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耀宗在宋谨央面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宠爱女儿的老父亲(1/1)

宋谨央岂会看不出旁人眼里的质疑?

但她根本懒得解释。

老农因为宋谨央的鼓励,话匣子打开了。

同耀宗天南地北地聊开了。

说天气、说农耕、说未雨筹谋、说看天吃饭、说什么土壤种什么植物……

一口气将自己知道的,说了个遍。

燕王听住了,眸光亮得犹如星辰。

耀宗瞥到他的模样,赞赏地点了点头。

这个儿子素来颇得他的心。

果然不俗,知道农耕是国之根本。

老农说得累了,耀宗索性赐他坐下,还让曹路赐茶。

他喝了口茶,刚刚坐下,就看到另一个大官模样的人,在给他做手势。

他一惊,以为不许他坐,立刻站直了身子。

狄德康想催他快些说粮食在哪,但对方误会了,一脸惊恐地看着他,倒弄得他里外不是人。

耀宗嘿嘿一笑,“老人家,你们庄子上粮食多了多少?若朕……我出银子买,你可肯卖?”

老农得意地伸出右手,比了一个“二”。

狄德康眼神“刷”的一下亮了起来。

“两万石?”

虽然不多,但粥烧得稀点,也能解燃眉之急。

老农笑出声,摇摇头,仍比了个“二”。

“十二万石?”

狄德康的声音激动到颤抖。

老农哈哈大笑,“大人,老朽年轻时,曾管过粮仓。咱们庄子上的余粮,等于整个江南两年的粮食总量。”

“嘶”狄德康倒抽一口凉气,当场就想跪下磕头。

耀宗更是激动地再次走向龙案。

一把握住老农的手,“老人家,您说的,可是真的?”

老农眸子一瞪,“皇上在上,庄稼人从不骗人。”

“好,哈哈……”

见耀宗笑了起来,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燕王也笑了。

宋谨央始终噙着笑。

老人家还告诉皇上,不仅粮食有得多,他还多种了木薯。

赈灾时,把木薯和粮食混在一起煮,更管饱。

“种地的都知道,木薯管饱,顶饿!!!”

老农一边说着话,一边有些不好意思。

他可不想给人留下贪吃的印象。

知道老人家今年六十整寿,耀宗一高兴,当场写了三个大字“老寿星”,赐给了老农。

后者高兴得泪水涟涟,连磕三个响头,恭敬地退了出去。

耀宗拍了拍宋谨央的肩膀。

“央儿,你是为父的福星啊!”

自从宋谨央认祖归宗,朝中大事您的件件顺遂。

和亲一事,虽一波三折、险象环生,却有意外的惊喜,找到拉哇瓜失散多年的大公主。

前不久,他收到拉哇瓜国王亲自写来的国书,要与大乾永结同好。

北疆受灾,原以为弹尽粮绝,谁知峰回路转。

宋谨央的庄子竟然成倍种出粮食,彻底解决了北疆的困境。

“央儿,你是怎么做到的?”

宋谨央笑着解释。

“父皇,这全是您的功劳啊!”

耀宗一怔,“央儿,此话怎讲?为父怎么可能管得到你庄子的事?”

“父皇,庄子是您赐的,佃户也是您的了民。

他们勤快又能干,种了庄子里的田地还觉得不够,非得去开垦后山,把整个山头种满了粮食。

您说说,这是不是您的福德感召了他们?”

哪怕明知这是宋谨央的“小阴谋”,耀宗还是心甘情愿地中招,高兴地哈哈大笑,快乐得像个孩子。

狄德康不得不佩服。

难怪大理寺卿那个老东西,说变节就变节,从看不顺眼大公主,一下子成了大公主的铁杆支持者。

原来,她真的是大乾的福星啊!!!

这么难的事,在她跟前,就好像刀切豆腐两面光,简单得就像用膳喝水,说解决就解决了。

他长叹口气,担忧地看着燕王。

大公主,才是燕王最强劲的对手啊!

那边,宋谨央还在同耀宗撒娇,非得闹着吃七仙楼的八宝鸭。

耀宗宠溺得看着她,“你别以为朕老糊涂,不知道七仙楼是你的地盘。”

“我不,我要吃御膳厨房做的八宝鸭,我要和父皇一起吃,那才香!”

耀宗的眼眶湿润了,似乎回到了十多年前,他攥着宋谨央小手,教她写字的时候。

耀宗自己不知道,他此刻根本不像一个帝王,只是一个寻常的老父亲,任凭宠爱的孩子撒娇。

钱昭媛握笔的手,攥着死紧。

指尖都泛了白。

在宋谨央进殿后,她所有的谋划、出力、献策,都成了笑话。

宋谨央一开口,耀宗就哈哈大笑。

只要有宋谨央在,哪里还有她的出头之日?

陈王在她手上,都没走出三招。

她不得不假供筹粮,来试探皇上。

这一试,却让自己成了笑话。

她看着糊成一团的墨汁,搁下笔,将废纸揉成一团。

拿了张新的纸,重新一笔一画慎重地写了起来。

不论如何,这封信,她必须写。

写完后,她走出隔间,将信递给曹路,再呈给皇上。

彼时,皇上正宠爱地听宋谨央说要吃八宝鸭,她恭敬地福了福身,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宋谨央眼角余光瞥到了钱昭媛。

她其实早来了,钱昭媛的话都听见了。

她满腹疑问。

钱昭媛的哥哥,不是那个无能、耳根子软的承恩侯吗?

他怎么成了江南总督?

她存着疑惑,打定主意抽空问问曹路。

钱昭媛前脚进殿献了策、写了信,皇上的赏赐后脚就到了。

送赏赐来的人不躲不避,直接在她的宫门口宣了皇上的口谕。

说她为解北疆灾情,自动献策,故而大加赏赐。

钱昭媛面上欣喜若狂,心里却叫苦连天。

这份赏赐烫手啊!

羊肉没吃上,反惹一身騒。

这下子,她成了后宫的靶子、目标,无数双记恨的眼睛,暗地里窥探着她。

就连一向信任她的王皇后,也气愤至极。

莹玉还不断在王皇后面前上眼药。

“娘娘,您待昭媛娘娘多好啊!她有了主意,却跳过您,直接去上书房进言。这不明摆着,担心自己的功劳被您抢了吗?”

王皇后本就生气,听了莹玉的话,更是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哼,小丑而已,本宫岂会将她放在眼里?”

话虽这么多,到底心里有了芥蒂。

这给日后埋下争斗,埋下了浓浓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