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泗平城游神(1/1)

况且河东那边的具体情况如何,他又怎能不知?

清楚窦渊刚才说的话虽然好听,但那些商贾绝对不会真的出力。

定然还会趁此机会捞上一笔,却还能获得一个好名气,如此他当然不能容忍。

于是就着赵景润的话,彻底将这件事定死。

一旦圣旨下了,他们要出多少钱多少粮,到时就是林之平说了算。

窦渊和杜成忠又斗了一会儿,将基本调子定了下来。

赵景润见差不多了,伸手往下压了压。

“瘟疫之事片刻不得耽误。”

说着,立刻将目光看向了户部尚书。

“孙无锋。”

“臣在。”

“户部尽快拿出一个赈灾方案,明日送中书省。”

“臣,领旨。”

随着朝会的进行,关于如何处置武安府瘟疫的事,便暂时定了下来。

不仅仅是大庆,历朝历代处理瘟疫的方法就那么三板斧。

首要之事便是保证瘟疫不能继续扩散,保住遭瘟百姓的基本生活。

因感染瘟疫而死的百姓,将他们尸体给处理好。

至于最后到底死多少人,瘟疫又得持续多久,就全看天意了,在赵景润心中,瘟疫本身不是什么大事。

他在乎的,是百姓竟然发生了暴动,这才是他无法容忍的点。

身为赵庆江山的统治者,他不允许有任何威胁皇权的事情发生,所以才将大臣们叫来,仔细的盘问此事。

“陛下,时间不早了,歇息吧。”

尚书房,赵景润刚刚批阅完公文,王德端着一碗汤走来,小心翼翼的放在桌上说了句。

赵景润端起瓷碗正准备喝,于飞虎忽然走了进来。

“启禀陛下,刚刚从泗水官驿上送来一份密信,是李卓公子送来的。”

按照正常情况,不管是公文还是其他的信件,送来一律先经过中书省。

由中书省先看过做一个排序,根据轻重缓急排列好,再送来给赵景润过目。

但有些特殊情况除外,就比如他送给李卓的那道令牌和圣旨,官驿呈送上来后,是直接给金牛卫的。

“哦?李卓来信了?拿给朕看看。”

刚才赵景润还在念叨这小子,闻言马上放下瓷碗。

赵景润打开李卓的信封,片刻之后就已经看完,脸上最初的笑容突然消失,而是深深深皱起了眉头。

王德余光瞧见后,心中感到好奇,但不敢多问。

信里面的内容让赵景润很纠结。

“这个李卓,可是给朕出了一个难题啊,他来信为梁石玉求情了。”

赵景润说话之时,眉头一紧拧成了麻花。

“李公子为梁石玉求情?”

闻言王德和于飞虎对视一眼,很默契的保持沉默。

河东此次爆发淮河水患,死了那么多人,现在又出现瘟疫,这个梁石玉便是罪魁祸首。

李卓为何会为他求情?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他们是如何认识的?

“李卓在信中说,朕冤枉了梁石玉,他可能是一个好官,还说真正贪墨赈灾款粮者是林之平。”

赵景润再次说道。

梁石玉身为河东布政使,从二品的朝廷大员,对他赵景润也是了解的。

他原先属于仕林党,在前朝时通过科举入的仕。

先帝对其评价是有能力,有一颗为民之心,但性格太过刚直,喜欢认死理。

事实也证明先帝所言没错,梁石玉因为这个原因,六年前彻底和仕林党划清了界限。

正因因此,杜成忠才将原本属于他的巡抚之位,安排林之平顶了上去。

赵景润对此人印象不太好,当年他还是太子位居东宫时,梁石玉在翰林院任编撰,曾因为一件小事,在先帝面前说过他。

故而这次的事情,赵景润才没有多管,直接让刑部会同大理寺对其审讯,他正好也俯首认罪,于是就这么顺下来了。

但赵景润没想到,李卓竟然会为对方来信求情,李卓是他必须要抓住的大才,故而不得不重视。

若是自己依旧不管不顾,到时梁石玉被问斩,对方会不会因为此事而迁怒自己?

而刑部和大理寺定好的案子,如果想翻案,只有自己亲自出面。

眼下三党都盯着这个布政使的位子,他如果这么做也不太好交代。

即便是他是皇帝,一时也陷入了两难之中。

而这一切,已经到了泗平城的李卓并不清楚,反正他已经将事情告诉了赵景润。

对方救不救,不是他能决定的事情了。

由于泗平县各方面比之平阳还多有不如,故而李卓对此地也没太大的兴趣。

准备明天就出发,继续往林天府而去。

林天府是丰昌的省城,由于是北方的最后一个省,位于南北交界之处。

故而林天府同时具备了南北特色,在北方名气颇大。

眼下河东闹瘟疫,在彻底消除之前李卓不可能过去,去林天府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此大约上千里路,按照李卓的计划,大概需要数十日可以抵达。

“圣天老母巡此一方,闲杂人等速速退让!”

李卓带着李福和环儿正在闲逛,街上突然变的嘈杂纷乱起来,回头看去,只见行人们立刻让至道路两旁。

一行身穿奇装异服之人,推着一辆巨大的辇车而行。

车上立着一个高约两米的女人石像。。

石像旁有两名青衣少女同车而立,一路走还在一路念着什么。

其他人则是又蹦又跳,似乎在跳舞,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公子,这是什么?”

环儿抓着李卓的衣袖,好奇的问道。

“应该是某种祭祀活动吧。”

李卓也不太清楚,他上一次来泗平时没见过。

大庆许多地方都有着各自的信仰神明,有时民间也会自发的举行游神祭祀一类的活动,并不稀奇。

对于这种事情,李卓从来都是敬而远之。

以前的他是一名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自从带着记忆穿越到大庆后,这种观念就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

“嘘,这位公子,您快小声些说话,让他们听见就麻烦了。”

李卓刚说完,就被旁边的一位老妪拉了一下,她穿着很普通的粗衣布服,估计有六七十岁的模样。

“老人家,我又没说什么过分的话,能有什么麻烦?”

李卓听闻感觉很奇怪。

正说话之时,游神队伍经过了他们身边,一旁的老妪立刻双手合十,对着石像拜了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