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一代机(1/1)
研究所出了事!
那可是头等大事。
原本军区研究所跟徐青青关系不大,甚至于邵扬在那里,那本该是徐青青避之不及的地方。
但另一个人在那里啊,又成了徐青青最为关注的所在。
那人就是叶向盛。
他带领的团队,都借用了军区研究所的贵宝地。
那边出了事,石雪云第一念头就是要告诉徐青青。
许光明拦住了她,“要不,先问清楚?”
作为秘书,你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等着领导问起来的时候,能告诉领导,其实我也不知道?
这样不是当秘书的样呀。
石雪云微微一怔,“叶老师的事情,青青最关心,必须第一时间告诉她。”
至于自己秘书的责任。
她不懂叶向盛研究的内容,那些东西看过几次,只觉得眼前发晕。
徐青青也从来没有为难过她,打趣她说,“你这不懂也没关系,别不懂装懂就行。”
不懂没关系,知道这件事重要就行。
所以,石雪云不需要了解那么多,只需要第一时间告知徐青青便是。
具体的事情,徐青青会处理。
许光明直接懵了。
还能这样?
难怪叶向盛什么都不说呢。
敢情,早就算准了这一切。
徐青青来到研究所是一个小时后的事情,毕竟当时她正在开会,走不开。
但会议结束后,立马就赶过来了。
“怎么了?”
叶向盛看着脸上有些许急色的人,连忙把徐青青拉到实验室里面,“你快来看看。”
那是一台接近式光刻机。
是现在半导体领域,最为先进的光刻机设备。
“我们试了下,良品率大概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最近还在做调试,争取能够再提升五到十个点。”
徐青青惊呆了,“多少?”
叶向盛看她脸色,有那么点不安,“我知道,差不多三十个点的废品率实在是太高了,不过现在我们只能做到这样,你再给我们点时间,我……”
“老叶,你知道美国和日本的接近式光刻机的良品率多高吗?”
叶向盛不知道啊,这种国外的消息,他们知道的十分有限。
而且人家也不会把这种数据公之于众啊。
徐青青伸出手指头。
一二三四。
四根手指头。
“不到百分之四十。”
叶向盛惊呆了,“怎么这么低!”
是啊。
光刻机的发展史那可真是十分曲折,谁能想到在二十一世纪能够做出EUV光刻机,将芯片工艺推进到2纳米的工业明珠。
在七十年代初,还只是产品良品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多的光刻器械。
在未来的EUV光刻机面前,这个老祖宗那可真是不能再糙汉了。
可光刻机就是这么发展的呀。
从六十年代光刻机出现,到后来声噪一时,五代机器迭代。
一代机,接近式光刻机。
二代机,分步重复式等倍投影光刻机。
三代机,步进式缩小投影光刻机。
四代机,步进扫描式投影光刻机。
五代机极紫外光刻机,也就是EUV光刻机。
徐青青在书中不止一次的看到光刻机的发展史,甚至于对每一代机器都颇是熟悉。
当然这种熟悉,也只是大体上的。
比如说五代机的工程极为浩大,那简直是人类工业史的大联欢。
真正的设备,徐青青并没有见过。
只是对关键技术有所了解而已。
但她的那些了解,其实也只是皮毛罢了。
毕竟那是集结了人类最富有智慧的一帮人的聪明才智,才搞出了EUV光刻机。
科技的迭代,产品的更新。
全部汇聚于此。
那是人类工业与科技的最精萃所在,当之无愧的工业明珠。
此刻,这台诞生于金城军区研究所的接近式光刻机,在未来的五代机面前,就像是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婴孩。
五代机若是狂妄点,大可对前辈们说,“你们一起上,我赶时间。”
前面四代机,都不够五代机一根手指头。
但毫无疑问,这是这个时代最为先进的光刻设备。
而且良品率的提升,意味着这台接近式光刻机已经是一代机的巅峰。
“如果我想要良品率达到95%……”
叶向盛皱了下眉头,“良品率提升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提升晶圆纯度,另一个就是提高光刻机的性能。”
晶圆纯度的提升很有用,但这种有用十分有限,压根不可能让良品率实现质的飞跃。
所以最终还是要提升光刻机的性能。
“我们还缺好镜头。”
叶向盛跟徐青青提出了要求,“现在的镜头用着挺勉强的。”
“没问题,我来解决。”徐青青笑了起来,“还有其他要求吗?你有要求尽管提,我不怕你提要求,我就怕你不吭声。”
叶向盛被这话逗乐,“那光刻胶也得提升品质。”
“没问题。”
“另外现在的实验室不太够用,我想要大点的实验室。”
“没问题。”
“还有,能不能给大家放个假,最近这阵子太忙了,今天就放假半天,让大家休息下?”
“没问题,我等下批条子,你带着大家去食堂吃顿好的。”
徐青青第一次觉得,当后勤部的一把手还挺好。
起码开条子很方便。
叶向盛笑了起来,“行嘞,等大家伙休息好了,明天再撸起袖子加油干。”
“回头我让食堂那边多弄几只烤鸭,再搬几箱青岛啤酒过去,你们去敞开肚皮吃。”
她其实没想到叶向盛他们能这么快就搞出光刻机。
这固然有现在的接近式光刻机远没有后来的光刻机那般复杂的缘故。
但饶是婴儿学步的接近式光刻机,也是数学、物理、光化学、机械、化学、材料学多位一体的集大成者。
他们能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搞出来,真的是拿命来拼啊。
固然有自己从那边研究所挖了一些原本就从事光刻机研究的专家过来。
他们直接参与工作,让叶向盛的团队少走了很多弯路。
但……
更多的还是把时间、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之中,这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徐青青忍不住感慨,“你们这个团队潜能巨大,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出更好的光刻机,领先于世界!”
叶向盛迟疑了下,“这话能明天再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