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揽月坊——反击1(1/1)
江停起身走到杯前,动作从容不迫:
她的目光扫过案上三杯,八两玉杯盈满,酒色晶莹,五两与三两的瓷杯空置一旁。
她素手执起八两玉杯,手腕微倾,一道清亮的酒线便稳稳注入五两瓷杯之中,直至杯沿,涓滴未溢。
动作优美,温润如玉,只一个动作就引得不少人赞赏。
她不同于前面任何一人,神态自若之外,她甚至有空解说,显然成竹在胸,淡定自信。
“此际,”她声音清越,放下玉杯,“八两余三,五两已满,三两犹空。”
她的声音说不上大,但莫名有种让人安定下来的感觉,吵闹的众人不由自主闭上嘴安静倾听。
接着,她拿起那斟满的五两杯,转向小巧的三两瓷杯,再次倾注。
酒液汩汩,精准地填满三两杯的容量便戛然而止。
“五两余二,三两盈满。”她将三两杯置于案上。
此刻人群已经完全安静,只余下画舫内的琴师弹奏着轻缓舒适的伴奏。
随后,她不带停顿地将那满盛三两的酒液,尽数倒回原先盛有三两余酒的八两玉杯之中。
玉杯轻响,停手:“八两合六,五两存二,三两复空。”
她并未停歇,似乎做这些完全不需要思考,再次执起五两杯,将其悉数注入空置的三两杯中。
“八两存六,五两尽空,三两得二。”
说完,便再次执起那盛有六两酒的玉杯,手腕轻转。
“八两余一,五两再满,三两存二。”
动作行云流水,不带丝毫滞涩,接着她拿起刚刚斟满的五两杯,对准三两杯,缓缓注入。
酒液细流,堪堪填满三两杯口即止。
“五两倾其一,恰满三两。故,八两存一,五两余四,三两复满。”
最后一步,江停拈起那满满的三两杯,将其内清冽酒液,涓滴不剩地倾入仅存一两薄酒的八两玉杯。
酒液汇入,玉杯轻晃,水面稳稳停住。
她放下杯盏,退后半步,并未立刻言语,只是目光沉静地扫过案上最终景象:
那原本盛满的八两玉杯,此刻酒光潋滟,不多不少,恰是四两。
方才倾注过的五两瓷杯,酒面齐平,赫然亦是四两。
而小巧的三两杯,已然空空如也,杯底只余一线残光。
两份恰好四两之酒,分置两杯,莹然生辉,在画舫通明的灯火下,如同两泓凝固的琥珀。
画舫内一片寂静,没有爆发的赞叹,没有喧哗的喝彩。
江停并未理会这寂静,也未等众人说什么,再次伸出双手,一手执起那盛着四两酒的八两玉杯,一手端起同样盛着四两酒的五两瓷杯,杯壁温润,酒液微漾。
她缓缓转身,面向舫内济济一堂的举子们。
清越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此杯薄酒,四两之数,非江停独力可成。”
她的目光扫过诸位或陌生或眼熟的面孔,在她之前尝试解题的几位书生身上尤其停留了片刻。随即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个友好的笑容。
“若无诸位同年,或引其路,或试其错,江某亦难如此快解出此题。”
“解题如登阶,非一人之功。此一杯,敬在座诸君!”
她将左手的五两瓷杯微微举起,朝向众人。
“敬我等寒窗苦读,今日共聚揽月;敬此间同道切磋,才智激荡;敬来日放榜,无论魁首抑或同进,皆为大周抡才之选,社稷未来之梁!愿我等才学,如这杯中酒,虽分而量明,各展其华,亦能相济相融,共酿盛世琼浆!”
这番话说得谦虚又好听,众人先是一怔,随即一股暖流与豪情涌上心头。
那题说实在的并不算难,大多数人在前人尝试后心中已经渐渐有了模糊的答案,但江停如此坦荡的说出来,让人不由自主的生出好感来。
而江停后半截话更是戳中了无数人的心窝,让人不由自主的带入进去,一时间不少人都红了眼。
不知是谁率先举杯,紧接着,舫内所有人,无论是否已有酒在手,都肃然起身,齐齐举杯回敬。
“敬同道!”
“敬大周!”
“敬江兄!”
丰经义在人群中,看着被众人真心敬服的江停,眼中神色变幻,最终也只能默默举杯,心中滋味复杂难言。
江停微微颔首,接受了众人的回敬,笑着将酒饮下。接着,她将右手中那八两玉杯,高高举起!
杯中美酒映照着舫内灯火与窗外星河,流光溢彩。
“而此一杯,” 她顿了顿,声音在寂静的画舫中回荡,“敬此揽月舫!”
“敬此飞檐斗拱之下,数十年间,往来之文魄墨魂!”
“敬画圣留此《七星揽月图》,引吾辈仰望星河,心驰物外!”
“敬曾在此处挥毫泼墨之先贤前辈!无论其名是否刻于青史,其志其思,无论对错,都于我们有益。”
“此杯酒,敬天地文心!敬古今圣贤!敬那上下求索之道!”
言毕,她手腕微倾,将杯中那晶莹的四两美酒,缓缓地洒向舫外的粼粼河波。
酒液融入河水,泛起微光,仿佛真的与那流淌了无数文人墨客情思的时空长河融为了一体,隔着遥远的时空互相共饮相望。
这一刻,画舫内落针可闻,一曲终断,人心却无法快速平静。
所有人望向江停洒酒的方向,一种奇怪复杂的情绪在每个人胸中激荡。
悠扬的琴音适时地再次响起,却不再是欢快的宴饮之曲,而是一曲苍茫古朴的古曲。
片刻后,丰经义勉强安定好心中复杂的思绪,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江公子果然名不虚传,在下心服!”
江停微微一笑,目光平静地看向丰经义。
“丰兄之题精妙,令江某获益匪浅。礼尚往来,江某也有一题,源自异闻杂记,想请丰兄及诸位同年指教。”
众人顿时来了精神,连声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