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继续吸血(1/1)

秦冀明此刻真想就抛弃秦家的身份,一心一意跟着王贤干。

这想法在其心中持续了许久。

没办法,他这辈子从未见过如此大方的上司,如此不排挤他们武将的上司。

瞧瞧那明千户,别看表面上和和气气的,实际上暗地里可没少给自己秦家军打小报告!

就拿那五万两银子说事,自己拿了这五万两银子。

后面两个月的军饷,朝廷会出,他就改姓明!

太监对武将的态度,确实比文官的好上一些,但依旧存在极大的警惕之心。

“哎,若非家世所累,我秦冀明绝对要学习孙钥,投靠王指挥使,一心为王指挥使办事!”

“真是羡慕孙钥那小子,这小子就没这个烦恼!”

……

王贤没在衡阳府待多久就回长沙府了,离开之前,也暗地吩咐锦衣卫之人将手脚处理干净。

还是老规矩,这些金银让人换成粮食。

小冰河期,天灾不断,粮食才是硬通货啊!

王贤此次衡阳之行,并非为了衡阳王府那几百万两银子,多是想要见证这朱常河明正典刑。

“呼!”

“杀死这些畜生,才让我感觉我穿越大明有一些价值!”

回到长沙府,自是勾栏听曲,好不自在。

别问为什么王贤就只有这一个爱好,如今大明可不算什么盛世,反而还隐隐有些乱世之相。

各地都是饿死的灾民,是各种活不下去而选择落草为寇,选择造反的人。

别想着什么狗屁微服私访,这压根就不现实。

你看到的只会是各种活不下的灾民,以及那高高在上,视百姓为猪狗的权贵,可谓是畸形到了极点。

见证朱常河这个恶王被斩首示众,王贤算是心中出了口恶气。

连看那一排排大长腿的兴趣都多了不少,丝竹声也变得越发悦耳。

王贤回忆起卢剑星送来的信件,嘴角微微上扬。

常胤续和卢剑星没有让自己失望,彻底剿灭倭寇自是不可能。

但是却能进一步挤压这些“倭寇”的生存空间。

在赏金猎人,加上平倭大军锦衣卫海商李家的努力之下,在东南沿海之地,竟然硬生生的压过那些倭寇一头。

光是信上所说,自王贤离开的这半个月来,就已经斩首一千三百余头倭寇。

可别小看只有一千三百多倭寇,要知道在王贤的估算之中,江南士绅手下的倭寇,也就一万多人。

这一千三百多,加上上回剿灭的五百多人,直接让倭寇少了五分之一。

但是灭杀的士气,却远不止这些。

而这带来最明显的影响就是,江南士绅在张献忠李自成义军的加注越发重了。

王贤突然又想到了卢剑星信件上出现的某个人名。

丁修?差点当上锦衣卫的总旗了?

一个人剿灭的倭寇就高达一百三十余人。

王贤不由暗自咂舌,真不愧是绣春刀影视剧里的战力天花板啊!

至于丁修没有加入锦衣卫的事情,王贤也不觉得可惜。

加钱居士嘛,他王贤有的是银子啊!

大不了,出银子雇佣就是了!

这些想法在王贤脑海中飘过,他现在最关心的是,此次衡阳城之战,张李二人又能在世家身上敲下多少银子来。

忙活一趟,张李义军竟没能收获多少银子,全被世家人拿了去。

你不得补偿?不得安抚张献忠李自成这边义军的人心?

秦家军的战报王贤也看了,冯家的义军折损了大半,五千人直接被斩杀两千余,剩下有两千则是被秦家军俘虏了。

让原本就只有两万多的世家义军,直接降到两万人不到。

为了抵抗秦家军的攻伐,你不得扩军?

扩军不得要银子?

李自成在百姓面前砍下了朱常河的脑袋,上交了完美的投名状,你不得给银子奖励一下?

反正就是要钱,要钱,还特么是要钱!

王贤这边是高兴了,世家那边心情就不怎么美妙了。

尤其是冯家士绅,气得两眼充血,直骂冯天成废物。

冷静下来后,世家核心人物彼此对视了一眼,冯严面色不善,语气直接。

“奶奶的,这截胡的到底是我们哪一家的人?”

“各位,麻烦诸位给个准信!”

“若是把银子交出来,可以从轻发落!”

谢家王家等士绅面面相觑,却没有一个人承认。

早在会面之前,他们就已经询问过家族下面的人了。

结果没有一个人承认!

谢家士绅摸了摸额头,无奈道:

“冯兄,非是我等不承认,而是真不知道!”

“就拿我谢家来说,主脉足足有八房之多,每房都有不小的势力,皆豢养了不少死士。”

“干的事情,连我家家主都查不清,人家不承认,难道我还要一个个去审问,去查他们吗?”

这话一落,场中之人顿时陷入了沉默。

因为他们清楚谢家士绅此言无误,江南世家发展了数百年,势力庞大但其中派系也多。

有钱有势就能豢养死士,就有能力干出在衡阳王府截胡之事。

如此猜测,有嫌疑之人,搞得五六十人之多。

你说这怎么查?

张家士绅吐了口气,“冯兄我知道你心中有气。”

“此次冯家势力损失最大,但想要查出那截胡之人,着实希望不大!”

“还好,那衡阳王终究是死在了李自成手上,义军那边彻底断了投靠朝廷的可能!”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张李二人,冯严脸色更黑了,冷哼一声。

“张献忠李自成二人胃口越来越大了。”

“还再次向我讨要军饷粮食!”

冯严索性摆烂了,“你们说说该怎么办吧!”

诸位士绅对视了一眼,还能怎么办?秦家军的实力摆在眼前,你不把张献忠李自成二人喂饱,让张李二人手下的义军顶上秦家军的攻势。

难道让他们几个老家伙上?

尤其是冯家一战直接折损了四千人,这可不是那些个普通义军。

都是实打实的好手,是冯家从家生子,从佃农里精挑细选的人,本来只要稍加厮杀,稍加战斗,就能有不俗战力。

结果一战就被灭了四千人,冯严现在还心疼得直打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