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掷骰选名(1/1)

京城,公主府。

公主早产了。

整个孕期,公主管不住自己的嘴,导致胎儿有点偏大。到了后期,下肢日日浮肿,胃部也总觉得不适。

戚明山听从太医的建议,总是规劝她少吃多餐,可她是一吃就控制不住。

这日,戚明山劝言无果,便将公主面前的食物撤了。

公主很是生气,起身夺门而出。

戚明山急忙放下手中的餐碟,还是没拉住人。

这一出门,麻烦了。

公主盛怒之下,脚下没踩稳当,摔倒了。

等仆人还没将她抬入卧房,便发现已经见红了。

这下可急疯了随身的老嬷嬷。

赶紧回宫里面找接生婆。

万幸,母子平安。

孩子弱小,不比足月的婴孩,总是哭闹。惹得公主脾气更暴躁了,时而大声嘶吼,时而暗自垂泪。

虽然有众多的丫鬟、嬷嬷照顾孩子,但作为父亲,戚明山想亲力亲为。

他跟着老嬷嬷一招一式的学习着。

好不容易哄得孩子安稳了,便抱着去让公主看,想让她开心一会儿。

结果孩子一不舒服开始闹腾,公主便开始责骂戚明山。

各种难听的话,如同蹦豆子般,从公主口中倾泻而出。

戚明山实在无法忍受,去卧房的次数越来越少。

他和稚儿住在书房,一个人照看不过来孩子的时候,便会带着孩子回到戚府。

一来母亲可以帮忙照看,二来想让父母享受享受天伦之乐。

光阴易逝。

转眼孩子快要满月了。

戚明山觉得孩子太小,本不想折腾,想等到孩子百日再宴请宾客。

没成想皇帝却在朝会上提及了这事。

这下不办不成了。

他只得去找公主商议此事。

远远的,就看到守在门外面的丫鬟,急匆匆的跑了进去。

戚明山心里觉得有些异样。

脚下快了两步,跟了进去。

屋子里竟然有外人,这是让戚明上没想到的。

公主看起来也是气色十足,脸上还挂着笑。

“公主,这几位长相清俊的公子,我怎么从来没见过呢?”

戚明山礼貌的问道。

“这几位,都是我出嫁之前的道友。”

“什么道友?”

“哈哈哈,就是一道玩耍的朋友。”

公主的笑声,让戚明山感到一丝鄙夷。

他又看向站在公主一旁的丫鬟,“我刚才过来,你看到我,为何匆忙的跑进来?”

那丫鬟一听驸马质问,瞬时跪倒在地上,求饶道:“驸马息怒,奴婢并没有跑,是公主召唤奴婢,奴婢才急忙跑进来伺候公主的。”

几位公子中有一人嬉皮笑脸的说道:“驸马爷整天板着张脸,难怪公主整日郁郁寡欢。”

戚明山不相信丫鬟的说辞,也没有理会清俊公子的讽刺。

他平静的对公主说:“父皇问及孩子的满月宴,我是特意来和你商议的。”

清俊公子落了个没趣,讪讪的道:“既然公主有要事商议,那我们改日再来吧。”

婉乐点头默许。

几位公子起身,默默的退出了房门。

婉乐脸色冷淡,“孩子不是一直你在照顾,满月宴你看着操办就行,何必来问我得意思?”

“婉乐,之前你的身体一直在恢复,我每次带孩子来,想让你和他多接触,想让他能感受到母亲的关爱,可是你总是……”

戚明山一想到夕日公主说出的那些难听的话,实在没办法再继续。

他深吸一口气。

“如今孩子都快满月了,竟然连名字都没定下来。这让外人知道了,岂不成了笑话。”

婉乐心里盘算一番,“当时不是起好了几个名字吗?我记得你说是十个吧?男孩女孩各五个,对吧?”

“是的。”

“这还不好办?”公主随即拉开身旁的小几抽屉,取出来一枚骰子。

随手投掷在小几上。

骰子的点数是两点。

“就选那张纸上的第二个吧!”

看到婉乐的举动,戚明山是又震惊又生气。

怎能如此儿戏!

戚明山呆滞在那里。

他想对着这个让他无奈的人,大发雷霆,却知道没用,还怕连累家人;

他想和这个生长在宫中的人,讲讲道理,鼓起气又泄了,谁有她知道的道理多;

他只能顺着自己的气,待心平气和了,温和的劝慰着。

“婉乐,之前我们都年少不懂事,怎么疯玩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你也是做母亲的人了。是不是应该担负起一些照顾教育孩子的责任了?”

“我没有不管啊!我只是让嬷嬷丫鬟们去照顾,是你大包大揽的。要我去给孩子换尿布,哺乳,这我可干不了。”

听到公主这胡搅蛮缠的话,他知道自己是对牛弹琴。

对这油盐不进的人,多说无益。

戚明山便只谈正事。

“霖儿早产,现在还很娇弱,我是想将满月宴推迟到百日的,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霖儿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婉乐口中的“谁”字没说出来,才反应上来,这好像说的是自己的孩子。

忙找补道:“是啊!我觉得你顾虑的对,要不给父皇说说,暂时先不办了?”

“那估计需要我和你,一同进宫,去给父皇说一下。你也很久没见过父皇和娘了,正好回去看望他们。”

婉乐本想推辞的,却没想到,戚明山说出了看望父母的话,她便不好再拒绝了。

两个人约好了进宫的时间。

戚明山看到公主没有再和她说话的意思,便离开了卧房。

自己又去照顾孩子了。

叶家茶铺。

四个人看着桌上包袱里那点银两,默不作声。

他们才批量生产了一个多月,所获银两已经不算少了。

可与几人路上所需银两比起来,那就差远了。

戚明石表示,自己可以在塘县的大钱庄里,压上一些物件,拆借一些,然后由京城的分号,去戚家追还。

月圆直接反对。

她按压着额头,思索半天。

对着母亲说道:“娘,将您给我留的嫁妆拿出来吧。”

叶母哀怨叹息着,起身去拿。

回来时,将手里的小包袱放在桌上,愧疚的无语。

就那么大点,是不会有多少银两的。

戚明石又提议,月圆还是不允。

他有些生气的说:“就当我借给你的,可以吧?”

叶父终于开口:“不行我就和你娘不去了。”

“不行!”戚明石看着丫头,“伯父伯母不去,你觉得就算找到兄长,他会和我们回来吗?再说,咱们走了,二老在家里能呆的安稳吗?”

月圆再无力拒绝,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