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一九九七(1/1)
苏渺加班回家时,天已经黑透了。
冬日的暮色总是来得又急又沉,公交车缓缓驶过长街,车窗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将外面刺骨的寒风隔绝成模糊的呜咽声。
她疲惫地靠在座椅上,感受着车厢里浑浊的温暖。
旁边一位穿着藏蓝色棉袄的大爷,正用一台老旧的半导体收音机听着今天反复播放的讣告。
收音机发出沙沙的电流声,却掩不住播音员沉痛的声音。
大爷布满皱纹的眼角泛着红,一遍遍叹着气:“要是再等等就好了,就能看到港城回来了。”
他粗糙的手指不停地调着旋钮,仿佛这样就能让那位老人多停留片刻。
苏渺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霓虹灯在雪后的路面上投下斑驳的倒影。
公交车报站声响起时,她才惊觉已经坐过了一站。
匆忙下车后,扑面而来的寒风像刀子般刮在脸上,她不由得缩了缩脖子,把半张脸埋进围巾里。
两个站离得不远,站在风中等车不如往回走一走。
苏渺拐进巷子里,卖糖炒栗子的小贩突然熄了炉火,整条巷子只剩下路灯在雪地里投下长长的光痕。
她摸出兜里的姜糖含住,辛辣感直冲眼眶时,听见远处传来《春天的故事》的旋律。
这一年,启明星的坠落让国人突然意识到,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而新时代的名字,暂时还没有人想好。
而这一年又是特别的一年,在广交会的特别展区,苏家食品厂的展台挂出“庆回归限量版姜糖”,包装印着粤港两地地标剪影。
港商捏起一颗笑问:“甜的还是咸的?”
苏元正回答道:“甜的,吃进去是暖的。”
临近七月,大小街道两侧的树枝上已经缠上了彩绸,巨型倒计时牌矗立在历史博物馆前,数字每跳动一秒,就有游客合影。
夜间亮灯时,“距港城回归还有×天”的红字映在沥青路面上,像一道流动的血脉。
在社区手工大赛中,对门大妈用毛线钩出的紫荆花杯垫,居委会评比时输给了“小平画像十字绣”。
胡同口小卖部的张叔挂出自制横幅“喜迎港城回家”,歪歪扭扭的字迹透着朴实的喜悦。
树荫下,下棋的大爷们争得面红耳赤:“驻军肯定要带二锅头!”“你懂什么,现在都讲究国际形象...”
浦东工地的塔吊臂上挂出“港城明天会更好”的字幕,与对岸汇丰银行楼顶的米字旗遥相对峙。
苏渺接收到小蝶的电子邮件,上面诉说着异乡的赤子之心,唐人街也是张灯结彩,华侨社团手工缝制了两千面小国旗,那天晚上会组织集会。
而小蝶也将在8月回国,结束6年多的留学生活。
届时,查尔斯也会跟着她一起来华国,现在对跨国婚姻的限制还是很多,不知道查尔斯是否能通过政府和岳父岳母的考核。
文化部在赶制回归主题宣传画时,苏渺被抽调审核民族图案——铜鼓纹样被要求与紫荆花结合,美编抱怨:“这比画领导人像还难!”
而苏渺在做好单位的准备工作之后,正式递出了辞呈。
商机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广阔,之后她打算回归自家企业,与父亲一起发展“苏记”。
单位领导对于她的决定表示惋惜,在谈话挽留后,最终还是尊重了她的个人规划。
六月二十八日,距离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只剩下不到三天。
苏渺的内心越发躁动不安,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心里鼓胀着,让她坐立难安。
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催促:回邕城去。
苏元正拎着一个大西瓜走进院子,乐呵呵朝苏渺说:
“渺渺,你秦爷爷早上打了电话过来,问我们后天晚上有没有空。他想让我们去家里吃饭,留宿一晚,和他一起看现场直播!”
苏渺愣愣地看着父亲放下西瓜,拿起刀“咔嚓”一声把大西瓜劈开,鲜红的瓜瓤带着晶莹的汁水露出来,甜香瞬间弥漫开。
她突然说道:“爸,我们回邕城!”
苏元正诧异地抬起头,手里的菜刀还停在半空::“回邕城?怎么突然想回去了?”
“太久没回去,有点想家人朋友们了,我想和他们一起见证港城回归。”
“好!那我去给你秦爷爷回电话。”苏元正几乎没有犹豫,立刻点头。
秦爷爷听到他们要回邕城的消息,倒也没有觉得不开心,说:
“行,那我就和几个老战友凑一起热闹热闹,不过下个月我生日你们一定要回来哟!”
苏元正连忙哄道:“您放心,到时候我和渺渺一定带着最好的寿礼回来给您贺寿,保证耽误不了!”
时间紧迫,苏渺赶紧打电话预定机票,听筒里传来航空公司客服甜美的声音,却带着一丝歉意:
“抱歉,女士,明天和后天从京城飞往邕城的机票已经全部售罄了。”
苏渺不信邪,骑着自行车,就往最近的民航售票窗口而去。
民航售票窗口就在以前她发传真的那个涉外酒店一楼。
然而,酒店一楼民航售票窗口的工作人员也无奈地告诉她:
“对不起,同志,未来三天飞邕城的机票都已经售罄了,也许您可以考虑一下火车票?”
苏渺垂头丧气地走出酒店,热浪瞬间将她包围。
她懊恼自己没早点做回邕城的决定,现在买不到飞机票,买火车票应该也是赶不及在7月1日前回到邕城了。
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在这个时间回去,她也不知道,只觉得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像是要赶赴一个命中注定的约会。
“苏渺?”一个温和的男声在头顶响起。
苏渺茫然地抬起头,刺眼的阳光让她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
有位高大俊朗的男士正笑眼看着她,阳光在那人轮廓上镀了一层金边。
她觉得这人很眼熟,却又一时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难道是工作时曾接触过的同志?还是某次会议上见过的代表?这要喊不出名字可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