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最优解(1/1)

这真是个要命的题。

问老百姓,肯定是要种桑养蚕,因为赚钱多。

不能因为朝廷需要粮食,就让他们放弃赚钱的机会。

若让粮食涨价,赚的比养蚕还高,然后老百姓就会种粮食了。

那更坏事,毕竟养蚕弄蚕丝,再昂贵,付出太多,蚕丝产品不是人的必需品,甚至只是奢侈品。

没钱可以不买蚕丝产品,但不买粮食不行。种桑,没人非要去抢占土地。

但若粮食赚钱很多,那普通百姓恐怕就难以再拥有土地了。

这就是粮价不能高的原因。因为必需品,关系能不能活着的东西,一旦高,你普通百姓,拿什么来获取土地?

土地集中化会更加严重。

即便控制粮价,每个朝代的后期到灭亡,都伴随着土地极度集中,都被权贵霸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沈小青略作思考,便写了自己的见解。

将田地详细分等级,一等良田,只要种桑就犯法,会被砍了桑树,还会罚款。

别的等级的田是可以种植桑树的。

同时,沈小青提及了桑树的优化种植,按照这样种植方法,可以改善桑树的品种,生长更多的桑叶和优质桑叶。

这样可以养殖更多的蚕。

还有,针对桑蚕的病虫害处理,也提了不少见解。

这样,好的田地,依旧能好好种粮食,不好的田地,本来粮食产量就极低,但长桑树还是可以的。

改善桑树和养蚕技术,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让老百姓赚钱不会变少。

同时,朝廷可以根据当地情况,提供高产农作物,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粮食不足问题。

比如说,可以采用杂交优势培育杂交水稻,可以让水稻产量成倍增加。

……

沈小青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张,意犹未尽。

等到沈小青交卷,山长看了后拍案叫绝。

沈小青这个八股文,绝对都是干货。

提及了如何改善桑树和养蚕技术,怎么进行水稻杂交。

若这些是真的可以实施的话,简直就是大功一件。

山长对别的题根本不在意了。

他关注的点在八股文上。

忙问沈小青细节。

沈小青自然知道这些,她喜欢野外生存,就是喜欢大自然和最基础的人文。

对于一些农耕技术,也是非常的了解。

曾经踏遍了大江南北,懂得南方养蚕技术,如何嫁接桑树,如何增加蚕丝的产量。

并且,如何将蚕蛹制作成美食等等。

也曾经详细了解过杂交水稻的原理。

山长激动的问道:“这些真的可以做到?”

沈小青点头,“可以。”

山长疑惑的看向沈小青,“这些,你又是如何得知?”

沈小青早有准备,说起一本本朝开国初期的一本农业的书籍。

“山长,这上面,有部分记录,我详细钻研过,觉得有许多可行。并且,在学院里,学习种桑养蚕中,还实践了这两个月了。

发现的确按照书籍上所记录,加上我个人理解,的确能够将蚕养的更健康,吐丝更多。

先生还表扬过我将蚕养的更好呢。

并且我已经按照方式,做了桑树的改良,只是时间短暂,还无法见到成效。

不过,我想,既然养蚕技术有效,别的应该也是可以。

还有,杂交水稻这个,这本书也有部分涉猎,详细记录还没有,但我想,仔细研究是可以实现。”

山长好奇,“居然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让我看看吗?”

沈小青痛快答应,她拿来了一本《农田经略》。

这还真是沈小青无意之中发现的。

在书店里面,落了一层厚厚的尘土。

沈小青为了知道这个时代的知识和技术,把书籍都翻个大概。

这本书上记录的知识,的确是先进。

记录了一部分种桑养蚕的技术,但比较粗糙,实践起来,有些难度。

若是本土人士,普通百姓许多人不认字,难以读到这本书。

读书人的心思,在农业上,也就是稍有涉猎,并不精通,也难以有人去深入钻研。

杂交水稻说法尽管先进,还没有到上一世沈小青达到的程度,沈小青怀疑,是不是曾经也有穿越人士,但穿越前的时代,和她不是一个时代,可能早于她。

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杂交的优势,包括水稻。

但水稻是雌雄同体,自然界中会自身授粉,难以达到杂交。

如何做到杂交,怎么才能真的种植杂交水稻,都没有提及。

沈小青文中则给予了一部分原理。

实际操作,她还没有机会。

山长翻了翻这本书,“你居然能在这么简单的论述中找到有用的知识,并且去操作,是个好学生。

你可以去参加童子试了。”

“还有,你把你的见解都写出来,我要呈报上去,若是真的能用,你可立了大功了。”

沈小青立即同意,这件事肯定是可行的。

立即详细写出如何种桑养蚕,如何杂交水稻。

都是最先进的技术。

一直写到夜色深了,才写完。

山长一直陪着,沈小青写完发现手腕酸痛无比。

这才惊觉,自己连续写了好几个时辰字了。

同时肚子饿得咕噜噜响。

山长端来热乎乎饭菜,居然有大块的肉。

沈小青不再客气,大口吃饭。

吃完后,山长也看完了沈小青写的。

“太好了,明天我就将这些上交,但愿,能够真的实践,到时候,就不会再有饥饿之人。”

沈小青指着书中提到的土豆和红薯,“山长,最好寻找这两样,到时候,北方也不会有饥饿的人了。”

沈小青其实不担心这些,一旦她研制出好的玉米种子,和麦种,制出化肥来,有没有土豆和红薯,也能吃饱。

但这个就需要时间,若现在就弄来土豆红薯,那么很快就能解决吃不饱的困境。

山长仔细看这描述,“这样的描述,好像不准确,最好是配图。”

沈小青说:“山长,你若信得过我,明天我将图画出来。”

“好好,那我后天再去上交,顺便把图也交上去。”

山长此时哪有不信沈小青的道理。

沈小青提出的方法,的确是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