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最初相遇的地方(1/1)
午餐过后,两人到房间里密谋大事。
“你下午有事吗?我想回老家取一样东西,顺便试一试元素固定,你和我一起吧。”
“好。什么时候出发?”
“一个小时后,你还可以再午休一会儿。”
“嗯。”
一个小时后,喻赠光又到了同学家。景引源见他来了,便背起书包,准备出门。汽车站离她家不远,两人步行前往,几分钟就到了。
凭泠县有十五个乡镇,对应着十五个公交路号。其中,12路公交车从凭霖县汽车站开出,一路上停车二十几次,历经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终点站:鱼帆镇。
喻赠光下车后说起他的奇思妙想:“公交车的速度太慢了,以后车肯定很难卖。”
景引源的目光扫过道路两侧的民房、树木和人群:“平时会快一些,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今天人多,总是停车,所以就慢了。你有多久没回镇里了?”
“不到一个月。”
为了把剩下的28000元交给爷爷奶奶,喻赠光上个月回来过。再往前算,半决赛结束后的那个周末他也回来过。那时,大爷爷家院子里的柿子树上挂着不少柿子,他借来梯子,站到高处,摘了十几个柿子,带走一半,留下一半。树上还剩下一些柿子,那是给鸟的。
喻赠光记得上小学时他经常吃柿子,那时的柿子肯定很甜,因为他总是对此怀有憧憬。后来,也许还没到上初中,他每年吃柿子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上高中后,他再也没有吃过柿子。
若说原因,喻赠光至少能找到两条:一、吃柿子需要等待。从树上摘下来一大盆柿子,其中熟透了的柿子屈指可数。把熟了的柿子吃完了,再想吃熟的柿子,至少得等两三天。二、比起菠萝、芒果、火龙果……柿子的味道也没有那么好,价格也没有那么便宜。
喻赠光觉得今年吃到的柿子的味道,确实不如火龙果。用塑料袋装着柿子,柿子与塑料袋碰撞,皮就破了,饶是成熟到这种程度,吃起来仍有些苦涩。后来,他把柿子放进冰箱里冷藏两三个小时再拿出来吃,好像变甜了,但还是不如火龙果。
景引源看向家的方向:“也不是很短的时间了。你要不要先回家看看?”
“不用。”
“那好吧,你先到我家来。”
自从上了高中,喻赠光就很少在镇子里到处走走了。有些事他以前记得很清楚,现在则未必,但也有些事,他至今都记得。
比如,鱼帆镇里有十七所小学、一所中学。至少上一次查询时,是这两个数字。前面那个数字或许又变了,但后面那个数字几十年来不曾变过,要想改变,可能还要几十年。
这十七所小学,他只见过五所,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鱼帆镇中心学校、第四小学。
第一小学在老街,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校外两百米内有池塘、农田,学校附近树林、空地、墓碑、废弃房屋随处可见。
有的废弃房屋只余下木门和一小段墙壁,院中长出构树、蔷薇、臭牡丹、牵牛花……高悬的构树的果、清晨时沾着露水的花,都给童年加了不少绚丽的颜色。
第二小学在新街,出门左转再左转就是鱼帆镇最繁华的地段,街道上遍布商店、餐馆、奶茶店。
第三小学和购物广场离得很近,它和二小在同一条街道。街道两侧有十几条巷子和道路,二小在巷子里,三小在路边。
鱼帆镇中心学校在医院旁边,他去看病时见到过。
第四小学最为特殊。某天,他沿着一条新修的路往前走,在视线的尽头,浓绿之中,一栋砖红和天蓝配色的建筑物格外显眼。他觉得这房子很像教学楼,便继续前进,直到看见它的全貌,果然是学校。
他和萦同学在第一小学。
曾经,一小有四个门。前门、后门,以及两个锁不上的门:墙的缺口,小卖部。
墙的缺口很窄,要低头、弯腰才有机会通过。
小卖部里有道门通往学校菜园,进了菜园再走过一道粗糙的圆拱门,就能见到厕所和教学楼了。
前门是一扇放置在墙里的薄铁门,门上有一个方形的小窗口,面向更偏僻的有废弃房屋的那条路。
后门是大铁门,门前是一段水泥路,道路两边巨木林立,绿树成荫。
上课期间前门、后门是关上的,只有到放学时才会打开。夏季,有一部分学生在家午休,当他们上学时,门会再次打开。
炎夏酷暑,火伞高张,遮天蔽日的浓绿在地上留下阴凉的影子,让大家能够安逸地站在铁门边、站在路边,等候门开。
水泥路两侧是凹下去的空地,深约五六米的大坑里长满灌木和青草,被当作垃圾堆。两侧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个小水塘,曾经有同学在那里捉虾。
校门口的水泥路连接着公路,路边两层、三层的水泥房子随处可见,萦同学的老家就在其中。她家乍一看像别墅,仔细看,确实是别墅。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喻赠光对别墅的定义和衡量标准无非就这几项:大理石柱,贴着瓷砖的墙壁,用栅栏围成的院子,宽大的铁门,至少三层楼的高度。
这些条件,她家都符合,并且她家还有花园。然而隐藏在富丽堂皇的外表之下的,是几乎没有装修的第三层楼,以及只装修了一半的二楼。从那以后,喻赠光知道了看房子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内在。
记忆浮现,往事倒转,现实与过往重叠,又站在熟悉的屋子面前。
景引源用钥匙开门,喻赠光跟着她进屋。
景引源在花园旁边的水泥空地上找到两把铁锹,将其中一把丢给他:“拿好,我们走。”
随后,他们一起到学校“大门”。
大门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三米多高的砖墙。路边的树也不在了,没有了树荫遮挡,被烈日暴晒的路面,破败废旧,原先的优点,荡然无存。
喻赠光上初中时偶尔还会来这里,来的次数多了,看到的变化也多了。毕业四年,学校数次装修,不仅建起了高大的围墙、崭新的食堂,连门的位置都变了。
景引源抬头望着高墙,眼神复杂。以前早上上学的时候,从我家到学校大门的这段路上,路边有很多牵牛花。如今,大门改成了墙,此时,也不是花开的季节。
“故地重游,感觉如何啊?”
喻赠光走到墙边,拍了拍砖:“物换星移,日新月异。”
“我还以为你会伤感几秒呢。”景引源说的是她的猜测,也是她的心情。
“会伤感。但小朋友们有更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是好事。我们带着铁锹来,是要挖土把?你把东西埋哪了?是在大坑里吗?”
“我才不会把东西埋在垃圾堆里呢,我只是带你来看看母校,这是我们,最初相遇的地方。”
喻赠光也怀念起那段难得的旧时光:“一个年级只有两个班。我和你从一年级就开始同班,之后也一直同班,真是奇妙的缘分。”
“全校前五在同一个班,剩下的随机分班。”景引源这么轻描淡写地说,是因为她不想让同学感到遗憾,或者说,失落。看隔壁班的成绩单、了解分班规则,这些事都不复杂,但都要费心思。若是没有这种心思,有再多经验,也难以做出这些事。
“啊……没注意过。”
“本就不值得特别关注。”景引源指了个方向,“我们去那边挖土。”
喻赠光往远处看了一眼:以前那里是荒废之地,现在依旧是荒废之地,无人动土,杂草丛生。你选这种地方埋东西,真是有远见,兴许再过很多年,东西还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