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你什么身份爱大明?(1/1)

古代迷信封建。

是个君主帝王,出生登基死亡,都要有个异象天相。

只要是个人物,都是姿貌奇伟。

不像全小将,还要用一套破除封建铁拳,让相士承认自己人中之龙,能做大统领。

崇祯弘光死时,野史那是记的京师雷鸣,黄沙覆天,天暗无光。

就连大明永乐帝下西洋都抓长颈鹿当麒麟来做祥瑞。

两汉尊黄老,以五德说而做法理。

谶纬流行,是作为经书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个地震日食,雌鸡化雄,三公九卿就要有人辞官。

张角向汉桓帝献太平经,没成功转身就喊出苍天已死。

代汉者涂高,引的无数世家豪强为之着迷。

金刀之谶连李世民都心生提防。

哪怕五代各路军阀藩镇,都改名字想顺应天命。

直到两宋道德理学兴起,方才止住谶纬之说。

两汉之交,穿越者和位面之子同在。

不用多说。

王莽用灾异符命让孺子婴禅让。

刘秀对谶纬,已经达到言必称谶,事必依谶。

被青铜与火之王辅佐的公孙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孙述刚出道做官就靠鬼神治理地方。

后来称王称帝疯狂引用谶书,说自己手纹有奇。

黄承赤而白继黄。

西汉火德,新朝土德,轮到他这个金德。

进而建城自称白帝。

如果在宋前,这个【白帝】天命绝对牛逼。

现在?

牛顿都快被苹果砸头。

英国都已经光荣革命。

还搞谶纬符命,谁信啊。

王夫之那批人都谈朴素唯物了

腊月不下雪,杖毙个钦天监监证就是。

“唉,糊弄糊弄百姓,骂名我来担。”

【白帝】天命只能用在没读过书的人身上。

发现外面又发生失火,朱慈煊叫来属臣,决定早点拿下洪沙瓦底残留的几郡。

筹够一千天命值,把【命中犯火】给增删改查了。

不一会儿,白文选马宝几人依次登船。

朱慈煊看了眼脸色苍白的王启隆,和胳膊绑着纱布的潘璜,询问军中损失。

白文选出声以对:“殿下,我三千骑连日作战,伤亡近八百人。”

“不过,下洪沙气候湿热,军中士卒多有疾病,眼下还能上马者只剩千余。”

邓凯拱手道:“太子殿下,三清军本都是狡诈之徒,背城死战,非死即逃。”

“锦衣卫近乎全军覆没,人人身上带伤。”

“如果不是殿下精通医术,用酒精,净布减少发热,估计只剩几十人了。”

朱慈煊叹了一口气。

虽然大多死的都是洪沙人。

但汉人也是折损小一千人。

王启隆中了两箭,一发火铳,侥幸没死,武力值直接降到30,也近乎废了。

反倒是神机营,大部分留守攻下的城池,没有太多损失。

潘璜开口:“我军各部都失去作战能力,是否让晋王和沐国公调些兵马。”

阿瓦城还是几千士卒。

寺院僧侣号召征募的三千洪沙兵,黎维柞之前带来的一千汉蛮义军,沐天波从孟艮召集的一千蛮兵。

就是没有太多战斗力,只能充当辅兵。

朱慈煊微微颔首:

“晋王已平定洪沙西北诸郡,可以抽出些许人手,让靖远伯武大定领兵,带上阿瓦半数兵马,沿大金沙江南下。”

“做西军,收复沙林卑谬二郡。”

“巩昌王。”

白文选:“臣在。”

“且让央米丁侯瑞敏莱和东吁侯拉乃从俘虏中挑选两万可战之士,你为东军主帅,替孤拿下勃固大光。”

央米丁侯瑞敏莱就是石桥立功的洪沙兵,在同古城中欺骗稳住莽白地道伏兵后,活到最后,就又升官了。

白文选犹豫道:“殿下,同古一战,我们歼敌两万,俘虏五万,但莽白仍有近三万兵马南逃勃固。”

“下洪沙水师健全,勃固大光也是坚城,又有红夷火器一时半刻怕是难以攻下。”

他去岁一度乘洪沙人轻敌,防守不备,攻至阿瓦外围。

就是被火炮火器所逼退。

麾下一名小将更是中炮身亡。

就洪沙兵的实力,白文选不觉得能短时间攻下三座大城。

朱慈煊思考片刻,看向自己的天命栏:

“那就用闯王旧计。”

“拉乃和瑞敏莱都说莽白在下洪沙征兵征粮,天怒人怨。”

“让那些被屠村的各族头人都起兵反抗。”

“许诺他们土地,允许他们圈地,只要每年按量朝贡,就不用向东吁国纳税纳粮。”

莽白一死,大军溃败,下洪沙必定会乱起来。

但朱慈煊可不希望自己的粮仓一直混乱。

附庸的附庸太难控制,直接成为大明的附庸吧。

“将陈安德唤来,下洪沙直接让其来管理。”

这时候也顾不得,陈安德没有太多理政能力。

潘璜一个翻译都要亲身上阵杀敌。

说到底,大明朝廷还是没人。

李定国白文选马宝都只能打战,管理数万人的军镇还行。

编民齐户,治理地方,就为难他们了。

习惯性用刀子讲道理。

缺人,缺时间啊。

翌日,朱慈煊接见了一个自称下洪沙的使者。

“大明太子殿下,我们愿意认同蒲甘老侯爷为东吁新王。”

“愿意奉上一万斤黄金,平息殿下的怒火,停止战争。”

“此外,卑谬勃固等下洪沙诸郡,依照太子的要求,每年各郡向大明朝贡一千万斤大米。”

朱慈煊似笑非笑的看着下洪沙使者。

“你们下洪沙现在是谁做主?”

洪沙使者跪在地上:“回殿下,是平达力的别岱蕴,莽白的勃固侯。”

“莽白令其带两万军队,在勃固马都八抵御暹罗的进犯。”

“别岱蕴收拢莽白溃军,和诸位侯王们都谈好了,愿意臣服归属大明。”

朱慈煊瞧了眼洪沙使者带来的两箱黄金,轻笑道:

“他谈好了?怎么谈的。”

“让洪沙的王公贵族们依旧占领下洪沙各地,称侯称伯。”

“孟族的首领们肯答应他们继续占着他们的土地?”

“照你们这么下来,你们洪沙族和孟族又要斗上几十年,兵祸伤民,给孤的粮秣不会出差错?”

洪沙使者磕头如捣蒜:“太子殿下,别岱蕴说绝对没问题。”

“哪怕从暹罗购粮,每年朝贡大明的五千万斤大米,也不会少一粒。”

朱慈煊摇了摇头:

“莽白割据下洪沙为王,勉强能说是半个东吁王。”

“他臣服朝贡,孤信他能做到。”

“别岱蕴又是什么身份?”

“就算你们不投降臣服,你们手上的黄金土地大米,就不是我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