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考察民情(1/1)

深夜,孙千羽从睡梦中醒来,迷迷糊糊地看着周围,大脑还在昏昏沉沉的。

白天的记忆,如潮水般涌入脑海。

孙千羽不禁捂住双脸。

实在太疯狂了!

简直难以用言语表达。

揉了揉额头,孙千羽心情颇为复杂。

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难道是孤身一人,时间久了,就..........

看了眼一旁躺着的李昭,孙千羽忽然想到,如果她想杀李昭,现在应该是最好的时机。

只是...........

不知为何,心中完全没有了杀意。

一声轻叹后,孙千羽放弃了。

不一会,困意袭来,孙千羽沉沉睡去。

就在这时,李昭眼睛猛然张开,眼神异常的清明。

.......................

清晨,两人相继醒来。

孙千羽打算穿衣服起床,被李昭拽住。

“天气炎热,何必多此一举。”

五月的天,是有些热了,但也不能一件都不穿。

孙千羽双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如同春风吹过的桃花,羞涩而美丽。

李昭按耐不住,压了上来。

天雷再次勾动地火!

........(此处省略六百万字。)

李昭虽喜欢出宫,但很少在宫外过夜。

上一次,还是去年底巡视金陵大营的时候。

他和数万将士们通宵畅饮,当晚直接睡在了军帐中。

可这一次,李昭却在这座院子里待了两天两夜,此等情况从未发生过。

到第三天清晨的时候,赵青实在忍不住,派一侍女进屋,询问何时回宫?

侍女红着脸回来,眼神中满是震惊,貌似看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赵青问她话时,侍女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赵青明白了,不再询问。

中午,李昭和孙千羽两人,衣衫齐整,从屋内走出。

“回宫吧。”李昭淡淡道。

“是!”赵青精神一振。

再不回去,宫里就乱套了。

李昭没走两步,脚步不稳,踉跄一下,差点摔倒在地。

李昭愣了下。

赵青连忙派人搀扶。

李昭略有些恼火,“无需如此,朕不用人扶。”

心中纳闷,不应该啊!

像八段锦、五禽戏之类的,明明经常都有练习。

李昭决定即日起,换种锻炼方式。

跑步才是王道!

他已经做好了奔跑的准备。

皇帝回宫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后宫和紫薇阁。

众人松了口气。

皇帝消失了两天两夜,不免引人遐想。

虽然赵青频频传回消息,说皇帝是在外面考察民情。

但众人又不是傻子。

到底什么样的民情,需要考察这么久?

李昭察觉到外面一些风言风语,没有立刻册封孙千羽。

过了几日,外面消停了些,正式册封她为贵嫔,地位仅次于皇贵妃。

................................................................................................................

实际上,不管是齐国还是秦国,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完全统一南方。

黔地(今贵州省大部)因地势复杂,蛮夷众多,并未被秦军实际控制。

南中虽也有不少蛮族,但远远不能和黔地相比。

黔地迄今没有统一的政权,很难对荆襄之地造成威胁。

听说甚至有蛮人,成百上千年被困在深山里,从不与外界往来。

李昭现在将重点放在了北方,仅在黔地周边驻扎兵马,暂未深入此地。

除了黔地,另一个就是大理国(今云南省大部)。

国主叫段志松,可惜王后不姓王。

秦军因地形原因,同样没有进入大理。

两国之间,表面上关系不错。

国主段志松深知大理不是秦国的对手,在李昭攻破金陵后,很快派人来金陵上贡,尊秦国为上国,李昭也回赠了一些礼物。

.......

这日,大理国又派使者来到了金陵。

几乎每半年都会派人来一次。

使者叫“董迦”,是段志松的心腹。

李昭设宴款待董迦,言辞温和。

并郑重表示,只要大理国诚心侍奉大秦,两国之间永不会起兵戈。

董迦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为了增强两国交流,也为了方便商贾往来;朕想修一条路,从蜀地直通大理国,你以为如何?”

董迦觉得这是件好事,未加多想,直接代替国主段志松同意了此事。

李昭眼神闪烁,甚是高兴。

董迦回到驿馆后,对身边的随从说了此事。

随从大吃一惊,劝道:“秦帝素有虎狼之心,今秦军不入大理,皆因路途艰险,交通不便;若此路建成,我大理等来的不是商贾,恐怕是秦军的精兵猛将。”

董迦闻言,脸色骤变!

“我已答应了秦帝,这该如何是好?”

随从无奈一叹,除了出钱出粮,还能怎么办?

次日,董迦进宫求见李昭。

称修路一事,事关重大,必须先禀报国主段志松;为表歉意,愿将每年上贡给秦国的钱粮,提高五倍。

李昭目光冰冷,不为所动。

董迦无奈,又提高了十倍,李昭这才神色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