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朝堂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1/1)

“不要再看了,快些上车吧。”

诸葛亮轻掀开车帘,目光瞥过来了一眼,那低沉而富有威严的声音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

“世子,朝堂之上,君臣之间尊卑有序,不可与丞相同乘一车。”

眼见着诸葛瞻抬脚欲要上前,黄用一个箭步冲至其身前,将其拦住。

恰在此时,一辆马车徐徐驶来,停在了其面前。

在黄用小心翼翼的搀扶下,诸葛瞻略显迟疑地上了车架。

对于这些宫廷中的繁文缛节和规矩,他实在知之甚少。

待进入马车坐定之后,黄用这才开始向诸葛瞻详细讲述起宫廷礼节来。

朝议非同小可,远比私下觐见刘禅要庄重严肃得多。

在这里,规矩繁多且严苛,稍有不慎,便可能犯下大不敬之罪。

随着车夫手中马鞭轻轻挥动,车马缓缓向前行进。

不多时,便抵达了宣明门,这是蜀汉新城的西城门。

以东为尊,因此群臣皆从西边而来,向着东方朝拜。

此刻,宣明门外早已人头攒动,众多大臣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交头接耳。

当看到诸葛亮那辆标志性的车马渐行渐近时,原本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众臣纷纷主动退让到两旁。

有的人脸上流露深深的敬重之意,也有些人心怀敬畏,甚至不敢直视马车。

随着宣明门的城门也打开了,诸葛亮所乘的车驾直贯而入。

“世子,我们该下车了!”

而紧跟在其后的马车却停在了宣明门外。

不是每一个大臣,都有权力驾车入皇城。

诸葛亮有剑履上朝的特权,车驾入宫,更是习以为常。

车帘被掀开,诸葛瞻步履蹒跚。

这副身体终究还是幼时,体态方面显现出来的劣势,是无法改变的。

由于跟在诸葛亮车驾的后面,诸葛瞻也自然成为了瞩目。

看着这张稚嫩无比的脸庞,众大臣一时间,不知道诸葛瞻是何来路。

诸葛瞻虽有神童之名,但认识他的,却是寥寥无几。

“思远,这边!”

人群之中,一个身影缓缓走来,正是蒋琬,他面带微笑,朝着诸葛瞻轻轻招了招手,示意其赶紧过去。

站在一旁的黄用见状,赶忙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对诸葛瞻说道:“世子,你身份尊贵,我等只是些卑微之人,没资格与你一同入宫面圣,你需要和蒋长史一齐上殿。”

很明显,这所有的一切应该都是事先有所安排的。

诸葛瞻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然后快步走向蒋琬所在之处。待行至蒋琬面前时,他恭恭敬敬地躬身行了一礼,口中说道:“拜见先生。”

就在这时,站在蒋琬身旁的一位中年儒生将目光投向了诸葛瞻,脸上露出一副充满好奇的神情,开口问道:“公琰,这位公子是?”

不光是他,周围其他人也纷纷被吸引了注意力。

一道道或疑惑、或探究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诸葛瞻身上。

众人心中暗自揣测着这个小孩的身份来历。

“威方兄,这位便是丞相之子诸葛思远,我们蜀中的神童,想来你也应有所耳闻吧?”

蒋琬提高音量,洪亮的声音在人群中回荡开来,仿佛生怕有人听不到似的。

这一番介绍,带着一丝刻意为之的味道。

“素有耳闻!”

杨仪闻听此言,仔细端详起眼前的少年来。

只见那诸葛瞻面容清秀,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聪慧之气。

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模样,杨仪并未有过多的重视。

关于丞相之子的身份自己倒是知晓,只是这所谓的‘神童’之名,今日却是头一回从蒋琬口中听闻。

不过嘛,再怎么聪明伶俐,终究也还只是个黄口小儿罢了。

在儿时,他们谁还不是个神童呢?

想到此处,杨仪的神情不禁流露出些许轻视之意。

然而此时,站在对面的诸葛瞻同样也在上下打量着杨仪。

他敏锐地察觉到对方那毫不掩饰的灼热目光以及隐隐散发出来的傲慢气息。

不过,杨仪的确也有着足以自傲的资本。

在诸葛亮临终之际,曾有意将杨仪提拔为军中的首要人物,足见对其器重程度非同一般和其能力了。

能入丞相眼的,可都不是泛泛之辈。

但杨仪居功自傲,他要的更多,他想成为继诸葛亮之后的人,继续如同诸葛亮一样把控蜀汉朝政。

不过,也是由于其这种高人一等的倨傲,得罪了太多的人,于是并不遂志。

加之,其与魏延的矛盾,也成为了一个伏笔。

最终大权落空,落了一个自杀身亡的下场。

“小儿,拜见杨长史。”

随着诸葛瞻又对着杨仪一礼,不管心中有何种感想,诸葛瞻自是也不能表露出来。

朝堂上,可不是打打杀杀。

而是人情世故。

杨仪就是没有处理好人情世故,不然,他真的是继诸葛亮之后的第二任蜀汉掌权大臣了。

这位就是血的教训。

“你认识我?”

杨仪问道,他虽为丞相长史,但却很少去相府,更是没有见过诸葛瞻。

他们的办公地点,都是在征途之中。

“小儿不敢欺瞒长史,今日才第一次面见,不过,我曾多次听父亲大人提起过长史,言长史德行崇高,北伐之时,屡立战功,可谓是劳苦功高。”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溜须拍马,是官途的必备,不然寸步难行。

高傲自大,只会自寻死路。

关羽如此,魏延、杨仪也均是如此。

他们的败亡,与他们这种性格,大有关联。

意气用事,那是草莽英雄。

官途之上,必须要委曲求全。

“真是如此吗?”

杨仪得意的摸摸胡子,眼中对诸葛瞻也多了几分赞赏之色。

“不止如此,家父还说,杨长史治军有方,是能文能武的全才…”

杨仪就是要顺毛捋,诸葛瞻自然不吝夸赞之词。

“想不到,堂堂丞相之子,竟然是如此货色。”

“我蜀汉还真是人才济济,朝会之上,有白发老者,也有稚子小儿,也不失为一段佳话。”

角落之中,有冷嘲热讽之声传出。

“威方兄,思远,我们还是上朝吧,边走边说。”

蒋琬不由提醒道。

看向诸葛瞻的目光,又多了几分异色。

现在诸葛瞻表现出来的谈吐,他也是第一次见到。

更不好加以评价。

溜须拍马,还是那种老道的圆滑呢?

反正,诸葛瞻,现在已经让他看不透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