象预示变故将发生在江南,这倒是个有趣的巧合。看来我们此行确实会有一番波折。不过无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陛下,臣还有一事疑惑。"林焱问道,"若张德容真与北方游牧民族勾结,他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阻止变法,似乎代价太大。"
萧瑾沉思片刻:"这确实值得深思。张德容作为守旧派代表,反对变法可以理解,但勾结外敌就太过分了。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他不仅仅是为了阻止变法,而是另有所图。"萧瑾目光锐利,"朕怀疑,他可能想借外族之力,推翻现有秩序,扶持傀儡登基,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林焱震惊不已:"这...这可是灭族之罪!"
"所以朕说,此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萧瑾正色道,"林爱卿,此次江南之行,除了原定任务外,还需暗中调查张德容在江南的关系网,看他是否有同谋。"
"臣明白。"
萧瑾挥手示意:"好了,你先回去准备吧。三日后启程,务必小心。"
"臣告退。"
离开皇宫,林焱心中思绪万千。此次江南之行,表面上是为了视察分院建设,实则暗藏杀机。不仅要防范影堂刺杀,还要调查张德容的叛国阴谋,同时为变法试点做准备。任务之艰巨,风险之大,前所未有。
回到明理学院,林焱立即加强警戒,同时命人密切关注张德容的动向。他还召见郑天机,详细了解天象变化的最新情况。
"郑先生,请再详细说明天象变化与江南的关联。"
郑天机拿出天象图,指着东南方向:"太白逆行的位置在此,正对应江南地区。而紫微垣中的客星闪烁不定,意味着变故可能发生反复。结合起来看,江南将是变故的核心地带。"
"可有具体时间?"
郑天机摇头:"天象只能预示大致方向,具体时间难以判断。不过,按照星象变化速度,应该在一个月内。"
"一个月..."林焱喃喃自语,"正好是我们在江南的时间。看来此行果真凶险。"
郑天机犹豫片刻,又道:"还有一事需告知大人。家父曾说过,天象虽能预示未来,但并非不可改变。人事努力,可以改变命运走向。"
林焱眼前一亮:"此言有理。天象只是预示可能性,最终结果还是由人决定。"
"正是此意。"郑天机点头,"大人此行虽有危险,但若能未雨绸缪,或许能化险为夷。"
"多谢郑先生指点。"林焱感激道,"你留守总院,继续观测天象。若有新发现,立即派人告知。"
接下来的两天,林焱分头行动,一边准备江南之行的各项事宜,一边暗中调查张德容的动向。他还派人前往江南,提前接触当地官员和士绅,为分院建设和变法试点做准备。
终于,启程的日子到来。清晨,林焱带着唐山长、苏雨等人来到码头,只见一艘气势雄伟的龙舟已经停靠在岸边,数百名侍卫整齐列队,等待陛下驾临。
不多时,萧瑾在一队侍卫的护送下来到码头。他身着便服,神色轻松,丝毫看不出即将面临的危险。
"林爱卿,准备妥当了吗?"萧瑾亲切地问道。
"一切就绪,陛下。"林焱躬身行礼。
萧瑾满意地点点头,正要登船,忽然一名侍卫匆匆跑来,在萧瑾耳边低语几句。萧瑾脸色陡变,挥手示意林焱靠近。
"刚刚得到消息,北方边境突发战事,游牧民族大举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