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修械事宜,框架上限(1/1)

接下来,陈仁又与路远商议了这几日来,修械所积攒下的诸多事宜。

眼看时间已至深夜,陈仁便主动结束了对话,不过临走时,像是想到了什么,又再度开口叫停路远。

“对了,从明天开始,你还要着手筹备修械所转移一事。”

“转移?”走到门口,听到叫声又回身的路远,望向陈仁,脸上出现惊疑。

“嗯....”陈仁点了点头,轻叹道。

“最近日军调动愈发猖獗,怕是不日便会下乡扫荡,届时王家沟肯定也会不再安宁。”

“修械所重要无比,假如日军隔断我们与连、营部的联系,那修械所就将是三排唯一的后勤补给。”

“提前转移进山,以免到时候慌张!”

这个担忧并非没有道理,现在已经是六月中下旬,距离华北方面军实行‘治安肃正’作战也只剩下了不到半个月。

即便是现在,也已经有小规模日军在提前调动集结。

路远闻言沉默片刻,眉头皱起,轻声道。“好,那我明日就带人,先将重要物件运至山中!”

——

从修械所出来,陈仁目送路远回房,又看着车工田勇向不远处的临时住处走去。

等其身影完全消失在黑夜里。

陈仁转头对着一直在身旁的吴清,低声说道。

“这几天,安排精锐战士,暗中盯着他,以防有变。”

“特别注意,一定要保护好路远!”

对于车工田勇,陈仁心中还尚存几分质疑,不过既然他自言是晋城兵工厂的人,那也就有办法进行调查和甄别

——在营部、团部的修械所,就有原兵工厂的工人,大可派人前往,进行调查。

“....是!”吴清闻言,脸上若有所思,数息后,他肃然道。“我明天就派人以帮手身份,进入修械所!”

“嗯.....”陈仁脸色放缓,温和笑道。“也不一定有问题,不过还是谨慎些好。”

“这两天你也辛苦了,早些休息!”

.....

与吴清分别后,陈仁回到住处,关了院门,抬头仰望着夜空繁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会感觉到内心的平静。

片刻后,陈仁回神,轻吐口气,推门进了房间。

点燃油灯,陈仁看着平铺在身前桌上的本子,默默沉思。

随着这批战俘的加入,现在三排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七十九人。

这个人数已经是普通排级编制人数的两倍还多,如果不调整现有编制,将这些战俘补充到步兵班里。

不但会造成步兵班的人数臃肿,对三位班长的日常管理和临战应变能力,也将会是一个考验。

吴清还好说,他心思缜密,能管理过来;但赵虎和孙正就肯定会感到吃力。

“所以.....要设立通信班、侦察班或是警卫班这些班级编制,来分流人员吗?”

通常而言,营级及以下的部队很少设立专职的警卫班,而是由作战部队轮值警戒任务,就以现在的三排而言,平日里王家沟内、外的各处哨位,都是由各班轮流组织人手前去警戒。

营、连级队伍会设立侦察班,其多由老兵组成,人数大概在8-12人之间,算是常规的班级编制。不过在实际作战中,更多的还是指定某个班兼任侦察职能。

至于通信班,也是更多见于营级单位及以上,其主要依靠人力传令,要求通信员要熟记地形、暗语、以及会使用军号。

陈仁很早之前,就有过组建侦察班和通信班的念头,但是当时人员缺少,每一名战士都要优先参与作战,又没有马匹、自行车等载具,所以就暂时搁置。

不过现在排内的人员已经出现冗杂,与其再设立一个步兵班,还真不如设置一个侦察班或是通信班,亦或者....两个班都设立?

陈仁皱眉,握笔在本子上勾写着。

现在三排的侦查体系是这样的:依靠附近的民兵联防,获知周边区域的日军动向;各班轮流组织战士,值守警戒驻地王家沟;作战时,则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相机地派出步兵班、或挑选战士,进行侦查。

在之前伏击妄图潜入山谷的伪军小队时,就是选派了部分熟悉地形的战士,前去高坡侦察。

“........”

“原本,是想等着找机会缴获几匹马匹后,再进行组建。不过现在既然接收了战俘,那就着手筹备吧!”

忽然,似乎是想到了什么,陈仁眉头微皱,放下了笔,起身来到窗前,凝望着外界的深邃黑暗,沉默不语。

战俘和之前招募的新兵不同。

招募的新兵都是附近村子的人,便于调查,知根知底,可以信赖。

战俘来源复杂,单是今天这十个人,其出身就覆盖了将近一半的晋察翼地区,难以调查,虽然其都展露出抗日决心。

但.....

没有经过时间和战火的证明,又怎能对这些战俘完全信任呢?

陈仁沉思良久,轻叹道。

“那就....将这些战俘打散吧,集中分配到一、二两班,让吴清和赵虎暗中观察,以断其是否真心;再从一二班中抽调战士,组建侦察班和通信班!”

当下主意已定,陈仁不再犹豫,立刻返身回到桌前,起笔在纸上书写。

最终,重新调整的三排编制结构如下。

一班、二班、三班为步兵攻坚班,人数与之前持平;炮班、炊事班不变;新增七人的侦察班,和两人的通信班。

侦察班在没有作战任务时,将以王家沟驻地为中心,游走侦察方圆二十里至三十里的范围,发现突发情况,直接返回汇报。

自此,对周边日军动向的侦察,将不再依靠民兵联防,而是由三排直属,减少了中间过程的滞缓。

通信班设班长,副班长。主要负责与连部、营部和团部的通信来往,之所以只分配两人,是因为平日通信本就不多,两人便够用。

更主要的,还是趁着这次分流时机,搭起这个架子。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通信班的重要性,陈仁并没有选用战俘,而是深思熟虑,从原有的精锐老兵中,挑出了两人,进行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