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目光长远的贺老将军(1/1)
“既然如此,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安泽认罪出乎意料地快。
说完这句话,他甚至有些如释重负。
他在大雍的时间比在褐国待过的时间还要久。
即使他再怎么想把持内心,再怎么想独善其身,他依旧有了至交好友,有了带他至诚的恩人。
甚至为了不引人怀疑,他还成了家。
为免自己牵挂太多,他选了一个名声不好的媳妇儿。
只要她不够好,他就可以理所应当地不对她好,也可以理所应当地避免产生感情和不舍。
名声不好的媳妇儿前头死了三个男人,始终没有身孕,所有人都说她克夫又不下能生。
不能生好,反正他也不想多个软肋。
克夫也无所谓,他这样罪孽深重的人,注定是要下地狱的。
她管他管得紧,他吃酒要骂,他战场上冲太前面也骂。
她性子泼辣,若是听到难听的话,一言不合就是要动手的。
可是这样一个人,在他受伤后不离不弃,闷不吭声地扛起家门,给他赚足了养伤治病的银子。
想到这里,他本来坚定的神色渐渐动摇:“但是莲花她是无辜的,我待她冷淡,她最崇拜的就是我们贺将军……”
脱口而出的这个“我们”,又让他呆愣了许久。
这一刻,他无比认真地意识到,在大雍的日子,早已在他身上刻下了抹不去的烙印。
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从小收养他,讨饭喂养他长大的义父还在齐永霁的势力范围内。
而他的妻子在大雍。
他任务失败,义父怎么办?
他的身份暴露,本就饱受非议的妻子该如何自处。
他迷茫地跌坐在地。
这一生随波逐流,到头来竟然不曾对得起谁。
“祸不及家人,安泽,本宫可以让你体面地死去。”
“殿下说的,是真的?”
“本宫还不至于欺骗你这个将死之人。”
安泽抹去脸上冰凉的泪痕,释然地笑了。
他给郑珣和贺无恙磕了个头:“多谢殿下和二公子成全。”
“你自己动手还是……”
“我自己来,放心,我不会脏了将军府的地。”
被准许之后,安泽转身离开。
他的脚步轻快,倒像是放下了什么沉重的包袱。
郑珣起身:“走吧,带我去收拾一下,然后去见贺老将军。”
贺无恙连忙去安排人给她收拾房间准备衣物。
“耿怀怎么会是细作呢……”
留下的护卫蹲下,烦躁地抓了抓头发。
领队淡然道:“没办法的事。他是个好人,就是生错了地方。”
他一直都知道耿怀的来历。
每次见到耿怀他都会想,若是两国开战,齐永霁真的能顾得上耿怀的义父吗?
他的委曲求全,真的有用吗?
好像不管有没有用,他都会走上这条路。
因为她不敢赌。
耿怀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这是件好事。
但是落到坏人手里,好事也成了坏事。
若有一日,大雍战胜,可还有机会见到耿怀的义父?彼时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他同样没有答案。
想了许多,但他能做的,就只有好好儿地珍惜拥有的一切。
……
另一边,郑珣收拾好仪容,才被贺无恙领着去找贺老将军。
贺老将军并没有待在屋里,而是坐在院子里修剪一株绿植。
“祖父,你看谁来了!”
贺老将军抬头,看着渐渐走近的一行人,目光落到郑珣身上。
“太女殿下?”
郑珣挑眉,含笑坐到他对面:“贺老将军也看过我的画像?”
贺老将军摇头:“殿下一看就非池中物。”
贺无恙翻了个白眼。
他以前怎么没发现老头子这么会拍马屁?
贺老将军察觉到他的小动作,威胁道:“怎么,你有意见?”
贺无恙抬手:“哪儿敢。”
贺老将军失笑。
他那句话确实是马屁。
他之所以能认出来郑珣的身份,完全是因为贺无恙。
他这个孙子,真正佩服的人不多,最钦佩的就是太女殿下。
“殿下来得好,您不知道,我家这小子天天念叨您,说起您的时候,那双眼睛亮得跟灯笼似的。”
贺无恙觉得这话忒怪,忍不住开口:“祖父!您说什么呢!”
“难道祖父说得不对?”贺老将军呵呵一笑,“殿下对你有知遇之恩,你念叨她是对的,但最重要是要好好办事,为大雍和殿下效力。”
郑珣不动声色道:“无恙所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诶,公事要做,但是也不能耽误私事嘛。”
贺无恙急得脸色涨红:“祖父!你老糊涂了吧!”
老一辈的人就是爱病急乱投医。
尤其是上年纪的人,好像自动就开启了做媒的技能。
他没想到就连祖父都不能幸免。
但是他和殿下……
殿下才多大年纪,他又多大年纪?
他虽然没有什么野心,但是他一身本事,也不该被后宫诸事妨碍。
贺老将军是没找到棍子,也没了腿,否则现在非得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孙子。
明明从前那么机灵一个孩子,但是种地种得多了,怎么脑袋也跟泥巴糊住了似的?
郑珣忍俊不禁。
贺老将军可不是在拉郎配。
贺家向来不愿意掺和皇室的事情,更何况联姻。
不管在位的是女皇还是男皇,这个原则都不会改变。
他其实是在试探郑珣对大雍未来的态度。
贺老将军知道郑珣的本事,他对她是信任的。
但他想得长远。
生育有风险,纵然皇宫里有大雍最顶尖的大夫也不能完全避免。
郑珣虽然还年轻,但是生孩子最适合的年纪就在那几年,若要想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储君,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皇后……呃,还是皇夫,就显得尤为重要。
京中一直没有传来关于此事的风声。
但是在太女之位定下前,就有看准风向的大臣们私下开始调教族中优秀的子弟,力求做个皇亲国戚。
皇帝和殿下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变化,偏偏一直没有表态的打算。
这大雍又没有女皇的先例,贺老将军也有些替大雍的未来发愁。
但这种问题,问出来未免显得冒昧。
所以,他选择用自己的孙子作为问路石。
至于孙子的想法,他还真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