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娘俩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1/1)
双方都是二婚,所以流程肯定不像头婚那么麻烦,毛志强和媒人带着彩礼的三万元,还买了一些酒,水果还算像样点的礼物来赵妈妈家提亲了,大舅全程张罗着,在家里摆了一桌,这件事就算是落停了。吃饭时候,赵妈妈赵莹和毛志强坐在一起,看起来已经是一家人了一般,毛志强还算细心,全程给娘俩夹菜,照顾着她们,总算在这个饭桌上,这个家里,有那么一点点温度。酒过三巡后的毛志强,也没有像赵爸爸以前那样,喝多了没个人样,就这一点多少有点加分,让这娘俩心安一些。
双方算了个吉祥的日子,这事基本上就敲定了,毛志强一行高高兴兴的回去了,赵妈妈都没等到过夜,饭桌都来不及收拾,就找姥爷要这彩礼钱,本来姥爷那边还推托要办事那天给等等,赵妈妈直接来了句“你要不给,我现在追出去把这事退了”吓的老头,赶紧拿出那包着红纸的彩礼钱,拿出一叠整一万元的现金极不情愿的扔给赵妈妈,嘴里骂着“不要脸的东西,抢你爹妈的养老钱”赵妈妈拿起钱,眼神空洞的怔怔的盯着老头看了几秒,转身就出去了。就这几秒,老头心里打了个激灵,感觉已经不认识自己的闺女了。
拿到钱的赵妈妈也没有去收拾那吃过饭剩下的烂摊子,拉着赵莹回了屋,把这钱拿给赵莹看,轻声的告诉女儿“这钱妈要你藏在身上,咱们离开这个家前,这钱不能离你的身,不管谁找你问,你都不能说,听到了吗?”赵莹看着妈妈认真的神情狠狠的点了点头,她知道这钱是母亲和家里撕破了脸要来的,也是她们娘俩将来的一个保证,母亲的担心她懂,在这个家,这样的环境下,保不齐谁动了歪心思趁他们不注意拿走,到时候说也说不清楚,总不能找警察来吧,就算警察来了,这一家人,怎么查,只能自认倒霉。
“一定记住了,不能离你的身,吃饭,睡觉,上厕所,不管干啥”赵妈妈不放心,又交待了一下。
“妈,我记住了,我知道了”赵莹认真的回复着。
娘俩提心吊胆的熬过了出嫁前的几天,总算是风平浪静,赵妈妈没有因为要走了,就放弃了对家里的照顾,每天该干的活她一样没落下,家里人也因为她马上走了,好歹还赚了笔钱,对她也宽容不少,那些难听的话也没再说过,估计都是盼着赶紧嫁出去就得了。
临出嫁的头天晚上,大舅从乡里回来,给赵妈妈和赵莹带了两条围巾,挺喜庆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也挺好看,赵莹很喜欢。给她们的时候是背着家里人的,大舅谎说要交待一些毛家的事便叫着母亲进了屋。
“你这回来刚一个月又嫁出去了,别怨我们”大舅这话,情深意切,听得出他是真心的
赵妈妈看着哥哥,笑了,没说什么,这是她回了这个家,头一次这样笑,可能是知道哥哥心里有她吧。
“咱们这个地方,都这样,咱家要是不一样那就会被讲究,父母那代人也好,我也好,窝在这里,就只能这样”
“我看这姓毛的还行,虽然长的不咋地,好歹有个小买卖,养活你们娘俩没问题”
“我看那天吃饭,对你们也挺关照,好好过吧,好歹冲着莹莹呢,你忍一忍”
大舅又掏出他那卷烟,抽了起来,好像也有不舍
“莹莹以后大了,找工作了,让她出去大点的地方,去市里,别回咱这地方,啥也没有”
“找对象也找城市人,到时候把你也接去,你就算熬到头了”
“你像我那仔子,学习也不好,活也干不好,以后啊,还是和我一样,窝在这,没出息了”大舅深深的抽着手里的烟,那烟气很快就把屋里笼罩,赵妈妈轻轻的咳了几声。
“哥,我心里有数,你放心吧,家里以后就指望你了”赵妈妈捂着鼻子,也把父母交到了大哥的手里,她知道,这个家再也没有她了。
“行”大舅没再继续,起身在离开时,将那两条围巾塞到了母亲的手里,示意她别吱声,赵妈妈接过围巾,看着出去的大哥,眼圈红了,但是心里乐了。
第二天的出门是在下午,因为是二婚不能早上,家里放了挂鞭炮,挂了喜字,准备了枣生桂子等一些应景的坚果,毛志强整了辆车来接人,也算是气派了,喜糖,红包都没少给,村里的人都跑过来凑热闹。赵妈妈娘俩穿着那身新衣服,在大舅的陪同下,跟着毛志强去了乡里。
前后一个月的时间,离婚,回家,再婚,再离开家,这一离开就再也没回来。
毛志强在自己店铺旁边的饭馆摆了两桌,都是自己的一些亲戚朋友,大家热热闹闹的吃了顿喜宴,这一天还算顺利,赵莹娘俩说不出是高兴还是怎样,像木偶一样,走着流程。赵莹至到这里,都死死的记着身上藏着的一万块钱,丝毫不敢松懈,她带着大舅送的新围巾,看着妈妈和毛志强敬酒,自己吃到了很多平时吃不到的饭菜,大人们喝酒,抽烟,吹牛,没有人关注这一旁的小姑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酒席过后,大舅也喝的有点晕,毛志强找了人送大舅回去,临行时还给他拿了条烟,两瓶酒,算是整的挺乐呵,大舅对毛志强的态度那是更上一层楼了。
娘俩站在路边,看着大舅离去的身影,只在此时,赵妈妈哭了,看着他自己的哥哥离开。
大家都散去了,毛志强带着娘俩回到了店里,这时她们才算有机会看清楚这个店面,原来还有一个二层毛志强和她们未来要生活的地方。看得出来,毛志强已经收拾过二楼,还贴了喜字,屋子不算大,但给赵莹腾出来一间小小的单间,就这一点,赵莹娘俩很感动。那屋子小的只能放一张单人床,一个小小的书桌当成床头柜和床挤在一起,没有地方放衣柜了,只有门后面的几个挂钩,和床下能放下的箱子,床单被 子都是新的,赵莹已经很满意了。
这个家没有什么卧室客厅之分,除了赵莹的房间就是赵妈妈和毛志强的卧室,比她的大不了多少,一张双人床,一个衣柜,一个书桌上面放着一台电视。厨房是在楼下,做好饭直接在店里的案头吃,厕所也在一楼,有一个简易的洗澡的工具,需要洗的时候拿出来,除了洗澡,主要也是日常冲洗那些皮货用的。简简单单的一个家,至少从此刻开始就是他们自己的了。
娘俩就在这住下了,开始了一家三口的日子。
毛志强确实算得上能干的,赵妈妈也不惜力,把家里照顾好,平时给他打打下手,很多东西都不熟悉,需要从头学起,又是个老实人,也踏实肯干,毛志强对于赵妈妈是一百个满意,赵妈妈也觉得这日子过的不错。
紧接着就是张罗着赵莹上学的事,高中还是技校还是上个中专一直讨论了很久,这个地方的人成就太高的没有,也没人能出什么主意,一家人也是为这事犯了愁,也不能一直拖下去,最后就询问赵莹自己的意思。赵莹也不知道咋办好,没办法只能毛志强出去打听,后来给了几个方案,技校将来就是进厂当工人,中专呢学个护士,美容之类的还算挺火的专业,以后就是出去打个工啥的,也能混碗饭吃。纠结来纠结去,赵莹选了美容,可能女孩都对这个东西有亲近感。毛志强掏钱,一年1000多的学费,就在临近市郊就有学校,离家不算太远,住校每周末回来,也符合当时赵妈妈的预期,这事就定下来了。
赵莹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中专生活,开学时毛志强和母亲一起送她来,买了一堆的东西,还留了不少零花钱,毛志强该说不说对赵莹当成亲姑娘一样,从来都舍得。虽然赵莹从来没张口叫过爸,他也不介意,用他的话说‘没事,一个称呼而已,孩子爱咋叫都行’所以,赵莹一直称呼 他为毛叔叔。
赵莹每周五回家时,有时候毛志强会过来接,有时候和同学一起坐大巴,家里母亲都会准备好可口的饭菜,有时候因为她回来毛志强还特别让赵妈妈加菜,在赵莹的吃喝用度上他做的很到位,赵妈妈也很感激。
眼瞅着最后一年,主要就是安排实习了,毛志强在自己家乡里给她找了个美容院实习,都是邻里邻居的,离家近,也可以在家住,这点确实很方便。本来别人实习没有工资,因为毛志强的缘故,对方每个月给300元的工资钱,这也让赵莹特别开心,从第一次见到毛志强讨厌他,到开始接受这个后爸,赵莹花了三年的时间,彼此的关系也拉近了不少,她也觉得毛志强比自己亲爸都好。
拿到人生的第一份工资,赵莹给妈妈和毛志强各买了一身新衣服,俩人高兴的逢人就显摆。第一次有了可以支配的钱,赵莹提出了一个小愿望,那就是想回去看看弟弟,当时一家人正在吃饭,赵莹说的时候有点心虚,毕竟当着毛志强的面提这些,总是有点不太合适。但是她太想弟弟了,三年了,她现在也是大姑娘,成年人了,自己能赚钱了,她有能力不依靠任何人回去看看。
赵妈妈没吱声,可能也是当着毛志强的面,不好说什么。倒是毛志强先开了口“我觉得应该,不光看看弟弟,也看看你爸”这句话一出,娘俩当时非常激动,也非常感激。
毛志强不同意赵莹自己坐大巴回去,让赵妈妈带着一块,理由也很简单,回去看看儿子,知道她心里肯定也想,赵妈妈当时 就哭了,哪有不想儿子的母亲呢,只是碍于现在的情况,不能表现出来罢了。
没两天他们买好了票,赵妈妈带着赵莹就回去了,还是那条熟悉的大巴线路,赵莹满心欢喜就要见到弟弟了,下车,坐公交车,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大门口。
娘俩没有直接敲门,先是在门口邻居那打听了一下家里的情况,邻居一看是这娘俩那话匣子就打开了。
“幸亏你们离了,这日子你说咋过,天天就知道喝,天天打,天天闹”
“那赵强都多大了,也不说好好上学,以后可咋整”
“你们幸亏走了,可惜委屈了赵强那孩子,这小孩可好了,憨厚,闯实”
邻居那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句句都透着这个家自他们走了以后有多不幸,儿子赵强的生活有多艰难,句句像刀子一样扎进心里,赵妈妈眼圈红了,赵莹也憋着股劲,她想带弟弟走,离开这里,离开那个父亲。
“那赵强现在呢?在家吗?”赵妈妈询问着
“没有,天天不着家,也没法着家,他爸天天看他不顺眼,那孩子就躲出去,你上那边拐角网吧看看吧,兴许在那呢。”邻居给指了条道,娘俩直接就过去了。
到了网吧,乌烟瘴气的娘俩也没来过,就在门口打听,只见一个人往里面指了指,一个正在收拾方便面碗的身影,看起来极其熟悉。
“赵强,有人找”这个背影寻声转过身来和在门口的赵莹娘俩目光撞上了
“妈,姐”那孩子扔下手里的东西,兴奋的向门口跑来,跑到跟前时,泪水已经湿了全脸,就像当初她们离开时一样。
“你们来了,你们回来了?”弟弟兴奋的询问着
赵妈妈将儿子拉了出来,在阳光下才看清楚这三年没见的孩子,长个了,有点埋汰,还是那样瘦,但是好看了,有点张开了,有个男孩子的样子。
赵妈妈找了家饭馆,三口人点了饭菜,赵强好似几天没吃饱饭一样,大口的吃着,娘俩见他这样都哭了,不停的夹着菜,俩人一口都吃不下去。
这孩子终于吃饱了,三口人也总算有了时间一起说说话。赵莹找饭店老板要了盆水拿着毛巾给弟弟好好擦了擦,这时她才感觉到,弟弟真的长大了,那个曾经鼻涕眼泪和成泥的弟弟,像个大人了,虽然他也才十三四岁。
“妈,你们咋回来了?还走吗?”弟弟殷切的询问,等着她们的回答。